文物保护,征程再起
习总书记曾多次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积极响应号召,呼吁广大青年投身文物保护,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组建“探访石窟艺术,助力文物修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实践团是第二次成团出发,将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探访文物保护与修复技术,宣传好文物保护知识,不断坚定专业自信和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
线上线下相结合,探访石窟艺术
实践初期,实践团成员在去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后期由于受疫情影响,改为线上“云实践”。“8月14日到8月26日,实践团依托陕西科技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平台,经过多方联系,邀请到了云冈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室闫宏彬主任、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文博馆员水碧纹老师、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陈卉丽主任三位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干货满满的线上讲座。
(实践团所制作的宣传海报)
讲座吸引到了陕西省考古院、天水师范学院、北京石油大学、长安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等师生的积极参与。在讲座中,实践团成员学习到了各类石窟病害的处理方法,更了解到了无数文物保护工作者所付出的精力与汗水。云冈石窟、莫高窟和大足石刻作为闻名国内外的艺术宝藏,通过学习,我们更清晰地了解到了我国文物保护现状,也对我国石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讲座结束后,为了进一步加深实践团成员对文物保护与修复的认识,激发实践团成员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兴趣,实践团成员对主讲人进行了采访,探寻主讲人与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水碧纹老师谈及在莫高窟工作的缘由时说到,一方面是莫高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代又一代前辈坚守文物保护工作的精神感染了自己,让自己爱上了敦煌,更加坚定了从事文物保护的信念。陈卉丽主任从事文物保护与修复工作已有26年,从专业不对口到现在的“石刻御医”,陈主任之前也从未想过会与大足石刻结下这么深的缘分,从爱一个人,到爱一座城,直到爱上这些不会说话的文物。正是一代又一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接续守护,才能让我们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流传下来,才让我们的文物“活”起来。
(闫宏彬主任在讲座中)
在实践中磨炼,收获成长
社会实践给人的锻炼是潜移默化的,从言行举止到活动协调,我们的各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成长。社会实践也是自我展示的一个平台,每位团队成员各展所长,在自己擅长的方面表现自我,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努力学习。通过社会实践,我们跳脱了学校这个象牙塔,接触到了社会,让社会各界知道如今的大学生是一种怎样的风貌,终有一天我们将踏入社会,我们将借此次锻炼在社会上展现当代年轻人的风貌与风采。
——团队成员实践感悟
(水碧纹老师在讲座中)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敦煌研究院的水碧纹老师,他毕业后便来到敦煌研究院,克服了诸多困难,在见到研究院前辈们艰苦奋斗的背影后,他下定决心要留在敦煌研究院。此后他深耕于石窟中,“面壁”修复,牢记“莫高精神”,成为了一名石窟修复工作者。还有更多的石窟保护工作者,他们将青春献给文物保护事业,无怨无悔,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向他们学习,发扬“莫高精神”,砥砺前行。
——团队成员实践感悟
(陈卉丽主任在讲座中)
不忘成团初心,助力文物保护
“探访石窟艺术,助力文物保护”绝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文物保护一直在路上!实践团后续将继续探访我国各大石窟保护与修复的异同,不忘成团初心,时刻以“三创两迁”精神鞭策自己砥砺前行,继续制作文物保护宣传视频,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文物具有的独特价值与魅力,呼吁更多的人投身文物保护行列,保护我们的文化瑰宝,在文物保护方面不断发出“科大声音”,贡献“科大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33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