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这是“京鸿”志愿服务队来到京山鄢河村进行支教的第二个星期,然而时间转眼而逝,不过一霎便已经来到了星期三,当志愿者们转变了教学安排以及探索出了更多的教学经验后,孩子们也将受到更具条理,更为丰富的课程。今天志愿者们主要上的课程便是国学吟诵课以及趣味数学。
学习《百家姓》,探究姓氏起源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提起《百家姓》这是绕不开的旋律,自宋朝流传下来的它成为了一代又一代孩子的启蒙读物,那些孩子们在老师的领读下摇头晃脑不断地重复。长久以来,《百家姓》好像已经成为一部识字作品或是带着孩子们领略韵律之美,但大家似乎都忽视了它本来的功能——寻找自己的姓氏。
是的,《百家姓》的排序法可能失去了现代意义,又或是孩子们自己,包括父母,爷爷奶奶和一些朋友也只有那么些姓氏需要去其中去寻找,于是《百家姓》大部分时候便成为了用来科普的读物。
可是,《百家姓》真的只能起到一个吟诵的作用吗?志愿者带领孩子们翻开书页,一个个姓氏自视野中划过,启唇轻读,有的好听,有的奇特,单字姓,双字姓,难道作为一个中国人只会对一个人为何叫这个名字而产生好奇吗?大家就不曾对自身为何是这个姓氏而疑惑吗?于是,在今天的课程中,志愿者便引导孩子们去探究姓氏以及自身姓氏的起源,这应该才是《百家姓》背后的含义。
在这节课中,志愿者和孩子们开启了向上古探索的旅程,孩子们知道了古代的姓与氏并不相同,孩子们看到炎帝的母亲因梦见神龙缠身将其生于姜水河畔,于是炎帝又名神农氏,又以姜为姓,姓氏之间的关系与自己的生命息息相关,孩子们明白了有很多姓氏都是从图腾演化而来,在一百个常见姓氏中孩子们也了解到了自身姓氏的发源地,
趣味数学提高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有意思的学科,多样的题型考验着人们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然而在此前的课业辅导中年龄较小的孩子会被算数难住,年龄较大的则会因找不到题目的题眼而束手无策,而所谓的趣味数学便是一门学会找规律的课。
志愿者们为什么要在数学中锻炼孩子找规律的能力,这其实便是在学习举一反三。小孩子不会算8加50,但志愿者们可以教他们算8加5个10,当慢慢熟练后便能直接算出答案,年龄大的不会做实际问题,志愿者们也可以教他们从各个题目中提炼公式简化做题。
于是志愿者们从数字找规律,到图形找规律,最后再到实际问题找规律,一点点的引导,循序渐进,让孩子们从简单的斐波那契数列开始练习,再到如何装路灯类似的题目,当他们熟悉了一种规律志愿者们便将题目稍加变换,难度在逐渐的增加,题目的种类也在不断的丰富,而孩子们早已忘记了数学的艰涩,沉迷进了解密之中。
在今天的课后,孩子们应该不会当别人问自己为什么姓这个时只会说是随父母的姓,他们应该能够开心的向对方形容自己姓氏的图腾是多么的特别,自己的姓氏来源于多么远古的部落之中。他们应该也能在面对数学题时不会只是紧皱眉头,而是开动脑筋去寻找它和过去的一些题是否有什么共同点。
这便是志愿者教学的转变,志愿者们从对孩子的需要出发,进而改变课堂教学的重点,让课堂更加适应孩子,便如今天国学与数学的结合,在对于《百家姓》的学习中没有一味地让孩子们去朗读那些姓氏,而是教给孩子们这些姓氏的由来,在拓展知识的同时也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兴趣。至于数学课,也不是普通的算数教学,志愿者们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一步步地诱导,让孩子们开始自信也开始掌握方法,当这种举一反三的能力熟练地应用在他们的数学中时,他们应该也能够将这种方法应用到别的学科里了。这便是在培养素养的同时也开拓思维,让孩子们多方面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8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