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一线,振兴乡村|记住纯正方音留住美丽乡愁
卢一舟刘晓钰
方言是地区文化的活化石,也是民族语言生态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推广、城镇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使用地区方言的人群在减少,记录和保护方言语音任务变得十分紧迫。2021年暑假,来自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两位同学组成临川音系调查团队,投入到记录临川方音的工作中。
团队成员包括卢一舟及刘晓钰两位同学,根据个人优势,任务明确分工,卢一舟同学主要负责的是调查、整理和分析发音材料,刘晓钰同学负责后续的宣传推广相关事宜。
方言的收集与分析是实践开展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做的事是收集材料,调查方音。临川音系百年变化项目工作含量大,卢一舟同学将其细化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在临川区进行语音调查,归纳语音特点;第二部分是将调查的结果与罗常培先生的《临川音系》进行对比,为此团队成员作了充分的前期准备,阅读了大量赣方言相关书籍,并且寻找到合适的发音人。
在这次调查中,为了更好地观察到临川方言语音的变化,共有四位不同年龄段的本地发音人参与其中,他们都来自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韩梅村,以二十年为时间跨度,分别是二十岁的大学生、四十岁的商场售货员、六十岁的村干部以及八十岁农民,他们都很好地配合完成了《方言调查字表》的发音,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感谢。
在调查过程中,卢一舟同学主要利用电脑进行视频录制,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发音,会要求发音人多次复述,以做到准确拟音。其次要做的事情是整理归纳,分析特点。在整理方言的声韵调时,声母发音部位的确定相对简单些,但在确定韵母的发音部位以及声调时,我们碰到了一些困难,舌位的前后、调值的高低都得反复琢磨推敲。在调查记音过程中,还需留心观察发音人的唇形、舌位变化。在之后的归纳中,卢一舟同学也反复听取“音路历程”中赵元任先生的发音,进行模仿比较,再参考本地韵镜,初步认为临川方言包括19个声母、60个韵母以及7个声调。将记录的语音材料与百年前罗常培先生的《临川音系》进行对比,可以初步得出一些结论。如我们发现临川方言的一些语音特点在逐渐消失。在《临川音系》一书中,临川方言的入声韵尾[p/t/k]和鼻音韵尾[m/n/ŋ]成系统的对立。而在我所记录的发音中,这种对立只部分存在在60岁和80岁年龄段的发音人口中。韵尾m只存在与韵母om中,而不再有[am]、[im]等音,这类m韵尾大多变成n尾。“如”也是相同的情况,在80岁和60岁的发音人口中,“如”被读成ɘ24,但在组合成词,出现在“如果”一词中时。还是都成lu24,而40岁和20岁发音人读音还是倾向于普通话,都读成lu24。这是因为临川方言声母部分临川方言没有r声母,日[ʑ]母部分读成来[l]母。在碰到一些书面语时,发音人读出的韵母部分与该词的普通话韵母读音相近。
在开展临川方言的调查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在一开始,我们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发音人而苦恼,在录音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录音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如发音人因为拘谨发音近于普通话难以记录方音、难以敲定发音部位等,但在不懈坚持下,我们慢慢找到突破口,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调查过程中学会引导发音人,让他们发出较为纯正的乡音,最后还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这项工作。
若是没有乡音,又到何处去遣乡愁?一句句方言,连缀着一份份情感,也连缀着无数家乡人关于故乡的记忆。在千百年来的长期的使用下,方言早已衍化为一种身份识别的“符号”,成为拉近人们情感、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这一承载着群体乡愁的文化记忆不应在时间的冲刷下消失,保护好乡音当成为我们的共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00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