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理学生三下乡:相约线上,思考自己眼里的黄梅戏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作者:李菲

安理学生三下乡:相约线上,思考自己眼里的黄梅戏

为巩固记忆古老的戏种——黄梅戏,让新生代的学生们了解知道黄梅戏的魅力,品味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文化,我们也都为能拥有自己戏曲而骄傲。由于暑期爆发的新型病毒,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展开线上“走访黄梅渊源,品味民俗曲艺”暑期社会实践,大家一起相约线上通过视频电话,屏幕共享,观看视频等方式一同更深入了解一番这陌生又似乎再熟悉不过的黄梅戏。

由黄梅戏公馆所看到的黄梅戏

我们首先对安庆黄梅戏会馆进行了解。如果要了解一件事物,首先要了解她的来源。

安庆黄梅戏会馆成立于2006年8月19日,由安庆市5235黄梅戏会馆有限公司经营管理。会馆位于安庆市繁华的人民路633号,占地总面积1200㎡。会馆内部装修以徽派建筑为基调,飞檐雕栏,古色古香,质朴素雅,庄重中沁出一股浓郁的戏曲韵味。特别的是整个会馆构造分为前后两部分:会馆前区为公益性艺术展厅,陈列着大量与黄梅戏相关的老照片,让观众、茶客们可以初步了解到黄梅戏的发展历程。我们通过文字图片可以很真切的看到黄梅戏演变的过程经过。历史是一位淘金者,总会留下好的,带走差的,而黄梅戏就是经历时间的洗涤沉淀下来的金子。

不仅仅有黄梅戏的历史演变,我们通过查找资料还了解到黄梅戏公馆仍旧发挥着演出作用,吸引了无数的戏迷前去观看。会馆中心为会馆演出厅,演出专用的中型舞台两侧悬挂着喜庆的大红灯笼,大堂借鉴古代茶楼艺术,红木桌椅庄重典雅,一次可容纳两百多名观众。

借鉴古代茶楼艺术,观赏席分为上下两层,一层大厅设有红木八仙桌12张,接近舞台,可近距离欣赏黄梅戏表演;会馆的二楼设有独立看台的大包厢三个,可以从上方将舞台全景尽收眼底;同时在大厅的两侧和二楼侧面又增设卡座共12个,卡包2个,让观众可以从各个角度感受黄梅戏的独特魅力。安庆黄梅戏公馆还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黄梅戏走得更久更远,被更多的人所牢记,文化需要的是传承,而传承的重任也早已到了我们肩上。看着演员们认真严谨的姿态,其中不差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他们毅然选择了继承,而我们看到的也是希望。

从同龄演员的成长中了解黄梅戏

团队中的成员联系到一位正在学习黄梅戏的演员——李彤同学。她生长在一个黄梅世家,安庆大别山区,姑姑是小有名气的黄梅戏演员,她在采访中说到,小时候看着姑姑唱戏画的妆,就喜欢得不行,一听姑姑唱戏啊,所有的不开心就一扫而光,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她痴迷的爱上了黄梅戏。“而且我越长大,唱戏的想法也愈加强烈。”这可能就是黄梅戏独特的吸引,李彤也义无反顾走上了戏子这条坎坷的路,最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安庆师范学院,就读于黄梅戏院。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严苛的训练并没有让她产生一点点不耐烦,反倒磨砺了她的意志,坚定了信念。现如今,李彤自己已经上台表现过很多次,我们从她炯炯有神的眼睛里面看到的是黄梅戏明亮的未来。李彤就是文化的传承者,黄梅戏的展现者。在她的眼里,黄梅戏不是冰冰冷冷的词,不是繁琐的动作,更不是一层一层厚重的妆容,黄梅戏是一个人,是陪她一起长大的人,是她追随的人,同样也是一位需要搀扶需要花心思对待的老人。黄梅戏从来都不是死板的一曲戏罢了,她是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她带着老一辈的歌曲向我们走来,温暖我们整个胸膛。

再听一曲《天仙配》,切身感受黄梅戏

黄梅戏是由山歌、秧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先于农村,后入城市,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剧种。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剧种的因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点。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亦有较高的声誉。2006年5月20日,黄梅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更好读懂黄梅戏,我们组织了一次线上的观影,再听了一次红遍大江南北的《天仙配》。当熟悉的音乐响起,我们尽不由自主的跟唱起来。慢慢的我们入迷了,演员抑扬顿挫的唱着,我们津津有味的听着。“树上的鸟儿成双对,清水绿山带笑颜……”当熟悉的词再一次响起,我们似乎回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我们都还小,还和爷爷奶奶一起在电视剧前面,看着七仙女对董永至死不渝的爱。那个时候我们还不懂,现在却被演员的表演所轻易打动,这就是黄梅戏的魅力啊,时隔多年仍旧是经典。

一个区域成就一个传奇,而安徽安庆孕育的就是五大戏曲之一的黄梅戏。安庆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她现在就像是一位老人,慢了下来,就像是安庆人民广场里面的大爷大妈,他们坐在凉爽的湖边,你一句我一句唱着他们最爱的黄梅戏。我们安静的听着,这一声声一句句都是穿越时空的声音……

撰稿人:李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7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垃圾分类初体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垃圾分类已经刻不容缓。中国是一个垃圾生产大国。早在2004年中国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垃圾制造大国。中国目前全国生活垃圾年产量为4亿吨左右,并以大约每年8%的速度……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传助人美德,递快乐之本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当你帮助了别人,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关爱别人其实就是在关爱我们自己,关爱别人是我们得到别人关爱的前提。虽然本次“垃圾分类,山河永青”暑……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绿城妈妈”与我同行

“绿城妈妈”项目是郑州市政府实事项目,该项目围绕市政府关于美丽郑州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等中心工作,以专业化指导、群众性参与、社会化普及为原则,科学制定了垃圾分类、清洁家园…… 垃圾分类,山河永 垃圾分类,山河永青实践队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是历史的选择,宣传是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日志

2019年7月9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实践队在卢浮宫一二三期,金悦府,国龙绿城等五个小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好处及郑州的现在情况,如六环之外“第七环”的现状还有……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郑”在行动

小马达垃圾分类美化绿城暑期社会实践队队员共计进入海马A,B,C,区,壹号公馆,六六社区等13个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知识普及活动并体验垃圾分类工人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人员首先带领社会实践……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时代的选择,我们的责任

最近,垃圾分类成为热点问题。各地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逐步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这一灵魂拷问也火遍全国。垃圾分类是时代问题,在经济并不发达的上世纪七八十…… 垃圾分类,山河永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在切实感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加强志愿服务中增强责任感和…… 小马达垃圾分类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最新发布

线上看古戏,品其韵
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其中很多都是朗朗上口的绝句,“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为救李朗离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家园,…
湖北学子三下乡:通商惠乡,振业兴民
北京时间2021年8月30日早10点,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通商惠乡振业兴民”社会实践团队对竹溪地方扶贫支柱性企业湖北某实业集团旗下扶贫项目发展经行调研,力争为地方扶贫产业兴旺发展献计献策。该集团旗下…
巢湖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探索特色黄麓,农渔协调发展
为了探究新时代下黄麓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找寻产业升级,脱贫致富的密码,八月初,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赴安徽省合肥市巢湖市黄麓镇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之特色小镇调研策划团队前往巢湖市黄麓镇农渔生…
巢湖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产业转型,探访多元黄麓
科教产业园,旅游经济新活力7月25日上午,巢湖学院赴黄麓镇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之特色小镇调研策划团队前往黄麓镇大学城、工业园及洪家疃村、相隐寺等地走访,调研了解得到以富煌集团为主导的富煌工业园区不断发…
安理学子三下乡:薪火相传,重走红色之旅
2021年7月19日,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三下乡实践团队来到了六安市金寨县开展以“薪火相传悟红色之旅”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活动。实践团深入革命老区,通过参观金寨革命烈士纪念馆、金寨革命烈士陵园、金寨革…
安理学子三下乡:深入查济古镇,探寻红色足迹
为深入学习党史,探寻红色足迹,我们倾听革命先辈的故事,感悟红色信仰的力量,7月19日至7月30日,由安徽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组成的青春逐梦调研团队来到了安徽省宣城市泾县。团队在与当地人了解当地红色事迹…
安理学子三下乡:瞻仰红色遗址,弘扬红色文化
19日,实践团开赴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云岭镇新四军旧址进行学习调研。在王稼祥故居纪念馆,讲解员详细介绍了王稼祥同志在中国革命各个历史时期的奋斗历程,特别是在我党重大历史转折点所做出的突出贡献。王稼…
河北科师学子返家乡实践活动:叙说党史,宣传党魂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迎来了建党七十周年。纵观百年来党的历史发生的变化。学校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发挥“头雁效应”,当时学习教育中坚持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及时组织制定方案,通过鼓励学生…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时代】巢院学子三下乡:走进“巢湖之心”,揭开黄麓规划新篇章
在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为了探究新时代下黄麓镇特色产业的现状及前景,找寻产业升级,城建发展新密码,七月初,巢湖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黄麓特色小镇调研策划团队前往巢湖市黄麓镇开展调研策划活动。…
行在暑假——美丽乡村之我之见
行在暑假|美丽乡村之我见南京师范大学“美丽乡村之我见”寻访调研团团队总结。这个夏天,“美丽乡村之我之间”在全国各个不同的地方,留下了属于南师学子的脚印。背景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