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十八洞村发展故事 悟精准扶贫正确方向
文案——秦丽鹃,曾琬淳,胡满琴
图片——“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暑期实践团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为响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号召、深入学习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贯彻当代青年大学生勇于奉献、敢于担当的新时代思想,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五名学生组成暑假实践团队,去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以“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为主题,通过“乡村调研+帮扶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了为期三天的乡村调查实践,深入了解十八洞村乡村振兴与乡贤文化的发展。
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重要论述首倡地,总书记在此地做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十八洞村在这几年来的努力中不仅做到了“脱贫摘帽”,并向“乡村振兴”的目标出发,获得了瞩目胜利。团队成员期望在十八洞村一边参观一边感受,看十八洞的风景,听十八洞的故事,学十八洞的经验,深切感受着精准扶贫给该村该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影响力和执行力。
“交通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7月25日上午,团队成员跟随习总书记的脚步走进十八洞村竹子寨和黎寨,与当地村民和村干部促膝长谈,在村民的交流过程中深入了解十八洞村的脱贫传奇。十八洞村山奇水秀,景色怡人,但因为交通闭塞,处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群众生活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以下,曾经的十八洞村地处深山,从梨子寨到镇上“一天没一个车,走路要一个半小时。”十八洞村的发展从交通连接开始。在党的支持下,公路修起来了,一条公路将外面的世界与十八洞村连接起来。那来往的公交车,不仅是花垣县的县际公交,更是十八洞村的脱贫公交。便利的交通不仅是村民生活的连接,也是乡村特产外销的通道,更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如今的十八洞村,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2013年,习总书记在参观十八洞村时提到,“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要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当地相关部门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形成了乡村游、黄桃、猕猴桃、苗绣、劳务输出、山泉水、中药材种植等“旅游+”产业体系。如今,苗绣产业已成为十八洞村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成为最受青睐的民族文化产品,给绣娘增加收入的同时,也为乡村旅游增色。“真没想到,小小绣花针也能讨饭吃!感谢党,感谢时代啊!”一位正在刺绣的阿妈说道。苗绣促使湘西优秀的文化遗产资源转变为优质的脱贫致富动力,实现了非遗项目鲜活传承,圆了湘西农村妇女回乡就业之梦。特色产业是十八洞村发展的法宝与秘籍,到2020年时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8369元,比起2013年的1668元,短短七年时间就扩大了接近10倍,十八洞村成为了精准扶贫示范村。
“参观脱贫史回望乡村振兴”
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之地,湘西的“首创之为”吸引着外界的关注。十八洞村村史馆记录了十八洞村的发展,从贫困落后到稳健发展,向游客展示了十八洞村的脱贫工作和脱贫成果。团队成员在参观村史观时对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要“因地制宜”才能一举致富。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与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探讨脱贫出路的故事。一片平淡无奇的屋场,成为了中国“精准扶贫”理念的启航点。现如今,该地已经建设成为十八洞村扶贫广场,也成为了旅游热门打卡地点。团队成员在精准扶贫广场高举右拳,重温了入党誓词,字字有力,句句铿锵;现场学习后,成员还一起观看了十八洞村脱贫记宣传片,视频记录下的美好十八洞村的发展。
在十八洞村的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沿着总书记的红色足迹亲身走访学习十八洞村的脱贫攻坚发展之路,感受贫困地区精准脱贫的效果与成就,见证在党的领导下人们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幸福图景。以十八洞村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折射出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与带头作用。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党的领导方针,当九州春花遍地,当万籁长鸣,丹青终将洗净铅华,华夏星河烂漫,炎黄子孙携手共度的凛冬不再寒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3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