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南充8月26日电(通讯员 江婉昕 陈睿涵 韩佳敏)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一百周年,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第一年,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展现新时代新青年的价值,西南财经大学农嘉乐实践队定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世阳镇谢家庙村的脱贫实例为切入点,深入了解其在脱贫攻坚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探究当地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新道路。
为积极响应疫情防控要求,农嘉乐实践队定于8月26日-8月30日采用线上云实践的方式来完成本次活动。通过在互联网上大量查阅新闻报道与相关资料,实践队对嘉陵区谢家庙村的脱贫之路有了一定的认识。
谢家庙村虽风景秀丽,但其山高沟长的地理环境导致交通十分不便。长久以来,当地的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空心化、老龄化等问题严重。在2017年前,村集体经济的规模为零,存在贫困人口25户247人。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在当地村干部的带领下,谢家庙村利用三年时间,逐渐实现了打造一个生态圈——即山顶种花椒、半坡栽银杏、林下搞养殖的立体农业及庭院经济;带活一条产业链——即以羊肚菌种植为代表的菌类初加工产业链;打造一支务工队——即发展产业所创造出的就业岗位,发挥村民特长服务于产业建设。
从镇上曾经最大的贫困村,到村集体经济多样化、差异化发展成效卓著;从被地理条件限制发展,到利用独特区位优势何自然资源布局特色产业、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从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到全村村民充分就业、齐心投身产业建设……谢家庙村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逐步盘活了地方经济一盘棋,已于2018年10月顺利脱贫摘帽,不可谓不是脱贫攻坚战中的一张亮眼答卷。
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给谢家庙村的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农产品大量滞销、外出务工困难、旅游业发展停滞。面对这种局面,村委干部积极构思谋划对策,组织无法外出务工的村民和留守妇女将柠檬、枇杷等农产品进行再加工,同时利用快手、抖音等平台线上推广,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在解决了滞销问题的同时,调动了滞留劳动力,将疫情对村民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在探究谢家庙村脱贫道路的过程中,令实践队感触尤为深切的,是谢家庙村脱贫振兴的大功臣之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获得者——陆瑞阳。2017年7月,陆瑞阳受工信部委派,来到谢家庙村担任第一书记。自上任以来,陆瑞阳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坚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决群众所难。在他的眼里,嘉陵区便是自己的另一个故乡,他将自己融入进世阳镇、将足迹留在了谢家庙村的每一个角落。
可以说,陆瑞阳对谢家庙村的贡献遍及方方面面:经济发展上,陆书记与当地领导班子共同努力,探索出脱贫致富的产业道路,带领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建设方面,他牵头建立了集政治学习、文体娱乐、便民服务、展览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党群活动中心,筑牢红色阵地建设;精神文化上,他构思发起农业主题特色节庆活动,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助农增收、推动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群众工作上,他积极关心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受人民群众的爱戴与信赖……
就是这样一位村民的领路人、干部的好榜样,在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的画卷上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印记,他心系村中未竟的事业,主动申请将帮扶期延至2020年,“申请留任,就是为了画完最后几笔,不给自己和谢家庙村留遗憾。”“村里产业刚有起色,我得等一等,扶上马送一程。”
农嘉乐实践队在本次调研实践过程中,深入了解嘉陵区谢家庙村的脱贫攻坚事业成果,分析总结当地特色产业发展模式的普遍经验,感悟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的深刻内涵和必要性。本次实践不仅提高了队员们的实践能力,还令队员们坚定信心、树立远大理想,誓将青春热血挥洒在为祖国的乡村振兴事业而奋斗的道路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