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绿水青山行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作者:杨椿玉 张瑶佳

7月1 日至7月7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到达恩施大峡谷国家5A级景区,开展了为期七天的社会实践。通过实地勘察、走访调研、宣传宣讲从而加深人们对自然环境状况的了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守护好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

前期准备,揭开恩施神秘面纱

团队在实地调研之前,了解到了相关恩施的地理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型山地湿润性气候。由于北部的大巴山和巫山的天然屏障作用,大大削减了南侵冷空气势力,气候随着地形的垂直变化,影响光、热、水的再分配,一般是雨热同季,夏多冬少。雨量充沛,山体宏大,河谷深切,境内主要干流清江,发源于利川齐岳山。通过系统性地分析,恩施大峡谷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发展状况是非常具有潜力的,目前已被国家列入重要发展对象。

恩施大峡谷游客中心

赴大峡谷,全景探寻山水秘境

进入大峡谷之后,首先团队成员登上了进入峡谷的缆车,在坐缆车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峡谷气温的垂直变化,由于缆车并不是全封闭的环境,所以一部分队员穿着T恤衫,更是感觉到了高空中的寒冷。通过缆车,团队到达了半山腰,之后团队成员徒步在山中行走了四个多小时,一路上,不仅仅欣赏了大自然的自然风光,拍摄了大峡谷的标志性景点一炷香,听到了林间的猴子鸣叫,经过古盐道时看见许多只在松林间到处蹿蹦的小松鼠,也对恩施大峡谷的环境进行了评估,通过亲身实践与采访调查游客可以得出大峡谷的生态环境良好,有一种让人远离尘世喧嚣的宁静。

峡谷内眺望远景

积极拾荒,开展环保志愿行动

然而,在路途中仍然有一些游客留下的垃圾,张瑶佳通过观察记录发现大峡谷的游览路线上几乎每隔两分钟的路程就会安置一个垃圾桶,但是仍然有些游客随意乱扔废弃物,比如食品包装袋、卫生纸、饮料瓶和纸质地图等。在队长董雨静地带领下,团队成员人人背着为此次社会实践准备好的材料,拄着登山杖进入了景区,并且,团队成员沿路清洁景区,将垃圾拾起,丢入垃圾箱中。

景区拾荒小队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垃圾被少数并不注重景区卫生的旅客扔到山路以外,如树林间、水畔边与草丛里等等,超出了拾荒小队的能力范围,对此,团队咨询了工作人员,她说“不用担心,景区定期会有清洁人员利用特殊工具来处理这些垃圾。”

环保宣讲,提升游客环保素养

游客中心外的广场,是大部分游客聚集的一个场所,团队就地开展宣讲会,针对在景区发现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作出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方式方法和基础环保知识,而宣讲会的内容就是以此为基础。首先,由杨椿玉负责第一次演讲,讲述了环保的重要性,环保对于人类发展的作用,其次,由夏澜心负责第二次宣讲会,全面描述保护环境的相关情况,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进行环保问答互动,与此同时,团队成员钟佳乐、顾敏霏、张瑶佳、董雨静、熊灵岚、詹杭丽负责场外工作,包括发放基础知识手册、摄影、展示宣传海报等等。

向游客发放宣传册

返程总结,合力共建美丽中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是旅游行业的兴起,然而,人们在心安理得享受着旅游行业带来的乐趣与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在挑战着自然环境的承载力。加之游客环保意识薄弱,素质良莠不齐,增大了环境负担与管理难度。因此,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高景区游客的环保意识是一件相当重要的大事。

此次环保实践让所有队员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环保的这条路上,人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瑶佳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椿玉

摄影: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 杨椿玉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 张瑶佳

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湖北恩施暑期社会实践团 夏澜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768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

探访蚕桑足迹 寻找丝绸之源钱山漾遗址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城南7公里的潞村古村落,是世界丝绸之源。这里出土的两片千年丝箔残片把我国丝绸文明史提前到4000多年前。此次文学院 “湖韵遗丝,…… 刘泽承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

南浔辑里丝 学子寻遗韵南浔,一个孕育了中国桑蚕丝织文明的地方。湖州闪亮的丝绸文化文化名片,从这里开始。7月上旬,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 汪梦婷 大学生网报 湖州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

非遗走访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7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前一日的行程、采访汇总。20世纪30年代,慎微之……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

传承辑里湖丝,美中仍有不足辑里湖丝又称辑里丝,是世界闻名最好的蚕丝,是浙江省的传统丝织品,属于南浔特产。辑里丝是一种丝中极品,因产于南浔辑里村而得名。在清朝,辑丝一直作为帝…… 徐姣娉 查看全文 >>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

一针一线绣山河,千丝万缕展恢弘7月16日,湖州师范学院文学院“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的调研活动进行到了最后一站——钱山漾景区。两位负责人和四位团队成…… 张芸 查看全文 >>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

湖师院暑期调研团前往潞村探访丝文化2018年7月16日星期一,“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暑期实践调研团前往湖州市潞村探访丝文化,并借此机会了解湖丝文化的发展…… 王奕 查看全文 >>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

湖师院非遗调研团探访辑里调研湖丝文化在“一带一路”时代强音号召下,“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以辑里湖丝手工制作技艺为切入点,…… 董丹娜 查看全文 >>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

非遗调查暂告段落 多元数据紧张汇总7月15日8时左右,“湖韵遗丝,桑绕七里”湖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研团的成员准时到达工作室进行工作汇总。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分别针对市民与…… 方超颖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本网讯(校团委牛康莉)2025年3月26日13时,由沈阳中心血站联合我校举办的无偿献血活动于南楼成功开展。活动开展期间,广大师生…

新乡工程学院“清明追思·薪火相传”网上祭英烈活动

春风拂柳念英魂,清明时节寄哀思。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为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青年学子的爱国情怀,引导青年学子…

传承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专题宣讲活动顺利举

为深入了解中国革命历史,领悟革命精神内涵,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3月8日下午,南京审计大学“澄园先锋”…

最新发布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追寻实践队重走红色之路实践感悟
为进一步学习党史,增进对山东革命的了解,7月25日至8月25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追寻实践队分别前往潍坊、青岛、济南、淄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一百年以前,中国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内…
中国石油大学追寻实践队总结线下实践成果并规划暑期云实践内容
为继续学习党史、增进对山东革命的了解,追寻实践队于8月19日召开小组会议,分析总结了前段实践的阶段性成果,并对暑期云实践的开展作出进一步规划。8月19日晚八点,实践队召开线上会议。队长唐楷文汇报展示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追寻实践队开展“追寻英雄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社会实践活动
百年前的中华大地,风雨飘摇,动荡不安,在这生死存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为了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前仆后继。王尽美与邓恩铭,作为中共一大的山东代表,就是这其中的重要先行者。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一…
山东学子三下乡:脱贫攻坚奔小康,乡村振兴再起航
为全面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深入洞悉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领悟国家优势、领袖领航、人民力量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磅礴力量,深刻总结国内重点地区实现脱贫建成小康的宝贵经验…
青农大学子党史纪念馆暑期参观学习总结
青岛党史纪念馆参观学习——青岛农业大学农机化2001班实践团祖国现在的繁荣昌盛是千千万万先辈用他们的命换来的。为了深切理解当今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的了解共产党的伟大之处,更好的传承红色精神,以此…
山东学子三下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开展乡村振兴新模式
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深入调查了解脱贫成效与乡村振兴中国家新战略新政策,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8月6日,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财经系“同心燃梦”国情观察实践队伍枣庄分队队员到达了位于枣庄市山亭区徐…
河南学子三下乡:宣传普及法律知识,我们在行动
为深入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为普法宣传贡献力量,7月10日,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曙光”大学生义务普法服务队赴封丘县闫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地走访、问卷…
山东学子三下乡:传承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城乡融合发展、重构乡村文化、实现农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为了深入探究传统手工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间的密切关系,响应党的号召,贡献青年力量,“走出学校,走向社…
苏大学子三下乡:谱医药乐章,续华夏文明
中医药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千年文明的精华,是中国文明独有的医药魅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张伯礼院士及其团队利用中医药治愈了许多的新冠患者。中医药的使用及其效果在国际上大放异彩,这…
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实践队开展罕见病相关问卷调查
2021年7月26日至2021年8月20日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学子针对罕见病的问题,在山东省青岛市展开相关社会实践。什么是罕见病?罕见病是指发病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的疾病,常常危及生命。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