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这一项重要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浙江作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省域范例。如何调动和激发民众致富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成了关键所在。近期,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创新奔腾”调研队于2021年8月中下旬前往浙江宁海强蛟镇开展实践调研活动,用脚步丈量乡土,用对话勾勒农村致富的变革起伏。
波澜起伏,变革之路
耕地褪去,崭新的住房拔地而起。厂房林立,发展的号角澎湃新潮。宁海峡山村在“乡村振兴”的凯歌中奋起,在变革中探寻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毗邻象山、黄墩二港的峡山村,三面环海,地处峡山。在普遍进行耕作业和基础加工业的年代,拥有较大的资源红利。团队通过访谈和问卷发放,初步窥得峡山村起伏的变革历史。村内的爷爷奶奶告诉实践团队:在20年前,曾经拥有丰富渔业港口资源,较早进入工业化水平的小镇面临了巨大的环境危机。渔业资源急速枯竭,村内原有的以塑膜、制药为主的集体作坊也由于设施落后等原因而导致竞争力下降,大多因经营不善而转入私人之手,污染的自然环境和减少的生计就业迫使许多年轻人远离故土,进入城市工作。劳力流失,产业淘汰,这些乡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无一例外地落在了这个历史悠久的小村上,村落的经济开始下滑,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
当此之时,乡村振兴的春风吹临峡山村。当地政府利用峡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地理优势,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兴建起大量设施齐全的生产厂。这些举措,有效地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帮助峡山村成功进行产业转型。小卖部的阿姨带团队成员参观了当地的生产厂和文娱中心,向我们讲述了政策给当地的生产生活带来的改善。她说:“新的电厂和加工厂帮助我们子女解决了就业,镇上配套的学校设施和购物集散中心,甚至还有新的线上蔬果运送中转在我们镇上,衣食住行都变得更加便利。”
在生活水平与文化需求得到保障以后,峡山村村民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便随之提高。附近的电厂以及垃圾填埋场造成的空气与水质污染令当地人略有不满。他们对于补偿费以及环境改善的呼声已经为当地政府所重视,相信不久的将来,峡山村村民对于环境的要求便能够得以满足,既得到“金山银山”,也能得到“绿水青山”。
静谧山村,安居乐业
王石岙村距离峡山不远,在政府修建的便利交通之下,与峡山形成了优质紧密的合作模式。村内一位退休的老奶奶告知了王石岙村当前的就业生活状况:“王石岙村与峡山村相依相伴,资源共享,人民交流很充分。”峡山的教育资源与新建的工厂吸引了王石岙村的年轻人与部分工作人群,改善了王石岙村教育匮乏的情况;与此同时,峡山自有的耕地不足,务农人员不足的缺陷,也由王石岙村向峡山进行的蔬菜物资交易,而得到了很大的的弥补。双方互惠互利,在中央“乡村振兴”的战略之下,携手共进,一起向着繁荣昌盛迈进。
王石岙村的书记向我们阐述了这个传统渔村转型的重点:“十九大以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王石岙村大力进行产业转型,将单一的渔业捕捞转变为少部分的近海养殖捕捞的同时,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建设港口、开发旅游业。”在大刀阔斧的变革之中,王石岙村村民的生活有了显著改善,幸福指数明显增长村落之间相依相伴,互通有无,呈现民众安居乐业的美好篇章。
滨海小村,蝶变之径
与峡山村与王石岙村相似,薛岳村也有渔业捕捞的传统,当地政府为了保留这一优势,曾积极推进过村内的船业制造改革。然而,先进的船业制造工艺虽然令村民们短期内的捕捞水平大幅增长,却也消耗了原本丰硕的东海渔业资源,传统行业的活力日渐丧失,如何改革谋出路的问题在薛岳村变得日渐重要起来。
意识到问题所在,当地政府立刻调整思路,有意将产业重心从渔业捕捞上调离。为了恢复渔业资源,政府设立了禁渔日,近海八月一号日起可以捕捞,而外洋则需待九月十六日方可出航进入。做好这层铺垫,政府便大力带领村民们摸索起改革之路。村里人带我们参观了港口的海鲜养殖地,利用咸淡相交的水质养殖海鲜,避免了大规模捕捞带来的渔业资源枯竭,利用曾经的渔业市场进行着有效转型。在转变的同时,政府也未曾忘却初心,对于已经大幅减少的渔业工作者,仍旧建设起港口服务远途船只。东海边上渔民用红石板堆砌的房屋,是劳动人民的避风港,也是薛岳村产业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
思路已定,成效初显。改革路上或许会有风雨,振兴的旅途也永远不会风调雨顺。在党与政府的领导下,乡村终会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本次对话乡村振兴的调研让实践队员收获颇丰,波澜壮阔的变革仍方兴未艾,需要更多青年投身其中,激发更多振兴动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1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