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颖)“春风野火定燎原,红色苏区涌众贤;送子从军驱虎豹,许身报国解民悬。”这是一首赞美中央苏区的诗歌,正值建党百年之际,为了更好地学习党史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2021年8月8日,南京医科大学微天使微团课宣讲团“100年,奋斗在中国”暑期社会实践特别行动之苏区精神队走进了漳州烈士陵园和闽中革命历史纪念馆,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对一些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采访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深入地学习和传播了苏区精神及其内涵。
寻根溯源:苏区精神源远流长
苏区精神是在2011年有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来的,虽然它被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年历史长河里持续流淌着。苏区精神源远流长,苏区精神实践小队跟着前人的步伐,追寻着苏区精神的源头,在8月10号和12号来到了漳州烈士陵园和闽中革命历史纪念馆。
踏入漳州烈士陵园,道路两旁树林阴翳,在炎热的夏日里格外难得,这些郁郁葱葱的槐树就和沉睡在这里的先辈一样,庇护着来探望的后代。走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耸立的方形石碑,碑正面刻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字。有人曾说每个人都会经历两次死亡,一次是生理死亡,一次是被人遗忘。在这个意义上这些为中华民族、为解放人民群众无私奉献、牺牲生命的人永远不会死亡,子孙后代们永远会记得他们。随后小队成员来到了烈士的墓碑前进行了悼念,墓碑前的一束束菊花让同学们看到了其它参观者对于烈士们的敬意。
而在闽中革命史纪念馆里,同学们了解了更具体的英雄人物的故事,以及闽中地区的发展历史了解苏区精神。实践队长张龙现场教学、讲解,并指出,青年一代要勤学党史、深学党史,不断学、反复学,才能真正将革命的故事讲出感情,将革命的情怀的传承下去。同学们与队长一起重温了松毛岭战役的悲壮历史,在馆内聆听了六子当兵、慷慨赴死的不归桥等生动的红军故事。同学们感慨万千,纷纷表示“红军桥不但是一座征兵桥,更是一座演绎生死相依的军民鱼水情的连心桥”,也看到了祖辈们联合起来创建工农武装、进行游击战争、打退日寇。
承前启后:苏区精神历久弥新
除了探寻红色景区以外,成员们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分别对基层乡村医生、德语翻译和保险销售员进行了采访。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作为普通人,大部分的人对苏区精神没有很深刻的概念。但当队员们向他们科普了苏区精神之后,大家都发现和自己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是他们十年如一日坚守着的。
就比如实践团队采访的乡村医生林汉生,他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并不因为自己在一个小乡村而有丝毫的懈怠,他向采访者表达了深切的对自己的工作越做越好的期望。除此之外,因为现在人们越来越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他得不断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在现在疫情的情况下,他还得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以更好地诊治病人。
还有实践团队采访的德语翻译吴桂玉,在聊天中了解到她在疫情期间去往武汉,选择做一名默默无闻的义工。并进行了捐款和募捐,还在口罩一“罩”难求的情况下捐献了四五万张口罩。尽管在旁观者听起来这么了不起的事,吴桂玉始终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她只是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并不需要多少人知道。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同学们发现苏区精神并不是什么晦涩难懂的名词,它渗透在每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里。可能大家都只是普通人,可能成为不了拯救很多人的超级英雄,也可能做不出巨大的科学成就推动人类的进步,但大家都在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实现着属于自己的中国梦,践行着苏区精神。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人民群众每个人都是一颗渺小的火星,汇聚在一起便燃成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熊熊的火焰。经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深深感悟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脚踏实地的足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94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