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汉字文化,激发花山村孩子们的民族自信和爱国情怀,7月19日,安徽师范大学赴安庆“映山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徐乐为孩子们上了一节特殊的书法课。团队成员徐乐讲述了千年前仓颉造字的传说,并以象形字“日”“月”为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汉字的起源,引导孩子们发挥想象力重新设计汉字“我”“爱”“中”“国”,把孩子们的纯真童心和炽热的爱国情怀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追溯汉字起源 弘扬中华文化
汉字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书写符号系统,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书法艺术的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蕴藏着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实践团队成员徐乐并没有一开始就为大家讲述汉字的诞生过程,而是以问题作为引导:“我们几乎每天都会写汉字,对它再熟悉不过了。那么,有没有哪位小朋友知道汉字是如何产生的呢?”孩子们纷纷展开讨论,发挥奇思妙想。最后是一位高年级的男生代表大家发言,说汉字是仓颉造出来的。徐乐老师对孩子们积极的态度给予肯定,生动的为大家讲述了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据说,仓颉这位大神是黄帝的史官,司马迁在史书中记载‘仓颉四目’。也正是因为他长了四只眼睛,所以才能洞察世间的鸟虫走兽的足迹,记下它们的各种形态,最后造出了文字。”孩子们都被老师生动的讲述吸引,津津有味的听着故事。见此,徐乐向孩子们提出疑问,引导孩子们主动思考:“大家觉得,仓颉真的长了四只眼睛吗?只靠仓颉一人真的能造出全部的汉字吗?”孩子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能。徐乐老师补充道:“其实文字是广大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才慢慢地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大家要向这些古人学习,争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孩子们纷纷点头,受益匪浅。
探索造字方法 体味汉字之美
汉字的千年演变过程是汉字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的过程。徐乐老师从许慎《说文解字》的“六书”出发,系统性的阐述了汉字的演变规律及构造方法,并着重介绍了象形的构字方法,让孩子们从中体味汉字构造的神奇之处。徐乐在黑板上画出象形字“日”的图样,并提示大家仔细观察思考象形字的造字规律。三年级的小朋友曹璐璐很快举手回答:“‘日’就是一个太阳的形状!”徐乐对她进行了表扬,并鼓励她上台写出象形字“月”。曹璐璐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大家也用热烈的掌声以示赞扬。徐乐老师重新站上讲台,归纳总结象形字的造字方法—画成其物,随体诘诎。“简单来说就是像画画一样,用线条来描画实物的形状。”徐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孩子们解释了这八个字的意思,又以鹿、龟、兔等字的形貌为例,让大家对象形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经过老师生动的讲解和耐心的指导,孩子们对象形字的兴趣不断提升,跃跃欲试想要亲自动笔尝试写出不同汉字的象形字貌。
图为队员和小朋友们关于象形字“猜猜看”的互动
设计特色汉字 书写爱国情怀
课程的最后,徐乐老师为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任务,让孩子们结合象形字的设计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重新设计“我”“爱”“中”“国”这四个汉字。值此建党百年之际,抒发孩子们对于祖国、对于党的最真挚的爱。大家冥思苦想,一笔一划认真的完成这项特殊的作业。孩子们虽然年纪尚小,可个个都创意满满。
有的同学画了一条龙来代表中国,并自豪的表示“我们都是龙的传人”;有的同学用绵延万里的长城来代表中国;还有的同学用一只神气十足的大公鸡来代表中国……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答案,既代表了中国在孩子们眼中的形象,也是孩子们对于祖国母亲质朴而真诚的爱。这不仅是孩子们对于汉字的一场奇妙的探索之旅,更是他们对于祖国母亲的一次特殊献礼。
图为小朋友构思“我爱中国”汉字形体
汉字文化渊源流长,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精神符号,了解汉字的前生今世,是探悉中国博大精深的文明历史的必经之路。安徽师范大学赴安庆“映山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举办特色书法课程活动,正是希望借此机会,带领花山村的孩子们品味汉字风采、追寻汉字风骨,赓续中华文化,同时融爱国精神与民族自信为一体,在弘扬民族瑰宝的旅程中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5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