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湖南芷江:最后的一战,受降的伊始

来源:湘潭大学 作者:湘大青年传媒

(指导老师:黄春晖 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通讯员:舒镇洋)1945年的9月9日9时,三九良辰,曾饱受战争之苦的南京城,彩旗招展。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内,签署投降书。至此,抗日战争终得胜利。但早在十几天前,也就是1945年8月21日,关于日本的投降书,以及中国战区受降的各项具体事宜已于湘西的一个边陲小城完成。在这里,中日双方展开了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从此将大局逆转;在这里,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并签订受降条约。

这个边陲小城,就是芷江,在这里发生的著名事件就是“芷江受降”,芷江也因此成为中国战区第一个受降地。“芷江受降”宣告了侵华日军的彻底失败,写下了我国近代史上抵御外敌入侵取得完全胜利的光辉一页。

为什么芷江会战是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

一、历史背景

芷江,是湘西群山深处的一座小城,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和雪峰山脉西脉之间。潕水河自西向东蜿蜒芷江全境,至黔城汇入沅江,这里自西汉建郡以来,素有“滇黔门户、全楚咽喉”之称,是通往西南诸省的边陲要冲。芷江作为通往西南诸省的必经之地,军事地位尤显重要。

二、为夺取制空权而建的芷江机场

1934年,最早认真研究抵抗日本侵略的军事家蒋百里曾预言日本必将侵略中国,中国的抗日战争必须是持久战,他在御日国防建设中极力主张“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中国战时大本营宜设在湘西芷江、洪江一带。”同年,蒋介石电谕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为将来绥靖川湘黔三省边境计,令在芷江修建飞机场。” 但由于当时技术力量薄弱,只建成了一个800米见方的飞机场。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烽火四起,全面抗战由此开始。时任中国航空委员会顾问陈纳德建议蒋介石,在湘西芷江设防,加速扩修军用机场。于是,蒋介石紧急电令湖南省政府:“将芷江机场由现在的800米见方,扩修为1200米见方的大型军用机场。”在面对缺少施工器械的条件下,近两万名精干劳力汇集芷江,花费近十月的时间建成了远东第二大机场——芷江机场。

亲自设计并指导芷江机场建设的美国驻华空军特遣队司令陈纳德,对此颇为感动。他在回忆录中称:“中国人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平山整地,开出了一个有5千英尺跑道的机场,以安置那些还在洛杉矶巴夫洛工厂制造的飞机。”陈纳德感慨:“我们在华的百余个机场,都是千千万万中国男人、女人和小孩流着血汗,辛苦地徒手筑成的。”

然而,对任劳任怨的中国人来说,内心只有一个期许:机场建成后,能扭转战局,早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三、湘西会战伏笔

从1940年开始,芷江机场经历多次加固扩修,成为仅次于昆明空军基地的“盟军第二大军用机场”。1944年初,大批中美空军进驻芷江机场,中美空军的鲨鱼式、野马式战斗机等,先后汇聚于此,最多时达三四百架。

美国“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将驻芷空军的作战区域划定为“以华中特别是黄河以南、平汉铁路以西地区”,旨在夺取华中地区制空权、空战歼敌。此外,驻芷空军还担负对日军粤汉、湘桂等铁路、公路运输线及长江、湘江、洞庭湖等水路运输线的轰炸和封锁,切断日军后方补给、阻滞其南下西进,支援中国地面部队作战。芷江机场成了日军的心腹大患。

彼时,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失利,为巩固大陆战场,覆灭中国空军基地,1944年4月,日本下达“一号作战命令”,调集50万兵力,发动豫湘桂战役。激战之下,长沙、衡阳相继被日寇占领,柳州、桂林先后失守。

同时,中美空军在华中华南的几处重要机场均遭日军破坏,芷江机场成了当时唯一的前线机场。对日军来说,摧毁芷江机场,已势在必行。1945年1月29日,日本决定发动“湘西会战”,企图合围芷江机场,摧毁中美空军的战略基地,并一举占领湘西,威胁重庆,挽救其行将灭亡的命运。

四、最终一战

芷江危在旦夕。蒋介石在重庆召开紧急军事会议,任命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为总指挥,下令死守芷江机场。何应钦深知,这一役事关全局,为确保万无一失,廖耀湘的新编“王牌”第六军作为总预备队,连同轻型坦克、无后坐力炮,被C-46型运输机从昆明运到芷江。这种大规模的立体军力补充方式,在当时尚属首次。

4月9日,湘西会战拉开序幕。中国军队集结20多个师、总兵力近20万人,利用南北横亘、蜿蜒七百多里的“雪峰天险”,节节抗击,诱敌深入,聚而歼之,展开“芷江保卫战”。

驻芷空军的飞机则倾力出击,对湘西雪峰山战役区日军阵地,进行连续地毯式轰炸。据统计,会战中,中美空军共出动战机2500架次,投弹100多万磅,发射机枪弹80多万发,重创日军,迫使其溃退。

激战两个月后,日军以彻底溃败而告终。中国军队凭借正确的战略战术与军力装备的优势,奋勇杀敌,共击毙日军12498人,伤23307人。巍巍雪峰山,日军滑铁卢,芷江保卫战被当时美国《纽约时报》视为“中日战争之转折点”。国内外各大报纸都在头版显著位置予以报道,芷江闻名遐迩。

湘西会战击溃了日军主力,不仅挫败其占领芷江机场的阴谋,还提高了中国军队“反攻之士气”。芷江,成了日军丧师折兵之地。仅仅两个月后,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就传到中华大地、传到芷江。

为什么选择在芷江进行受降典礼?

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商讨投降细节,主要是因为芷江建有当时远东盟军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也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还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

最初,中国战区受降地并非芷江,而是选在江西玉山。对此,国民党不少高层人士提出异议,因为玉山处于敌占区,大部分日军还很顽固、傲慢,不服输。如果在日军占领区内进行受降,不利于受降安全顺利进行,也不利于在心理上给降使造成压力。再者,玉山远离后方,通讯、交通十分不便。

对于国民政府高层要求改变受降地点的呼声,魏德迈持同样意见,建议蒋介石选择芷江作为受降地点,并陈述了理由:“芷江机场保持完好,大小飞机可随时起降,便于受降要员及降使进出。且芷江机场空军实力雄厚,有数百架可以随时起飞作战的飞机,向日军降使展示空军实力,可对日军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争取受降的主动性。同时芷江有湘西会战克敌制胜的战绩,刚结束的芷江保卫战,打得日军损失惨重,让日军在此地投降,能让他们体会到失败的滋味。骁勇善战的国军73军、74军、100军、18军、新6军和26军,仍然驻扎在附近,全部美式装备,拱卫芷江。”

当时的报纸称:“芷江为新生武力核心之一,广大机场银翼相接,极为壮观,城郊新车奔驰,新装备之战士荷枪站立一派朝气”。在这个令日军“谈虎色变”的地方受降,可向侵略者展示武力,日军见此“必凛于中国实力,有所戒惧”。

“完胜之地、交通便利、军力雄厚、安全可靠。”听了魏德迈一番陈述,蒋介石进行了概括,最后决定受降地点定在芷江。

“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历史在那一刻定格芷江,一夜之间,胜利的荣光降临到了这座湘西小城,百年民族耻辱得以雪洗。

潕水明山,祥启中兴,永志受降三楚地;国家名族,奋平外患,还期耀德五州畔。和平之城,受降圣地,抗战胜利丰碑永伫芷江。

(责任编辑:李韩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9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二师学子三下乡:聚焦留守儿童教育,共筑成长希望

在湖北省三伏潭镇鲜码村这片充满乡土气息的田野间,一场关于爱与责任的走访行动悄然铺开。此次家访,旨在深入了解当地留守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状况,传递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爱与期望,共同……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以周恩来精神,共燃乡村爱国情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的家国情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激励他们为祖国伟大复兴树立远大理想。8月2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戏曲绘梦童心扬

大学生网报仙桃8月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让乡村学生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绚丽瑰宝,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8月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脊椎动物课堂启智,共筑童心生物探索梦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1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激发乡村学生们的探索心和好奇心,点亮学生们对于探索神秘生物世界的科学追求。7月31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开心超人舞,快乐乡村课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30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丰富乡村学生们的多彩童年,同时激发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促进学生们的未来发展。7月30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乡村课堂赏古韵,共鸣传统乐器美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9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间接的提升学生们对美的感知能力与审美能力。7月29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调研富硒花生,机械化种植显成效

导语:近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者服务队分队在仙桃市三伏潭镇鲜码村开展了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实践聚焦于鲜码村富硒花生种植与机……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脸谱绘就传统美,童心共赏文化韵

大学生网报仙桃7月26日电(通讯员李苗苗)为了更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乡村学生们拉近与中华艺术的距离,领略之中独特的魅力。7月26日上午,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 李苗苗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班团建设】“借院校之花,结学习之果”——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专家讲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法律与技术的交融已成为时代命题。2024年12月13日,法学2303团支部全体成员齐聚马房山校区西院会议中心…

【班团建设】“网络闸门,数字蓝盾”——法学2303团支部数字法治案例访谈活

以法为盾,筑牢数字安全防线;以警为镜,护航法治时代新章。2025年2月11日,法学2303团支部访谈小队赴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公安分局…

“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寒假

(通讯员黄鑫)1月10日至2月23日,湖南城市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水润家乡梦,‘材’子志愿行”寒假返家乡志愿团队成员在各…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最新发布

体悟中华传统魅力,传承江西优秀文化
假期期间,和同学们一起游览了江西众多的名胜古迹比如白鹭洲书院、滕王阁、龙虎山、三清山等等,在江西省的不同地域也着重调研了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踪迹和发展现状。在如今全球化、信息化的新时代下,优秀的…
党建+文化:以“党风”带动“民风”,助力乡村振兴
(指导老师:章思思王瑶通讯员:高余果吴浩)近日,湘潭大学赴石莲村“乡村振兴正当时”专项实践团组织振兴调研小分队就组织振兴等相关问题对石莲村进行了调研,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了…
回首脱贫攻坚,深入那何村走访调研
为深入了解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以来,乡村的建设发展以及百姓的生活变化,2021年8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鲁豫相约支教一队成员来到位于广东湛江的那何村进行走访调研,了解家乡的脱贫攻坚现状。活动伊始…
南京大学生走进景德镇“陶溪川”,探索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新模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产业基础高级化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之一。在视察江西时,提出,要建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南京工业大学…
过往青春
懵懂年少,不识离别意,悄然无声,来不及告别。一别经年。只字片语,勾勒容颜,旧忆席卷,是否往昔,从未走远。从未忘却,终有遗憾,相伴相随,多想问候,稀落音讯,恐是奢望,相见无期,那些人儿,你们还好…
传承书法艺术 弘扬传统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位华夏儿女应有的责任,是每一个中国青年不变的担当。202…
愈久弥坚,匠心至繁
#愈久弥坚,匠心至繁#2021年7月29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一片冰心在玉壶实践队前往广东省潮州市湘桥区中国手拉坯朱泥壶第一村——西塘村,探索最原始辘轳制陶技法的奥秘,体验泥料经过巧手打造变幻成各色形…
长沙县一中举办高三家长会
(通讯员杜茂荣周雅婷李汝勤)长沙县一中在校体育馆举办了2021届高三家长会,会议主要从“新高考模式下的志愿填报”、“高三年级组的工作安排”、“如何陪孩子顺利度过冲刺期”等角度出发,与家长们做好了良…
西建大学子三下乡感悟第二弹
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感悟时间如流水,一个多月的实践一晃即逝,在这过去的一个多月的实践中,在他们的耐心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深刻的体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又反作用于理论的真正含义,尤其是…
三下乡:美化环境,一路有我
盼星星盼月亮,心心念念已久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明天就要动身去基地了,但是这几天努力准备三下乡的过程历历在目。在我的认知中,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