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差异调研顺利进行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星空实践队在山西太原进行了北方建筑元素、饮食元素与南方差异的调研。
山西民居作为传统民居中豪华富丽的代表,一直以规模宏大和精美细腻著称。由于明清时期晋商的辉煌,他们的宅院更是山西民居中最为精彩的部分,而晋商最为集中的晋中地区,则是山西民居的精华所在。由于晋商宅院要容纳庞大的家族,还要展现院主人雄厚的财力和深刻的内涵,所以这类建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装饰上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统称为“大院民居建筑”。
对于古建筑外檐空间的雀替雕刻纹样,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房主的喜好或者是建筑的性质来决定呈现出什么样的风格与特色。例如:在清代民居建筑的外檐下,其号现出的是各式各样雕刻纹样的雀替,有的沉静素淡有的绚烂夺目,其实这些都集中反映了民居主人对于生活的一种向往:而在城隍庙献殿额枋下,其雀替上主要是施以压低隐起式的浅浮雕,而纹样都是以龙行云海图案为主,这样可以与檐下的其他装饰进行完美的融合,以此来营造出外檐空间的热烈氛围。
在山西古建筑的内、外檐空间中的雕刻中,雀替与檐柱、额枋一起构成了一种视觉的框架,并且刚好可以将其后的锢窑发券框在其中,当然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经过细致推敲的。同时,精美通透的雀替雕刻与其后敦厚质朴的铜窑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视觉效果,这样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内、外檐空间的变化与层次,同时还包造出了一种新鲜的视觉体验。
在山西的古建筑中,民居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山西的平遥古民居建筑中,其类型多样,规模不一,而其平面的布局都是具有我国典型北方汉族四合院特点,大部分的大宅都采取二进院式,其方位都是遵循坐北向南,且有明确的轴线,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对于这些高门深宅,一般外观都较封闭,而其房舍较内向,在房屋的四周均筑成较高的石脚砖体的高出屋脊的围墙,犹如古代城墙一一样。而且这里的四合院住宅基本上都是较为封闭的,也就是不对外开窗的,但是在内部却能很方便的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建筑布局不仅满足了我国封建社会中长幼有别、内外有别的礼制要求,更重要的是创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人居环境。
综上所述,在山西的古建筑中,其不仅是我匡古建筑的集大成者,更是在建筑中传承了我国传统文化体制。尤其在古建筑中的大木构件装饰应用上,其不仅在视觉上形成了一种新的空间氛围,更是烘托出了古建筑的艺术效果。另外在平遥古建筑的布局上更是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礼制文化。因此从这些古建筑的布局中,我们便可很容易的分辨出这是民间住宅(民居)还是官方建筑(县衙),因为这些都是严格按照我国传统礼制来进行建造的,当然这不仅其中有包含了封建礼教文化,同时也融合了易学风水知识。山西古建筑不仅在建筑艺术价值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其还具备了民俗研究价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
南方建筑以清雅见长,基本是白墙青瓦,这个青瓦跟北方的不一样是青灰色的,南方建筑大多是灰白+青色的组合。南方地区气候炎热,用地狭窄,丘陵、平原相间,建筑材料丰富多样,民居建筑的总体风格是清新、通透。特别是岭南地区的民居建筑平面比较规整,庭院很小,房屋高大,门窗狭窄。屋顶坡度陡峻,翼角起翘比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民居更大。城镇村落中建筑密集,封闭性很强。房屋装修、雕刻、彩绘同样富丽、繁复,手法精细,总体风格是轻盈、细腻。
在饮食习惯方面,对于南方朋友来说,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而北方人除了米饭,则经常会吃馒头、烙饼、手擀面、疙瘩汤、面片……其实这与南北方的农业生产结构不同有关。我国南方的气候高温多雨、耕地多以水田为主,所以当地的农民因地制宜种植生长习性喜高温多雨的水稻。而我国北方降水较少,气温较低,耕地多为旱地,适合喜干耐寒的小麦生长。所谓“种啥吃啥”,长此以往,便养成了南米北面的饮食习惯。
长期以来,我国北方人形成爱吃咸食的习惯,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口重”。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差较大,在过去,只有少量的蔬菜难以过冬,同时又不舍得一时“挥霍”掉,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北方居民只好以“咸”代“甜”来调剂口味了。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间的延续,这种咸甜相对的趋势会减弱的。
(作者:魏欣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53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