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中石大雅训实践队:探寻梗文化与当代青年的内在联系

来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 作者:高迪

摘要】近年来,梗文化在青年人生活中逐渐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awsl”“xswl”“zqsg”“nsdd”……这些密码一般的缩写语,对许多人来说完全陌生、不知所云,而对一些人来说,却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日常用语”。从成语、歇后语和典故,再到模因论(meme),最后到如今的梗。当我们解构它的时候,该如何定位它的位置?如果不深入探究这种文化的成因和青年人所起到的作用,无法明确如何让青年人成为文化的引领者和创造者。只有主动探究青年人与梗文化的内在联系,才能从细微处窥见青年人如何推动语言文化的新变。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雅训实践队以“探寻梗文化与青年人的内在联系”为主题在各年龄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了近百份问卷。同时,实践队在个别省份进行了实地采访,深入了解青年人想法。

一、调研背景:

“看一个国家的未来,就要看这个国家的青年在想什么,这个国家的青年在干什么。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人在国家和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不言而喻。

102年前,以青年为先锋的五四运动推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大门,宣扬了马克思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在今年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充满了对青年人的关怀和期望:“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在如今的21世纪,几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发声。而一些某些圈子里的特定用语“火”出了圈子,成为了年轻人中间流行的“梗”。流行的“梗”多了,便形成了“梗文化”。“梗文化”主要借助互联网传播,对当代的青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雅训实践队的5位成员进行了线上的问卷调查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采访,深入地了解青年对“梗文化”的态度和“梗文化”对青年人的影响。团队成员认真研究调查成果,挖掘数据背后的现象,深入了解“梗文化”的内在和对青年人的影响,增强了同学们研究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同学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调研目的:

2021是建党一百周年,本次调研以五四以来党领导的青年运动为根基,针对后疫情时代青年人玩梗的现象展开研究,从调研中总结经验启示,试图用调研成果服务青年发展、服务社会。

三、研究对象:

此次活动主要在山东省青岛市内开展,实践队伍在线上分发了调查问卷,了解“梗文化”与青年人之间的联系;对身边的青年人进行了线下、线上相结合的采访,从青年人的角度来看待“梗文化”。

四、实践内容:

第一步:网络爬取和问卷调查

8月1日起,实践队内成员进行了线上商讨,选定了网络调查问卷中的问题,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抽样调查。五位同学在不同省份的各个年龄段开展问卷调查,年龄跨度从高中到研究生以上。与此同时,实践队成员在网上利用python等技术进行数据爬取,得到了一段时间内的网络热词。最终实践队收集到近百份问卷,成员们从问卷中精选出有价值的反馈和数据,对这两者进行了整理归纳。从问卷中可以看出青年人对自己在梗文化中所处位置的看法,以及梗文化本身对他们的意义和可发展性。对于梗文化是否应该提倡,青年人们也有着截然不同的想法。

第二步:实地采访

8月12日上午,实践队队员开始了自己的采访,并与受采访者展开了友好交流。就被采访者身为青年人在梗文化中扮演了什么位置的问题,山东大学生张三在采访过程中表示,他认为像自己一样,大部分青年人在梗文化兴起中都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甚至是主力传播者。在他看来,梗文化让青年人更好地展示了自己的看法,增添了很多趣味性。而黑龙江大学生小华则在采访中回答中表示,自己在梗文化传播中扮演了抵制者的角色。她觉得梗文化并不值得被提倡,虽然她对梗文化有所了解,但她认为“梗文化的广泛传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习惯,形成一种盲目跟风的潮流”。

同时实践队员们在实际采访的过程中发现在问卷中针对梗文化的传播方面,80%的人认为应该提倡,原因是梗文化的运用是一种时代趋势,意味着网络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而那20%的人认为梗文化的运用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习惯,盲目跟风压抑了很多人的自我表达能力。而实践队队员在实际采访中发现这种看法不是绝对的,被采访者对于提倡与否往往持中立观点。

北京某大学大一学生小歌表示,”如果没有过度用梗的情况下,梗还是起到了一些丰富生活的作用,但是有些人在严肃场合玩梗的行为让我觉得很难接受。“

正处在高一的小李也表示,他只习惯和很熟的朋友玩梗,“梗玩得太多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过身边的同龄人玩梗还是很常见的。梗在生活中的作用就像调味料一样,没有它也不妨碍生活这道菜,但是有了它会让生活更美好一点。”

第三步:查阅相关资料

梗文化的起源一直是实践队队员们想明确的一个切入点,对这种文化的形成,一部分实践队成员认为是存在主义,所谓“不解构生活就无法生活”,后现代文学的“反叛”、“消费品”特征显著,而另外的成员认为梗就是古代的用典。在经过大量的查阅后,实践队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梗≈用典”的说法并不恰当。因为梗是破碎的能指,它本身是单调的重复,并不是为了表意而生,而是为了让读者理解内涵而生。而用典有促使主体去理解在该文本中不同的含义,包含的信息量较大。梗文化,本质上就是叙事的表征。

而玩梗这种行为本身,绝大部分时候,刷梗都是重复性行为。在重复的过程中,主体完成了自身的崇高化。大部分的玩梗,都是含蓄的,这个含蓄不是形式上,而是表达上的。

对于个体,玩梗是一种对经典文化进行解构,并从中找到消解权威的快感的行为。同时,它也是一种排他性行为,赋予了使用者一种专属身份。

五、社会实践调研结果: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传承青年探索精神,将梗文化的可发展性和它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其在其他方面的可推广性及优化方案。从青年人与梗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实践队深入探讨梗文化对青年人的影响,将青年人勇立潮头的精神传承下去。同时,成员们坚定信念,用调研丈量脚下的土地,以青年的眼光去观察世界,为调研成果实际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梗文化本身的发展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梗文化是当下网络普遍化大众化的产物。在网络这个虚拟空间里,网线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具有共同爱好、共同兴趣、相似个性的人,希望能够迅速、自发地聚合成大大小小的社交圈子。而梗文化这种“圈内黑话”应运而生。这种梗文化盛行的本身就意味着网络文化与青年文化的多样性与开放性,随着时间推移,其中有些“黑话”会自然湮灭,但也会有一些内容进入主流文化,进而推动语言文化的新变。

而在实际应用中,梗文化滥用无疑是最突出的问题。部分年轻人为了追求这种时尚,把各种梗进行了“缝合”,一味追求玩梗时,梗本身突出的“表意性”会极大程度地消解。同时也会让不玩梗的人对此产生反感情绪。

(二)可推广性研究和优化路径

实践队在进行了整体调研后,普遍认为梗文化可以用来进行对其他方面的推广,例如传统文化。青年人的眼光不该只局限在可以成为一个传播者,更可以成为一个创造者。通过梗这种形式,抓住时代脉搏,根据形式建造相关数据模型,创造以梗文化为传播形式的IP。

实践队成员一致认为,梗文化想在青年人中起到尽可能多的正向影响,要从梗本身的内容上和应用程度进行把关。好的梗,它的内容不应过度娱乐化,也不该是进行多次“缝合”“拼接”形成的产物。此外,过分使用梗的行为也会使表述不明确,适度用更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梗自身的优势,便于理解和传播。

六、调研实践心得: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收获良多。

知识方面,让我对梗文化和当代青年的心理状态有了更多的了解。研究就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梗文化看似与我们很接近,可是经过这次的实践活动我才对它的本质、性质、影响有了真正的了解。我们虽然本身就是青年,但是其他的同龄人对梗文化的态度如何,他们对于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怎么看,我也是在活动中才弄清楚的。

经过了这次的实践活动,对于如何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自处有了自己的想法。经过我们的问卷调查和采访,我发现无论对”梗文化“赞同还是否定,大部分青年人都持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并不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至少在”梗文化“面前,青年人表现出了”互联网一代“的从容淡定。

也许,在其他的方面,我们也可以拥有这样的心态。

——张煦雯

梗文化的实践调查对于我们队来说其实是一个非常新颖又有挑战性的话题,这个不仅日常而且在当代青年中是十分流行的。在疫情期间,为了响应党的号召,我们通过主要线上进行调查:以视频的方式或者语音沟通,交流了对梗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梗是时代的产物,也是语言的另一种创新。面对新的事物的出现,我们更多的需要耐心以及积极的调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正确使用汉语,合理的使用日常的梗文化。

——王晗睿

梗,作为一种交流工具,更加的简洁凝练,它使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符合了现代年轻人的需要,被大多数青年人所接受,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同时,梗自身带有的趣味性,让人们在使用的同时,可以感受到更多的乐趣。梗的简单易懂,也让人们在其中找到了认同感。网络的开放和传播,使得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对于梗文化,我们不必过于追求,也不必一定要了解所有的梗,适当的了解和使用就足够了。梗文化的出现,是时代所趋,不可避免,但我们在使用时也要保持理智。

——崔胜楠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们认识到:梗文化也是世界性的,借助图像、音频或字符,梗即可跨越语言的藩篱,成为全世界人民喜闻乐见的交换信息的媒介。因此,可以通过梗,探寻世界网民的精神生活,进而了解各国的互联网环境、文化特征;同样,基于互联网平台,向全世界推广我们梗文化的优秀产物,更可以输出我们的思想方式、网络文化乃至价值取向。

——曹源

‘’梗‘’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丰富了语言的魅力,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在当代人的精神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运而生的‘’梗文化‘’,更是反映了社会生活现实,折射出一个群体、一代人乃至一个社会的流行思想风潮。通过发掘梗文化的内涵,我们得以见证社会变迁、一窥当代大众日渐丰富的精神生活。

只需一张图片、一句话,屏幕前的你我即可心领神会。透过梗的流行,我们看到,信息跟随时代的变化来变化自己的存在方式,进而在信息化的互联网时代大行其道。梗本身承载的信息的特质,决定了它有取得我们每个人心理认同感的潜力;互联网的连结运作,则将每一个终端的认同感汇聚起来,赋予了梗极强的传播速度与广度,并助推梗最终流行开来、构成了现代网络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优秀的‘’梗文化‘’中,脱颖而出的进步思想力量,如若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同,即可以达到最高的形式——形成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符号,是为转变为价值观般的脱胎换骨。

梗文化可以由我们每一个人创造,借助网络的力量流行并遍布社会各个角落。把握住梗这一时代信息传播的范例,需要我们生于网络时代的青年不迷惘于其中,有能力对互联网的信息海洋去芜存菁、立足未来把握社会动向,方能做引领时代风向的弄潮儿。

——高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8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暖冬公益下三乡,返乡公益在行动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公益精神永流芳,青春聚力正当时

在寒冬降临之际,为给居民送温暖,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心一意实践队在2024年2月3日以分散整合的形式在社区进行公益活动。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团队深入探究了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各社区的……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公益路上,你我偕行

借助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益心一意实践队发起了一场名为“返乡公益行”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为乡村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心……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勇辟前路投身公益,联系基层聚力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热爱公益,做最美青年

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新的局面。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加快,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失衡带来的贫富分……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助力公益,大美人生

公益活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公益活动撒播了凡人善举的种子,让爱心之花绽放,让公益精神成为时代新风。公益活动已经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悉心奉献为公益,创造大好人生

凝聚价值观力量,振奋新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鼓励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参与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爱心支教、阳光助残等活动,在公益服务中树立爱国、敬业、诚信……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热爱公益,奉献人生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忆峥嵘岁月,赓续时代华章 ——走进红木老厂红色文化馆

一月的寒风挡不住探寻历史的热情,2025年1月19日,“红脉传承,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红木老厂的旅程。这片承载着厚…

青春力量反邪教,寒假实践护家园

寒假期间,里巷相望实践队的实践成员们积极投身于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深入社区…

探索社区服务新路径,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徐州市1月16日电为改善社区生活质量,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岁寒服务至,情暖社区宁”社会实践队来…

学子助力社区清洁,绘就环境新画卷

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环境途巷美,社区着锦章”实践队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社区卫生打…

清洁乡村展新貌,共建绿色家园

清洁乡村展新貌,共建绿色家园在当前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时代背景下,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发布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共赴十五天的奇妙冒险
为关爱留守儿童成长,助力乡村教育脱贫,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红心育蕾”赴阜南支教团队于7月13日赴阜南县黄岗镇育蕾小学开启为期十五天的支教生活。十五天可以做什么?可以追完一部电视剧,可以看完一本长篇…
为一善功,不懈付年年
随着最后一节语文课的结束,为期三周的云支教活动也随之结束,这是我所经历的第三次线上云支教活动,想来,也是本科生期间最后一次参与支教了。没有参与过线下支教终究成为了遗憾,但是本次线上云支教活动于…
西建大信控学子三下乡:忆往昔岁月,明红色精神
忆往昔岁月,明红色精神为牢记建党100周年,明确革命旧址对培养红色精神的作用,本社会实践小组原定于8月前往延安革命旧址的计划因新冠疫情反弹改为线上调研。虽不能亲眼一览杨家岭的风采,但同样能够通过线…
忆伟人精神,走雄伟大道
忆伟人精神,走雄伟大道指导老师:游志敏环境与资源学院通讯员:邢天然2021年7月12日,为纪念建党100周年,深刻了解历史伟人事迹及精神,19级环境工程历史调研团前往湖南省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的毛主席故居…
广海学子三下乡:体验下乡赶集,追忆红迹文化
大学生网报连州7月16日电(通讯员张洁莹)传承红印圣火,照耀绿浮云都。罗定市坐落于广东省云浮市,是一座历史气息浓厚的古城,其丰富的文化遗迹和英雄精神内涵成为了罗定乡村建设的重要推力。为深入贯彻习近…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走进王家坝纪念馆,探索人民的力量
台风登陆,雨季来临,又到一年抗洪季。阜阳市阜南县王家坝镇地势低洼,村庄大部分建在堤坝或庄台上。其中,王家坝闸因无私奉献、开闸蓄洪而闻名遐迩。到2020年,王家坝闸已开闸16次,以一己之躯为下游地区抵挡…
华中农大大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回忆往昔峥嵘革命岁月
2021年7月6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赴湖北省襄阳市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谢祎辰、刘梦飞、安玉德、王帅、杜宇松、段航前往湖北省襄阳市烈士陵园纪念馆进行参观调研。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年份,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希…
团队实践总结:感悟红色精神底蕴,传讲地质灾害知识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平台,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我校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
安徽师大学子三下乡:感悟王家坝人民的抗洪救灾精神
在阜阳市阜南县,有这样一个镇,镇上的居民常常遭受洪水肆虐,树木庄稼被淹没,甚至生命也会受到威胁,这就是2020年习总书记曾慰问到访的王家坝镇。为探索王家坝人民不畏灾难,乐观重建的精神,安徽师范大学…
走近乡村,用青春助力乡村环保
中国青年网十堰8月14日电(通讯员柳威)为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加强群众生态环保意识,7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赤子丹心-环保江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郧阳镇长坪村走访调研,深入了解长坪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