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与红色齐飞,志愿共振兴一色。为弘扬家风美德、传承红色基因,进一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进程,7月13日,河南理工大学“志愿助力文化振兴,文明引领乡村新风”实践团分为“支教”、“探寻家风”、“墙绘”三个小队前往洛阳市嵩县开展为期13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传承优良家风,弘扬时代新风。支教小队前往嵩县黄庄乡道回小学进行文化支教活动。大山深处,教室桌椅数量不足,支教队员便时常与孩子们席地而坐,一起游戏、绘画板报,举办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带领孩子们在生动而有趣的课堂中学习。文化悠悠,乡村家风氛围浓郁,队员们便引导孩子们给父母写一封信,前往孩子们家中拜访,为孩子们讲述革命先辈、模范人物和亲闻亲历的家风故事,携手孩子们体味中华美丽的家风文化;建党百年,祖国恰是风华正茂,队员们便举行“党史文化”演讲比赛,让孩子们在演讲的过程中,汲取昂扬奋进、团结拼搏的精神动力,进一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性与可实施性,感悟家国情怀。“在大的环境下则须以大局为重,个人的问题要自己去克服”、“通过做事和与他人比较来发现自己的不足,才知道怎样提高自己”、“克服自身的惰性积极参与团队工作,才能更快速地融入集体”……这些是孩子们多天来的感悟,大山之中条件艰苦,但他们深知“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道理,立志好好学习、走出大山,更有不少孩子希望长大后像支教队员一样让更多孩子长出自己的翅膀,用有限的青春创造无限的可能。
探寻优良家风文化,传承中华美好品德。探寻家风小队前往嵩县木植街乡,通过前期在乡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协助整理档案,以及先后走访调研乡镇文化站、文化广场,在坪地村、升平村、竹林村、乡镇文化中心等地,小队逐步了解木植街乡的家风文化以及乡村人民的生活文化诉求,于是开展了帮助老人和外地子女视频通话、采访道德模范人物等系列活动。在采访过程中,小队遇见了不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如木植街乡一个小卖部的店主刘军现,不离不弃照料瘫痪妻子。刘军现妻子二十四年前患病瘫痪,他坚持背着妻子四处求医,帮助她进行恢复锻炼,还精心抚养两个子女长大成人,二十多年来始终如一,从未改变。誓言无声,真心无悔。小队成员深刻感受到“家风文化”的魅力,不由得敬佩生命的平凡与伟大!
新墙绘带来新气象,新目标昭示新方向。墙绘小队在嵩县木植街乡坪地村广场进行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和“孝老文化”为主题的墙体彩绘活动。坪地村驻村书记和村干部给予该活动大力支持,为墙绘队员提供充足的绘画材料。从白天到黑夜,从艳阳高照到大雨滂沱,墙绘队员每天早出晚归、不辞辛劳,在风雨中仍然加班加点,最终完成了两面墙的绘制工作,使坪地村呈现出红色新面貌。绘画过程艰难,却总有一些暖心的瞬间,村民主动上前帮忙搭架子,热情地准备可口的饭菜,天黑后老人为加班的队员点灯助明,每一个暖心的时刻,都在队员们心里留下了炽热的痕迹。墙绘不仅美化了坪地村的生活环境,更是使用一种非文字的方式表达情感,让来往的村民在无形中受到红色文化影响,进一步发扬家风文化,提升村民文化自信,彰显文化动力。
在实践中感悟,在锻炼中成长。本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实践团成员将社会实践与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围绕党史学习、进山支教、乡村走访、探寻家风、党建墙绘等方面开展系列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家风美德、传承红色基因。在活动期间,实践团逢上百年难遇的暴雨洪水。见此情景,小队成员积极配合当地相关部门,开展安全防汛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防汛救灾工作中—布置警戒线、慰问受灾群众、为群众盛饭舀汤、搬运物资、提醒村民注意防汛避险……战汛情,乘风破浪;抗险情,奋勇而上。该防汛活动的有序进行,是基层领导对群众的人文关怀,更是领导干部、人民群众和青年志愿者的防汛同心。而在实践团的影响下,当地的家风文化在传承中得到进一步发展,红色文化也逐渐深入人心。
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是每个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未来的路上,实践团成员也会谨遵“志愿助力文化振兴,文明引领乡村新风”之初心,踊跃参与到乡村文化振兴中去,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87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