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镇是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见证,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旅游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古镇旅游。各地古镇旅游的兴起在带来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面临着生态文明的破坏,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新的挑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高度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十九大后“两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调研历史古镇在商业化下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古镇生态文明保护及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办法,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塑古镇生态,传承乡情文明”美丽中国实践团于2021年8月初正式启动线下社会实践。
探求古镇遗风,追寻商业之道
8月6日早晨,实践团成员到达同里古镇,就古镇内商铺类型进行统计。调查发现古镇商铺密度适中且种类较少,很难从中找出同里区别于其他江南水乡型古镇的独特之处。在统计的过程中,实践团也注意到按照商铺的种类,可以对其分布位置做了一个大致的划分:明清街上多为手工艺品,沿河多酒吧餐馆,深僻的小巷子里则多为客栈民宿。这样的分区除了方便管理古镇外,也降低了古镇旅游对原住民的影响。同时,实践团积极向游客发放纸质问卷,并收到有效问卷共186份。其中大部分游客都认为相较于其他古镇,当下同里古镇商业化适中、生态文明保护的较好,但商铺大多雷同,无法体现同里古镇自身的文化特色。
实践团也与周边的商铺和当地居民进行访谈。其中,我们采访到了一位当地居民周爷爷,也是同里古镇景区的清洁员。采访得知前几年古镇还存在垃圾乱扔的一些环境问题,但自去年苏州市实行垃圾分类后,古镇设有多个清洁亭,古镇商铺、居民、游客都需严格执行垃圾分类。且古镇河流积极落实河长制,定期有船只打捞垃圾。在各类环境保护办法的实行下,古镇生态环境相较前几年保护较好。他也表示古镇旅游的发展确实带动了当地的经济,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且自身的生活不会受到较大影响。
体验“党建+古镇”,弘扬红色文化
调研前期查阅资料中,实践团发现党建融入旅游是同里古镇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为更加深入了解“党建+旅游”对古镇生态文明的影响,实践团于8月7日,线下走访参观了王绍鏊纪念馆、陈去病故居、红领驿站“花间堂·丽则女学”客栈等红色地点。
上午,队员们参观了王绍鏊纪念馆和陈去病故居,并认真学习了同里古镇的红色文化。同时了解到,近些年,同里古镇充分挖掘古镇历史和文化典故,围绕这些红色点位,积极做好“党建+历史文化”的红色线路培育,吸引游客参观学习,提升古镇党性知名度,把红色教育资源转变为推动古镇经济发展资源,从而全面增强古镇文化底蕴和旅游魅力。
走访红色景点的同时,队员们也观察到景点门口的党员责任制窗口。在和负责检票的工作人员交流后得知,同里古镇在票务、导游、景点管理等一线部门设立了10多个党员责任区和示范窗口,以党员引领,带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向游客亮出党员身份,主动接受游客、居民的监督,更好的保护古镇原有的生态文明,给游客更好的服务体验,从而也促进了同里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下午,实践团按计划来到了红领驿站“花间堂·丽则女学”客栈。“花间堂·丽则女学”客栈是古镇党建工作站推荐酒店之一,丽则女学也是客栈的一部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参观下,队员们切身体验了传统中式园林在现代化设计下绽放出的全新生命力,以及在党建引领下体现出的优质服务和向上动力。
通过一天的参观走访,实践团能明确感受到同里古镇利用党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党建+古镇”的发展方式,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保护古镇原有的红色文化底蕴,优化古镇环境。
感受民风民俗,传承三桥之情
为更加深入调研在商业化下同里古镇的民风民俗保护现状,8月8日上午,实践团在居民的帮助下找到了同里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三桥习俗的传承人庞昌荣老先生。
“说到同里,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三桥。无论是结婚、老人过寿、小孩满月,都要走一走三桥。”庞老边说边向队员们热情地展示他珍藏的照片、手稿、证书等资料,其中也包括同里走三桥习俗代表性传承人的证书。而庞老口中所说的三桥便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它们造型精美别致、古朴典雅,三座桥咫尺之遥,故而成为同里的一道独特风景。从乾隆年间算起,至今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通过采访得知,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庞老的祖父便开始主持走三桥仪式,继而是庞老的父亲,再到如今庞老继承衣钵,现在也是一名水乡婚礼走三桥的主持人,每逢镇上有喜事,走三桥的仪式便由他来主持。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三代人对文化的传承,已然成为一种优秀的传统,令人敬佩。庞老也曾接受当地电视台的专访,宣讲自己的家乡同里与三桥习俗,为同里民俗文化作出重要贡献。当问起这样的文化习俗之后该如何传承时,庞老告诉队员们现在他将不遗余力的奉献自己,之后也会让自己的儿孙传承下去,把走三桥习俗留给下一代人,留给每一代人。显然,庞老已将同里走三桥的风俗深深融入血脉。
多年来,庞老除坚守在保护、传承历史文化的阵地外,他还在自己小小的店铺旁开设了“爱心驿站”。庞老的店正属三桥景区,游客相对较多,环卫工人的工作任务也就较重。从2004年起,庞老便决定在自己的店铺旁免费为环卫工人供应热水。除环卫工人外,三轮车夫、游客,只要是有需要的人,庞老都会热心帮助。
从庞老身上,队员们能切身感受到同里古镇民风的淳朴。也正是有如庞老这样热爱家乡、无私奉献,坚守初心的人,才能使同里古镇质朴的民风民俗不会被经济的迅速发展而湮没,而是在古镇商业化的趋势下一代代传承下去。
线上线下双线结合,探寻古镇发展新道路
8月10日,实践团通过腾讯会议结合线下调研成果进一步探究同里古镇发展新道路。
实践团队员周爽向队员们总结了线上调研成果。在旅游型古镇逐渐同质化的趋势下,同里古镇提出“同里,不止于古镇”这一现代旅游业发展目标,并借助自身地理优势,与当地农业园区、湿地公园串珠成线,推出生态旅游,将农、文、旅三方面有机融合,生动打造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古镇旅游新模式。值得一提的是,同里借助科技手段,在线上推出“农文旅超市”平台。其中“当季线路”这一板块将古镇与当地农产、种植基地、当地酒店与餐厅进行一体化结合,推出特色文化、生态旅游路线,游客们可以根据制定的路线,在享受到高品质服务的同时体验到不一样的古镇旅游。
千年古镇,世界同里。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能够认识到同里古镇在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保护的过程中离不开文化传承人的坚守,离不开当地政府创新古镇发展道路,更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引领。
“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古镇可持续发展需紧紧围绕在党的身边,同时我们相信越来越多的古镇也将会在商业化的进程下找寻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保护的平衡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1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