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岳阳楼反应的南北建筑文化的差异
为了解南方建筑的特点并得到南北建筑风格的具体差异情况,星空实践队的队员于8月10日对岳阳市岳阳楼景区进行了参观调研。
岳阳楼位于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然景色与建筑相结合的岳阳楼,也是南方建筑代表的一个良好的范例。景区内通往岳阳楼的路是几条的亭廊,亭廊的周围是成荫的树木和各式各样的花坛,亭廊内则摆放着雕刻着各朝各代诗人雅客作品,体现出了南方建筑与自然紧密结合的特点。抵达岳阳楼后,即使没有讲解员的解说,我们都能体会到这栋红漆、金顶的三层木制建筑精致,当然在解说员的讲解下,我们了解到,岳阳楼坐西朝东,有着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的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和为整体,展现精湛的建筑工艺。
岳阳楼精巧的设计并非自然而然的产生,而是在人文与自然的共同影响下产生。
人是生活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之中的,人的行为也总会受到他所处地区环境条件的制约,因而人的文化总是和当地的环境相应而生。建筑作为地区的种族区域特征之一,具有乡土特色和名族风格。建筑并非独立的存在,而总是与周围的环境密切相关。并受到诸如地形、地貌、自然资源等的制约。也就是说,这些传统建筑,如岳阳楼,充分反应了当地的物产、气候、地形、文化等地域差异性特征。
建筑所用的材料大部分来自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因此建筑往往可以反应当地盛产的材料。岳阳地处湖南北方,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则岳阳楼通体为木制结构,通往岳阳楼的亭廊,也是木制而少见砖石;而北方的园林亭阁,石制的桥与雕塑是极其常见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的材料也在不断的变化,建筑的材料也在反应自然属性外,逐渐多了一层社会属性。例如岳阳楼的石雕诗文,同时也反映了岳阳与其他地区的交流。
气候是各个地区在修建建筑时所必要考虑的一点,适应气候的建筑也更能适应当地的环境与文脉,各地不同的气候,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各地的建筑类型。岳阳楼的屋檐规模较大且倾斜度也很大,反应了岳阳当地降水量较大;同时岳阳楼墙体较薄,窗户开口较大,有利于散热与通风,也反应了南方温度湿度相较于北方更高的特点。而降水较少的北方地区,建筑不用过于考虑的降水量,而将重点移动到保暖与除湿上,因而北方建筑一般较低,少有如岳阳楼一样的高楼,墙体厚实,屋顶坡度较小,屋内空间紧凑,在节省材料的同时达到应有的效果。
地形地势是制约建筑修建的主要因素,对建筑风格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岳阳周边丘陵起伏,地势起伏不平,因此岳阳楼向山向湖而建,方位性相较于北方较弱,且岳阳楼等南方建筑平面尺度较小,而有着大于北方的纵向尺度,也是受到了平坦的地面较小的影响。而北方多是平原,地形平坦,但日照较少,一般采用坐北朝南的建筑朝向从而得到更多的热量,同时也形了位置文化。
从社会文化背景的角度来看,建筑是“凝固的历史”,特定历史中的建筑总是能反应当时的时代色彩。南方所修建的如岳阳楼之类的景观建筑,多是由文人雅客或者文人出身的士大夫修建,建造的构思也多是出于诗文,此类建筑也往往会配以寓意高雅的诗文,如岳阳楼里的诗文雕刻和著名的《岳阳楼记》,来提升诗书气味与浪漫的文人气息。而北方作为王朝的中心,大型的景观建筑多是皇家园林,可供王族休憩,也可以兼顾政事讨论,更多的是一种皇家气息。
综上可见,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是中华名族在几千年的实践中,为了适应当地环境所产生的一种建筑风格,也是中华名族传统价值观念和哲学理念在建筑上的生动体现,不同地域的建筑差异所反应的差异性,也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魅力所在,这些建筑有力的诠释了中国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名族众多的国家,如何在多样的环境之中取得生存与发张,并将自身对美学的追求赋予建筑中的过程。
(作者:谢光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