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中国人对于饮茶的喜爱仿佛是一脉相承的。泰山作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不仅风景秀丽壮观,且物产丰盈,其中泰山女儿茶亦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泰山女儿茶及其助力乡村振兴状况,8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小队前往津口女儿茶种植基地,拜访茶农吴茂盛,探查泰山女儿茶制作工艺。
一路颠簸,小队成员来到泰山最北端的津口女儿茶种植基地。采访中,茶农吴茂盛提到:“我们这里因为比较靠北,太阳照射的时间要比南方的茶叶长,还有山上昼夜温差挺大,所以泰山女儿茶的口感要比南方茶叶好。”小津口村西邻泰山,三面环山,形成相对封闭的局地小气候,土壤多呈中性,中间的大湖为茶叶种植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泰山女儿茶的独特板栗之香。
实践队成员跟随吴师傅走入茶厂。吴师傅边带领成员参观,边介绍女儿茶种植技艺,其独特的种植技艺是女儿茶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之一。采访过程中,吴师傅亲自演示如何挑拣茶叶,边挑拣边向小队成员介绍,“比较大的叶片一般就是老叶子,是都要挑出来的,挑拣出来的叶子基本就没有什么用了”。在小队成员参观过程中,不时有茶农送来刚刚采摘下的新鲜茶叶。
实践队成员跟随吴师傅来到茶园,遇到正在采茶的茶农。烈日下他们正在辛苦地劳作,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襟。见到实践队成员,茶农热情地介绍起了种茶与采茶知识,“与南方种茶不同,女儿茶是从三月中下旬开始播种,种植前会进行整地与施肥,对土地进行深垦,施肥让土壤达到种植要求,然后催芽”。据了解,为了使茶树提前出土,津口的茶农一般会将茶籽与较为湿润的沙子堆放20天左右,到茶籽露出芽后将其播种;播种时,将多粒种子放入同一个“坑”中,最终长成一簇。因为冬季气温低,女儿茶需要覆盖塑料大棚过冬。采茶遵循“一芽一叶”原则,采摘长出来的嫩芽,茶树大概三四年就要“回剪”一次;茶树“回剪”后并不意味着失去茶叶,茶农会根据茶树和茶叶生长情况,随其边长边采。茶农们在茶园一干就是一上午,没有吃苦耐劳的毅力是很难在茶园里久干。
采访中,实践队了解到,津口村是泰山女儿茶的主要产区,其原因一方面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近年来愈发良好的政策和社会环境条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各级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大力支持茶产业发展,茶叶种植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茶叶为村民带来的是更加可观的收入。“我们这里原来就是深山,穷得很;通过茶叶种植和生产,农民的收入比以前种粮食的时候多出三四千块”,吴师傅说到。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和社会环境因素,女儿茶的种植和采摘使得劳动能力较弱的妇女有了一份可观的收入,带动了妇女就业,同时也让当地的农民多了一份收入,走向致富之路。发展女儿茶特色产业,树立津口女儿茶品牌,做好津口土生土长的茶产业,实现产销一条龙,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并从根本上阻断返贫。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泰山女儿茶作为非遗的价值,并不仅仅体现在其制作工艺上,也体现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上。北方茶文化起源于泰山,尤以泰山女儿茶最为出名。非遗并非简简单单的就只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更是一种凝聚民族精神和产生情感共鸣的重要“文化基因”。泰山女儿茶独特的种植和炒制技术凝聚着一代代种茶人的不断摸索和创新,留下的是前人的智慧。在女儿茶中窥见的是一脉相承的泰山茶文化和泰安人对于美的神往。这些丰厚的文化内涵,优秀的人文精神品质,也随着女儿茶的传承,烙印在一代代人的心里,对于乡村振兴中的文化振兴也同样是功不可没。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是对茶农最生动的描绘。在烈日下采茶,在坐立难安的高温茶厂里炒茶,怕是大多数年轻人难以承受住这份清苦。泰山女儿茶自古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如今人们在继承这份文化的同时赋予女儿茶新的意义,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48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