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聚焦热点事件
生活中的热点事件,既是学生关注的热点,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契机。 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聚焦社会热点事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2、 建设关键课程
中小学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也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的“思政课程”。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们应强化政治意识和阵地意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致力于“马工程” 的网络建设,花大力气积极推动教材形态创新,开发符合互联网时代教学特点的数字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积极采用微信、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加强正面宣传报道,提升用户体验,大力推广“马工程”研究成果,推动“马工程”教材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3、 变革教育观念
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固守的是单向度、主导型的教育模式。教育者对教育内容具有选择权,处于知识、信息的控制和支配地位,学生往往陷于被动地位,缺少自觉和主动的选择、判断与获取。思政教育话语鸿沟的加深,实质上体现的是教育观念转变过程中的矛盾冲突。面对大变局和话语鸿沟,教育者必须主动把握多元化沟通交流和多样化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思路,构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平等型教育模式。
构建平等型教育模式关键在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构平等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和学生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他们作为平等主体,应积极通过新媒体设备以互动的方式对话、交流和沟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不但具有客体可塑性,而且具有主体选择性,具有能动地感受、选择、判断、内化和践行的能力。思政教育话语作为具有一定指向 性和目的性的言语行为,必须遵循教育对象的主体 选择性规律,理解并认同学生的网络话语权,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不同的思想表达出来。要调动两个主体互动的积极性、创造性,营造平等和谐的思政教育环境。应少用说教,重在引导,通过双方的平等交流实现相互启发、自主领悟和入脑入心,引导学生形成道德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形成平等交流、话语互动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格局。 要积极构建网上网下对话平台,通过渗透式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实现教育目标。
4、 提升媒介素养
美国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在谈及互联网媒介技术时指出,只有融入网络环境,主动、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资源,才能拥有网络社会中的技术特权,成为网络塑造者和互动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因此,必须推动教育者不断提升媒介素养,从而使教育者深度融入网络思政教育环境。具体而言,教育者要懂得“如何用网” “如何正确用网”。首先,要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网络的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培养在海量信息中筛选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辨识、分析和批判的能力,提升信息生产、信息发布、进行信息再传播的素养,从而实现与学生共境。其次,要能够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信息传播优势,为思政教育服务。 要善于利用互联网对人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积极影响,让互联网技术与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有效嫁接。要善于借助移动互联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探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新路子,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参与者。 要积极打造教育载体升级版,借助微博、微信等互动交往媒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提升教育实效。
5、 强化互动教学
网络信息化下的思政课要积极利用互联网优势,转变传统灌输策略,形成科学灵活的互动式教学模式。首先,教育者要改变过去将教学简单等同于照本宣科、强塞硬灌的错误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师生交流系统,通过给学生展示不同情景的教学视频使理论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生动形象,营造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推动师生、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促进,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考方法,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在不断分析和思考中互相启发和提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68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