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唱响,传承继续
提到山歌,脑海里自然都是广西的景色。
在献礼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响应党和学校的号召,扎根中国大地写文章,为乡村文化建设助力,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这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抖音、B站,抑或是其他视频平台成为了我们与大山的唯一的沟通渠道。借此机会,我们终于能够亲耳领略广西山歌的风采,记录下属于大山的声音。
心怀憧憬
壮歌作为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这可能也是大多数人会把山歌自动打上广西壮族的标签的原因。今年四月份广西“三月三”连休四天的消息,着实让人羡慕了一把。打开新闻报道,柳州的公园一角,都是围聚了上百人的对歌奇观。本来以为山歌大多是你侬我侬的男女对唱,但是视频里展现的,不乏是词狠、声高、动作夸张的野性场面,伴随着如雷般的掌声。
随着短视频的兴起,许多公园常客都成了网红。比如人称“现代刘三姐”的武宣婆,姓名郭秀莲,是知名度较高的广西歌王。她与柳州老鬼对歌的视频,在网上有很大的点击量。疫情肆虐之时,她还将抗疫知识融入山歌中,用山歌助力抗疫:“发热咳嗽若出现,及时上报莫拖延;严防患者再感染,隔离工作放在先。”“返回岗位去上班,疫情防控不能忘;椅桌鼠标擦干净,保证人人都健康。”
广西是团队成员覃雅珺的家乡,她的父母也在广西来宾参与扶贫工作。她在出发前就已经用语言给我们展示了山歌的魅力,再加上我们搜寻的资料,对这次实践活动的期待值已经达到了顶点。经过多方面考虑,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迁江镇,成为了我们最终的实践地。
将山歌传统与现代旋律相结合,来宾迁江的山歌中,包含没有伴奏的清唱,带有鼓点伴奏的演唱,同时舞蹈元素也十分巧妙的融入其中,可谓是形式丰富多样,总能带给大家耳目一新的感受。迁江山歌,为迁江百姓的生活平添许多乐趣,是一种重要的娱乐方式,也是迁江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的重要娱乐活动。迁江山歌旋律简单,也方便其在人群中的传唱与创作。把一天的生活放进山歌旋律,可以总结一天的得失;把迁江的过去放进山歌旋律,可以聆听历史的厚重。迁江百姓将山歌融入生活,让她们的生活换发出鲜活的生命力。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对广西地区山歌的采风展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是我们这次实践活动的切入点。在前期准备阶段,和乡镇负责人的沟通、采访稿的准备、行程的规划等都进行地有条不紊,尤其是成员覃雅珺不断和负责人进行防疫要求等的多方面的联系,让我们顺利到达。虽然疫情的反复让一位成员不得已放弃了线下的行程,但她也仍然积极准备前期工作。充分的背景了解,让我们对于此次行程也充满了信心,满怀对山歌魅力和广西美景的憧憬,前去开展了乡村音乐的采风。
积极探访
在下了火车后,还需要开一段车才可以进村。路上的青山绿水着实给我们这群钢筋水泥中长大的城市孩子一个深刻的初印象,但是和想象略有出入的是,乡村里的社区和城市里的老小区也别无二样,倒不是电视里会看见的小桥流水人家。
我们本次采访对象是一支成立了十五年的山歌传唱团队。这支团队的组成者是一群山歌的爱好者,他们坚持唱了足足十五年。我们正巧碰上了他们在为最近的一场晚会进行彩排。还没踏进去这座平房,就已经传出来嘹亮的歌声。这个有些简陋的场地,被鲜艳明丽的演出服装装饰得热闹了些。背景也是“饱经风霜”的一块红幕布,上面写着“迁江镇联合唱师队”以及联系电话。唱歌的阿姨一身粉红,手里的扇子灵活的飞舞,音箱随即传出嘹亮动人的歌声。山歌是用壮话演唱,身为广西人的团队成员都不是能够完全听懂。但音乐魅力也从不会因为语言的隔阂减少丝毫,演唱团队里的每一个人的热情就足够感染我们。
我们用相机记录下了两三个节目的彩排场景,无论是个人独唱还是男女对唱,都在诠释着属于迁江山歌独特的魅力。资料上的“韵味和谐、淳朴自然”也就不再仅仅是八个汉字,化作音符充满了这片天地。
彩排后,我们采访了一位阿姨。“唱了很多年了,我们几个人爱好唱故事,我们成立了15年了,我们唱的故事有新故事、老故事。”被问及团队的成立,阿姨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唱故事,让我们几个一下被触动了,没想到是这样诗意的回答,阿姨最喜欢一首山歌也是叫《唱故事》。这可能就是山歌的生活气息所在。“我们壮人唱故事,老人爱听啊,爱听唱故事,爱听唱欢,欢是唱壮话的,故事也是唱壮话的,老人很喜欢。”成立的理由无非是热爱二字。很简单的回答,但是是最难的一件事。
这支团队从开始的艰难起步,衣服装束都要自己购买,到如今的初具规模,小有名气,期间的付出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当谈到坚持的理由,阿姨微微一笑,很自豪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现在有些人,他们唱歌都是为了挣钱,但是我们上报要演出经费上面没有通过,我们就自己买衣服唱,我们去到石陵、平阳那边唱过,去到良江唱过。我们队伍唱的很好,歌声好、人好,有很多人想邀请我们去,我想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了他们的困难。阿姨真诚表示,她们的表演能很好吸引老年和小孩群体,而年轻群体大多不喜欢把时间投入到这项活动。同时,她们的发展空间也比较狭窄,她们曾经希望将山歌带到来宾市区去唱,却不料没有得到当地领导的同意,也说明将山歌带到更大的舞台存在一定困难,推广与传播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
阿姨还告诉我们,她们现在只在迁江唱故事,想去市区却受到了阻挠。她的一个遗憾,便是没有去给来宾人民唱出中国共产党关心残疾的人的故事。恰逢献礼建党一百周年,或许告诉人民党为我们做出的一切,便是给党的一份最好的礼物。中国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让人民铭记的事情,便是最好的体现。“唱支山歌给党听”,也就切切实实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党的伟大精神和时代内涵,也就由此得到最具体的阐释。
录制和采访结束后,阿姨给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谱子,是一本手写的已经泛黄的笔记。字迹工工整整,壮族的语言文字下还会有符号标出唱歌的音韵转变。同时,演唱团队的其他叔叔阿姨也在兴致勃勃地给我们展示着他们发在网络平台上的各种作品,他们神采奕奕,像是给我们介绍自己优秀的孩子们一样。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的微信收到了向阿姨索要的其他歌唱音频,再一次的点开播放,动人的旋律又响了起来。
整理回忆
线下的探访完毕,便是线上的资料整理和宣传发表。兵分三路的处理工作,倒没有之前这么顺利。
新闻稿的撰写便是一件需要进行取舍的事情,我们对于内容的侧重一直有所犹豫,实践纪实?还是个人感悟?投稿的过程也不是太顺利,有审核便有退稿,不同的网站的要求让高一童们一次次的修改调整。视频的制作更耗费时间,在成员整理素材的时候,发觉当时疏忽了对于周围景色或者团队成员的镜头捕捉,只聚焦在了彩排的演唱团队上,这也成为了我们广西之旅的一大遗憾。由于防疫要求,原本计划中的发放调查问卷也未能实现,大多都是老年人的居民也无法成为线上调查问卷的填写者,让我们对于山歌传承情况也缺少具体的资料信息。
但困难终究是会被克服的,随着我们自己的第一篇公众号推送发出,一切又开始有序进行。第二次的合作让我们之间更有默契,工作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看到三篇推送的排版完成,点击发送的那一刻还是小有成就感的。李诗琪的每篇推送也都有指导老师的建议。当然,作为乡村音乐采风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最重要的还是音乐的展示。我们选择了简易版纪录片形式进行成果的展示,线上的资料、收录的音频、拍摄的彩排场景和采访,都一起用画外音表达感想进行串联。讨论之后,我们特意找寻了一个浑厚的男声来为视频进行配音。负责剪辑视频的王卓然也在边工作边学习相关技术,团队其他成员也在积极地提供帮助。比如为采访视频增加字幕的时候,覃雅珺便主动承担了翻译的工作。
在这些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常一起讨论回忆在广西的那天,时常还会感叹那些阿姨的伟大和山歌的魅力。整理工作带来更多的还是收获,通过对于内容的整合,我们也更掌握了自己本次实践活动的意义所在,感触颇深。
心有所思
广西山歌文化源远流长,它的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在狩猎时为最早的山歌形式埋下了种子,并在日后不断发芽,为广西这片钟灵毓秀之地生生不息的一代又一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山歌文化在广西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与传承,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与时俱进。在如今年代,更是与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息息相关,一边传唱着民族的历史与未来,讲述着一代代广西百姓的生活与情趣,凝聚着从古至今劳动人民的智慧。
而即使在广西,这项宝贵的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依旧面临着层层阻碍。我们采访的团队,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团队了,但仍然有着自掏腰包、难以进城等一系列问题。如若不是他们每个人的坚守,这支团队也很难生存十五年之久。对于壮话山歌本身,语言是一个天然的障碍。想要走出当地,产出更多普通话内容的山歌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但可喜的是,从2020年疫情防控的几首宣传山歌来看,这些上了年纪的音律完全可以跟随上时代的脚步,唱响更新的内容。同时,迁江壮话唱欢的听众大多是老人,缺少年轻群体,这也是山歌文化如今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我们青年一代关注和思考。这可能也是我们进行实践活动的意义,亲身感受到山歌文化的魅力,再用自己的力量让山歌不再仅仅在山间唱响。
《解放军报》文艺部副主任曹慧民同志走访多个地方后感慨于壮族山歌的文化价值:“它就像用音符编织的美丽壮锦,我们要让世界为之倾慕。让外界听到壮族山歌爱上广西山水,看到广西山水想到壮族山歌。”这也是广西迁江百姓的情怀与期冀。如今,传统山歌出现式微趋势,山歌的欣赏群体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就此,传唱山歌的阿姨们为我们表达了她们的愿望,希望我们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建立在对山歌传承历史的好奇与探索中,能够静下心来感受山歌讲述的故事与独特的音乐旋律。阿姨说,年轻一代是应肩扛责任的一代,这样优秀的传统文化一定要让它传承与发扬下去,这是她们的心愿,而她们的15年坚持也代表着她们践行的决心。山歌的传承离不这些民间艺术人的坚持,他们逐渐开始利用起了网络技术平台,在B站、抖音等平台中,已经可以看到迁江山歌的足迹,我们也可以因此跨越距离欣赏到山歌的美。而我们的对迁江山歌的探寻也不会就此止步,下一步我们可以进一步加强对迁江山歌的了解,了解当地的山歌传承与保护政策,同时用自己的力量,将这份文化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份家乡文化,欣赏这份民族文化的宝贵产物。
小结
每一次团队协作都弥足珍贵,每一次共同的成功背后都蕴含着整个团队的汗水与付出。从最开始的确定实践主题,到实践目的地的选取、实践路线的安排规划、实践对象的预约与追踪走访,采访问题的探讨确认,以及最后对实践成果的认识与总结,都充分体现了团队意识与协作观念,调动着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团队成员各抒己见、表达看法、敢于质疑,让这次的走访之路变得充实有趣。它不只是一次普通的走访,也是团队磨合的一次契机。此次的迁江探访我们不虚此行,伙伴们的信任与相互支持是最强大的定心丸,配合与协作是提升效率的核心力,为我们的实践活动筑牢了坚实基础。
在同迁江百姓的交往中,我们感慨于他们的热情洋溢,与她们建立了友谊。他们的山歌感染着我们,为我们添注活力与动力,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了解音乐的价值。在她们演绎出的旋律中,我们会不自觉的伴随音乐跟唱,跟着舞步起伏。
本次社会实践亦是丰富着我们的阅历,让我们在家乡文化之余,还可以窥见不同地区文化不一样的天空。迁江的景色秀丽宜人,山水遥相映;迁江的文化多姿多彩,经典传后人。来宾迁江的山歌文化,让我们得以掀开山歌文化的冰山一角,从而去了解更加丰富的山歌历史,增加了我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迁江的山歌文化历史悠久,值得我们去更加深入的了解与探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了解清楚的。在这个钟灵毓秀之地,孕育出这样一份难得的文化,它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藏,是迁江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蕴含着最质朴的感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7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