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地丰碑]——33载交通规划勘探记事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作者:史泽辉

33载交通规划勘探记事

£文/吴光圳

刘正银,男,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研究员,兼任岩土工程所(岩土公司)党支部书记,主任。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立志服务于山东交通建设事业,长期从事艰苦的公路勘察工作,工作中任劳任怨,无论是三九寒冬,还是酷热三伏,始终战斗在勘察一线。工作中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将技术创新贯穿于公路勘察设计工作全过程,确保提供优质高效的勘察设计产品和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凡的成就,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参加工作以来,连续多年获院嘉奖:济南燕山互通立交桥获2009年全国公路优秀勘察三等奖;国道206线获2011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济南黄河三桥分获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一等奖及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三等奖;国道104济南零点立交至燕山立交高架桥工程获2013年度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2008年获山东省抗震救灾模范(享受省级劳模待遇)、山东省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省交通厅记三等功一次;2014年,被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兴趣的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地质,还是要从兴趣和热爱出发。”地质是一个很苦的工作,但是刘正银主任从没有觉得地质因为苦,从没觉得地质是一个“不需要兴趣”的工作。作为一线工作者,忙的时候一年365天,刘正银主任有360天都在出野外工作。工作的地点是深山,是树林,是那些公路还没有修到的地方。“我们现在走过的路,将来就是一条条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将来自己走在这些路上,想着曾经做过的工作,将是无比幸福的。”刘正银主任就是这样带着兴趣和热爱去工作的。兴趣就像是一块敲门砖,它让你更扎实的学习理论,更好的服务实践。不论是地质工程还是地质勘查都是非常苦的野外钻研工作,外业比较多。如果说没有兴趣,工作只能是工作,是一项劳心费神的机械劳动,如果没有兴趣,对各种地质现象熟视无睹,那不论是工程地质还是地质工程,都不能够熟练地认识各种地质现象,有效的解决各种地质问题。

夏练三九,不辞辛苦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但是三伏天,也是全年中工作最繁忙、最辛苦的时段。朝八晚六成为日常,中午坐在出外业的车上眯一会是最幸福的事。七八月的天,三十多摄氏度,设计好的路线上,不管是树林,还是深山,或者是成片的玉米地,只要是由孔位的地方,就有地质勘探工作者的身影。一身衣服穿一天,汗水浸透衣服,湿了干、干了湿,草帽下的脸上总是挂着汗珠。“远看以为是要饭的,近看原来是搞地质的”,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这些就是刘正银主任曾经工作的日常。刘正银主任是如何保持这股干劲的?“这是一辈一辈地质人传承的东西,我们不能丢。”

这是一辈一辈地质人精神的传承。建国来李四光解决了国家的区域地质问题,使我们国家从当初的一穷二白到现在发现的各种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从工程地质来说,通过不断实践,矿产资源勘查或者是基础建设都在迅速的发展。天气炎热或者寒冷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但是这从来不是停下来的理由。国家需要发展,需要一代一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坚持,需要吃苦的人,需要担当和传承。

抗震救灾,大爱无疆

2008.5.12,这是一个让全中国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

5·12汶川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5月12日地震发生以后,刘正银主任所在团队以最快的速度,在5月16日赶赴灾区,对口支援北川县。作为山东省交通厅派到灾区第1批人员,刘正银主任等人带着最艰巨的任务,完成道路保通、贯通、修通,以完成灾区人员的救援和转移。由于地震影响,地质体的不稳定,各种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堰塞湖堵塞道路,增加了工作的困难程度。各种地质灾害频发,余震不断,特别是雨后更加的困难,超过5、6个立方米的大型滚石不断从山体滑落。就是在这样的情况,刘正银主任等人开展灾后工作。作为排头兵,一边进行勘探,一边不断往灾区的深处挺进。工作需要仪器,设备,车辆。这些东西在当时的情况下,无疑更加加剧了行进的困难。“进行工作一要看天上,二要看脚下,三要看侧面。看天上是要注意余震造成的滚石,看侧面是要看地质体是否稳定,脚下就是要看路面,看坑洼。无论是行车还是行走,都要注意一不小心踩空,脚下万丈悬崖的危险。”即使这样危险,刘正银主任说也从来没有想过后退。于工作,只有前期放线、定位,才能有后面一系列的设计、施工,所以一刻也不能耽误,一刻也不敢耽误;于人,是一场经历生死的考验,也是一场大爱无疆的行动,共赴灾区抗震救灾,哪怕贡献一点,也是义不容辞!

刘正银主任教诲我们,要有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精神,要把老一代人好的精神传承下去,要有埋头苦干的精神。作为新一代的地质人,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把这些传承丢掉的。时代在进步,但是精神永不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91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丰盈科普之翼,筑牢创新根基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顺利举办为调动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活跃湖南科技大学科普活动氛围,6月6日15:30,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届大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决赛(以下简称…… 文明 莫飘遥 匡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青年铁肩担责任,赤诚丹心谱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演讲面试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湖南科技大学团委、学生会换届工作,遴选出优秀学生代表,组建一支思想觉悟高、综合素质好的学生干部…… 陈碧瑶 李泳霖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奋楫笃定勇担当,栉风沐雨展新篇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十一届团委、学生会主要学生干部候选人第二轮竞选无领导小组讨论顺利进行为吸引广大优秀学生干部投身校园建设,组建一支思想品德好、工作素养高的学生干部队伍,6月3日…… 文明 李泳霖 蒋慧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名师妙传中医奥道,群才深悟中华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第十二期青马讲坛第三讲暨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之“走近中医”顺利举办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广大青马学子清晰认识到中医这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性,6月…… 邱慧祺 李泳霖 匡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非遗文化进校园,纸影翩飞庆六一

湖南科技大学定名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6·1“薪火相传·文化润童心”——湘潭非遗纸影戏进校园展活动顺利举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和人文情怀,同时为庆祝六…… 邱慧祺 莫飘遥 张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英才巧拟声形,齐力演绎经典

湖南科技大学第二届信文杯“声承薪火·心映征途”配音大赛决赛成功举办为号召湖南科技大学学子在语言表达中拓宽知识面,提高人文、艺术等方面修养,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5月23日…… 刘乐 李泳霖 谢芬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激情拼搏勇竞技 勉力奋斗燃青春

湖南科技大学2023年首届“袁记云饺杯”羽毛球混合团体赛暨体育专业羽毛球单项赛顺利举行为进一步提升科大学子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弘扬健体精神,形成尚体风气,5月21日15:00,湖南科技大学…… 曹淑祥 蒋慧颖 高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科研汇聚涓涓情意,青春传递熊熊火炬

第十五届“挑战杯”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顺利举办为鼓励大学生积极学习科学知识方法,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助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5月22日,由共青团湖南省委、省…… 文明 李泳霖 张云 湖南科技大学青年融媒体中心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探秘园科院绿色驿站,共织生态梦

在春意渐浓的二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齐心协“绿”队再次踏上了探索绿色空间之旅。2月22日,实践队前往武汉市首…

【寒假实践】学思践悟新思想 · “智医引领,律定责明”——医疗人工智能侵

实践背景随着医疗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在提高诊疗效率、精准度和可及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瑶乡有教语,网教书新篇: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团队赴富川高级中学,

2025年1月下旬,广西师范大学“瑶乡师心”调研团队抵达富川瑶族自治县,为调研采访当地教坛楷模做前期准备。2月6日至2月17日,…

寒假“返家乡” |返家乡助力家乡发展,尽显青春活力——交通运输学院2025寒

姓名:杨萍专业班级:物流管理2401班实践感悟:在当今社会,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大学生…

寒期践行情系母校,桂工薪火照亮高三逐梦路

大学生网报2月22日讯(通讯员黄秋霞)岁序更替,在2025年寒假,“情系母校,相约桂林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队踏上征程,走进广…

最新发布

守护专属调研团对金华市灵活就业人群进行采访
为调查灵活就业人群的养老情况、保险购买状态和对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8月11日至8月12日,山东大学(威海)专属守护调研团成员在金华市展开调研采访,邀请了快递员,个体经验户等6名灵活就业人员进行…
走进孙晓梅烈士纪念馆学习英雄事迹和先进思想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缅怀革命英烈,学习红色精神,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昔留娇子容,今为烈士雄——探访革命女烈士的赤色征程”团队于8月6日赴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龙门古镇的孙晓梅烈士纪…
探访革命女烈士的赤色征程
为探寻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贡献的女性党员,了解其英勇事迹。中国矿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昔留娇子容,今为烈士雄——探访革命女烈士的赤色征程”社会实践团团员赵建恺于2021年8月1日赴云南黑龙潭公园及云南…
[大地丰碑]——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
柔肩担重任,巾帼绽芳华—记宁夏青年党员刘彩霞支援湖北先进事迹刘彩霞,女,护师,中共党员。2012年1月毕业于陕西科技卫生学校,于2012年10月至今在盐池县人民医院从事护理工作,现为宁夏盐池县人民医院急诊室…
通大学子暑期社会实践:扬科技精神,铸人道理念
2021年7月13日至2021年7月22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博爱精神,品人道意蕴”人道法宣讲小分队随南通市崇川区科协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实验小学和佛坪县城关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2021崇川·宁强/佛坪青少年科技·博…
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西南大学三下乡实践
为更好深入挖掘家乡红色文化资源,加强红色宣传,助力脱贫攻坚,8月18日,由西南大学六名学子组成的山西晋城实践小分队展开了为期10天,以“追寻先辈足迹赓续红色基因”为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
星“童”行 爱不孤独-----南通大学红十字会“博爱青春”志愿服务关爱自闭症儿童
据2019年4月2日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Ⅲ》数据显示,中国有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人群,200多万的自闭症儿童,并且以每年将近20万的速度增长。自闭症的破坏性巨大,致残率极高,且语言表达障碍…
学党史,感党恩,学史力行跟党走
学党史,感党恩,学史力行跟党走——公共管理学院学史力行实践队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深入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7月17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史力行”实践队来到了河南省博物院红色文化展馆进行参…
扬博爱精神,品人道意蕴 ——外国语学院开展人道法宣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021年7月13日至2021年7月22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扬博爱精神,品人道意蕴”人道法宣讲小分队随南通市崇川区科协赴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实验小学和佛坪县城关小学开展为期十天的2021崇川·宁强/佛坪青少年科技·博…
抗疫有我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爱心抗疫团队助力家乡疫情防控
抗疫有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爱心抗疫团队助力家乡疫情防控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展现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发扬无私奉献的中华传统美德,8月25日,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爱心抗疫团队成员明振永、魏文治分别在自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