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越来越严峻的气候环境问题,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响应国家的“3036”碳目标,南京师范大学“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实践团队成立,并以“美丽中国”为主题,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从2021年7月15日起,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宣传普及等活动。团队内各司其职、高效运转,成员们积极参与、相互帮助,在疫情期间改为线上活动,并最终达成目标。
调研准备阶段:积极投入,有条不紊
7月11日至7月15日,在队长的组织下,团队成员通过了线上电话会议、群投票等方式开展了对于环境保护类调研方向选择的积极讨论,最终结合国家政策、社会热点以及民众意识等方面确定调研方向与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随后,针对每位成员的特长与优势,再结合时间、空间等各方面因素,明确了队员的任务分工。
7月15日,活动正式开始。根据调研的性质和主题,为了宣传普及“碳达峰”“碳中和”,调查群众环保意识,队里成员集思广益,制作了一份与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调查问卷。
7月16日至7月27日,设计出了宣传海报以便于日后线下活动的开展,队员讨论并拟定了线下活动的场所与相关合作单位。但由于疫情的影响,后期线下活动改为线上网络平台宣传模式,在微博、微信朋友圈等多个社交媒体加以转发、增强人们的关注度。
宣传进行阶段:分工合作,高效运转
7月23日起,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与相关参与者的走访发现,多数人对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等带来的环境污染有较为深入的认识,并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却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两个概念较为陌生。向群众普及这两个概念的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国家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只是民众做到低碳生活其实对于我国碳目标的实现是微不足道的,于是经过讨论得出,相关企业的碳排放是达到碳中和的关键,但管理企业碳排放不是一件小事,措施的合理性可行性非常重要。
我们了解到,目前对于企业碳排放的核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类是基于ISO14064国际标准,如企业碳核查,就是核算企业年度排放总量,而且只包含企业内部的直接排放以及企业外购的电力和蒸汽生产过程中的排放。在企业碳交易、碳减排量核证工作中采用此类核算方法。另一类是基于ISO14067的产品碳足迹国际标准。理论上讲,企业碳减排的措施只有五种:一是直接减排,主要就是采用碳捕获、封存或利用CCS/CCU;二是节能,主要是节电和节蒸汽,这取决于正式发布的二次能源生产直接排放因子有哪些种类。这两类措施是ISO14064能支持的减排措施;三是能源替代,例如煤改气、煤改电、使用氢能、工厂安装光伏,或通过电网采购可再生能源等措施,这些措施的减排效果大都涉及生命周期过程的排放,没有包含在一般的直接排放因子中;四是节材;五是原料替代。基于这几点,可实现企业的节能减排。
现象分析后,小组针对问题,进行了宣传海报、宣传文案、PPT、宣传视频的制作。后期,由于疫情,团队通过线上会议等方便形式,细心播放与讲解前期准备的材料。并让许多感兴趣的人们参与进来,一同讨论现实生活中的环保小细节。
调研总结阶段:整理分析,添砖加瓦
8月10日,线上宣传告一段落后,工作进入收尾阶段。队长再次对队员做了细致的分工安排,分为材料汇总、新闻稿撰写、调研报告分析、总结推送制作、网站投稿等模块。团队成员相继提交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心得体会,感谢所有队员的付出与合作,并对本次活动的成果表达了欣慰与满足,也提出了遗憾与不足之处。
至此,南京师范大学“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美丽中国实践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为能够为国家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感到荣幸和激动。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96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