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改革开放后城市务工经商浪潮下无人问津的守望者 ——关于千禧年前后曾留守大学生心理状况的

来源:湖北师范大学 作者:蔡雅君

】“留守”影响着儿童各个方面的发展,它对儿童的影响不是短暂的,而是深远的。不仅在中小学阶段,也扩展到了大学阶段。然而以往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现状的讨论中,对深度和长期性的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针对有留守经历的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深入探讨曾有“留守经历”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影响,为这类高校学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以及适应社会提出解决方案和策略。

【关键词】留守经历 千禧前后大学生 心理状况

一、前言

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劳动力资源的大规模迁徙,进而导致了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国家和社会各层面组织机构的关注,但政府、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仅停留在对幼儿园至高中阶段儿童的关注。成年后的留守儿童往往被快速发展的社会所忽视,目前关于留守经历对个人心理影响的相关理论与讨论相对缺乏。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有童年留守经历的人往往会产生内心敏感、自卑、孤独等表现,他们在社会交往、工作发展、抚育子女等方面难以正常的履行自身的社会角色,容易造成社会资源、人才的浪费。本研究主要从问卷法、访谈法以及观察法入手,探索童年留守经历对成年人心理的影响,调查研究有助于在实践中认识童年留守经历对成年人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反映那些经历过留守时期的成年人的生活现状和心理状态,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的理解与重视,引起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关怀,为其这一群体的良好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健康和谐建言献策。

二、调查背景

(一)社会发展与国家政策背景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人本身的关注的日益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下,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集中于心理层面上对个人发展、家庭美满、生活幸福等方面的追求,

(二)主要领导人的讲话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有针对性做好人文关怀”。当下,来自农村地区的大学生群体大部分都曾有留守经历,童年的留守经历产生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常被社会所忽视,但留守时期不健全的家庭结构、留守儿童内心的情感创伤却给会这一群体带来长久的影响,我们很有必要深入其内心世界,调查“留守”给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带来的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

社会发展环境背景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这一群体数量大,但国家与社会仅对童年时期的留守儿童关注度较高,普遍忽略了具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流动人口与日俱增,大量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工作,但由于考虑到自身家庭经济情况、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及孩子入学的学籍等问题,他们不得不让孩子们留在家乡接受教育,并且让他人帮忙抚养,因此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由此诞生了。我国留守儿童骤增,伴随着一个个“空巢”家庭而来的是儿童的心理问题,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被迫面临“缺失性”的成长环境,尤其是因家庭结构变化、家庭经济困难等形成的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在安全、情感、品德行为和学业成就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

但相比起留守儿童本身而言,那些如今长大成人的“留守儿童”却没能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他们经历了没有父母陪伴的童年,童年情感的缺失或多或少都给其心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而这种感情的缺失却往往需要一生来治愈。,但截止2021年为止,中国留守儿童仍有约6683万人,他们也将在缺失父母陪伴的环境下长大成人,他们也终将会成为今天话题中的一份子,也会因为亲情的缺失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千禧年前后出生的留守儿童面临着互联网时代的新挑战与新问题,如今,他们中间的大学生群体会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干力量。所以,对于有童年留守经历大学生的调查是不可忽视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四)“留守”大学生群体人才资源的发展背景

留守经历,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社会与人才资源的浪费。2008年,聂茂、厉雷等学者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悲剧:少年杀人犯》里描述当他们在湖南调查时,对被关押的未成年犯做了一份关于留守儿童的问卷,结果显示:1780名在押未成年犯中有654人是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接近38.9%。2010年,四川成都市中级法院少审庭就该庭当年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进行分析,显示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率高达41%,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相关人员披露,从2000年以来,中国各级法院判决生效的未成年犯罪人数平均每年约上升13%。种种数据表明,留守经历会对人的发展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于曾经拥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原生家庭情感的缺失是不可挽回的伤痛,留守的经历会引起这一群体的孤独感、自卑感、缺乏安全感、甚至出现道德低下的情况。他们在不认可自身的同时,还承受着旁人不理解的压力。童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会因为上述诸种心理问题引发群体性的社会发展障碍。留守经历及其引起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这一群体的个人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未来社会与人才资源的浪费。

(五)个人发展背景

错误的心理定势引发出了人际关系障碍和许多行为上的困扰,妨碍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这些活动的正常进行。温义媛学者在所著的《“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影响》中曾明确表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比没有该经历的普通大学生更内向、更孤僻。一代代的留守儿童逐渐长大成人,但原生家庭给他们带来的心理伤痛深入影响着他们的个人生活细节、与社会相处模式以及家庭婚姻关系的构建等方方面面。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与研究,希望能够反映那些经历过留守时期的成人的心理状况,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希望为下一代能够更好的成长建言献策。

三、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一)目的

1、基于对成年后的留守儿童社会理解度的跟踪访谈,重视成长环境之于儿童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促使他人理解因留守经历导致的性格缺陷。

2、探究有留守经历的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分析陪伴的缺失、亲情的缺位给其生活带来的具体影响,促进父母与孩子的沟通,缓解曾经空间距离带来的情感疏离,实现与自身及对方的和解,构建健康完整家庭。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积极关注下一代留守儿童心理变化,防止重蹈覆辙,实现其实践价值。

3、从人格发展,性格特征,情绪控制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分析有留守经历的学生的特殊表现,探究其成年后的心理状况。引起社会对这类群体的理解与重视,呼吁人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关怀。同时,为下一代留守儿童创造一个更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意义

1.有利于这一群体更好的面对、解决自身心理问题,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由于童年时期特殊的留守经历,他们比同龄群体要面对更多的心理困扰。而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心理状况进行调研,有利于帮助他们面对并且解决自身心理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推动他们更好的融入集体,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并促进个体人格成长。

2.有利于这一群体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建立健全更强大的心理人格。增强这一群体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真正的自己,从而找准方向,完善自我性格。寻找能够强大个人内心、给予自己爱与安全感,弥补心理缺陷的方法。提出一些可行而新颖的,让社会和家庭以及这些长大后的留守儿童自身容易接受,并且让其真正受益的优秀心理治愈方案。

3.有利于破除这一群体的整体社会发展障碍,提高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这一群体因童年的留守经历、亲情缺失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孤独、自卑等)会在成年后形成一种整体发展障碍,引发这一群体在社会交往、工作发展中难以正常履行自身的社会角色,造成社会资源、人才的浪费。我们对此课题进行调研,有利于以及提高社会人才资源的合理使用。

4.有利于提高这一群体在家庭婚姻、抚育子女等人生阶段中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他们对下一代子女关于爱与陪伴的重视与教育,促进家庭和谐,形成良好社会风气。对于曾留守大学生来说,原生家庭情感的缺失是不可挽回的伤痛,他们作为直接经历者,在社会交往、学习生活、工作发展等人生阶段中都受到了这一经历的影响。因此,这一群体在对下一代子女的教育中,会更加注重对子女的爱与陪伴,从而进一步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形成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

5.有利于引起社会对这一群体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社会问题的重视,增加社会理解度与和谐度。曾留守大学生需要的不仅是关注,更是提升,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从而感受社会生活的幸福。同时,大学的教育也应适度回归它的本质,让教育能够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他们只有达到心理健康才能加快发育成长,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处理好各种新的社会人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6.有利于引起社会对现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持续重视,完善现有留守儿童持续性的政策扶持与公益机构建设,形成系统性的对留守儿童和打工群体的社会支持。在我国留守儿童问题由来已久,国家及社会对于留守儿童也多有关注,但仅局限于某一阶段。而随着时间的增长,留守儿童长大成为有留守经历的成年人。不同于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留守儿童,这些曾留守青年受到的关注少之又少,对他们后续发展的支持也较少且零散。我们对此课题进行调研,有利于引起社会对留守儿童进行持续关注重视,完善现有留守儿童持续性的政策扶持与公益机构建设,形成系统性的对留守儿童和打工群体的社会支持。

四、调查方法与过程

(一)调查过程

1.调查成员:湖北师范大学社会调查与实践中心御光而行实践队全体成员。

2.调查地点:湖北省黄石市各高校。

3.调查对象及过程:本次调查将以黄石高校师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同时将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拓展调查对象至全网曾有留守经历的人群。我们结合线上问卷与线下访谈,必要时根据具体情况对相关人员进行特殊(跟踪)调查。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同时与观察法(个案分析)、访谈法(描述性研究法)相结合,辅之以信息研究法,通过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使调查更加直观,有理有据,更加有益于我们的调查与研究。

1.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调研者通过问卷的形式向目标群体进行资料收集、征求意见或了解情况的一种方法。它是标准化的、书面的、抽样的。此次调查运用统一客观的纸质问卷与网络问卷向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我们将通过网络媒体话题与电子问卷或纸质问卷方式相结合作为搜集资料的研究方法,然后进行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以作为纪录片素材之一。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我们将寻找典型个例进行跟踪观察。此方法可与个案研究法相结合。(个案研究法:确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将寻找到合适的人选进行个人成长追踪观察,以纪录片形式记录其成长经历缩影,以探索被调查者群体的一般性成长规律。

3.访谈法

访谈法即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而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流的方式来收集有关心理特征和行为数据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我们根据被调查者的自身情况和调查的情形,对于留守儿童、有童年留守经历的人、主要调查对象的父母、老师等主体进行针对性访谈,以情感为切入点,从多方面多角度了解调查对象对个人留守经历的认识和此经历对个人影响的了解程度,并在访谈过程中,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收集并整理,做好访谈记录,以便取得更好的调查效果。

4.个案追踪法

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确定2-3个当事人或典型案例,采用长期跟踪式观察、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以了解在较长时期内的这一群体的特征、变化和可能的干预手法。我们通过联系各学院,找出曾留守的大学生,根据对他们的原生家庭以及大致生活的了解,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曾留守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长期跟踪、访谈。在具体地掌握了追踪对象的发展变化轨迹后,准确地分析找出其某些现律性的东西,以此来作为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状况研究的支持材料。

五、现状与分析

(一)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特征体现

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上会呈现出比较特殊的征象,缺乏安全感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心理尤为强烈,研究发现无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显著高于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留守时期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与交流,导致形成缺乏心理安全感。社交退缩的心理特征是比较突出的,也就是在社交场合当中,不愿意和他人交往的行为,这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不愿主动在社交场所和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在社交退缩上的表现也有着一些不同类型,如安全退缩和活跃退缩以及抑制退缩都是重要的类型。

再者,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表现为自卑懦弱。由于这些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小时候得不到父母的真正关怀,或者是因为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常常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使用比较极端方式,这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从小就会产生自卑懦弱的心理,一直会影响其后期的发展,从而会在时间的推移下产生固定思维,遇事比较容易选择逃避,以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处理问题。另外,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心理上还常常会表现为情感冷漠。长期与父母交流沟通比较少,很少有家庭温暖的感知,会影响其整个的性格和情感态度,造成大学生缺乏社交兴趣和社交方法,与人交往中容易产生社交焦虑。以下为部分访谈摘录:

问:请问您认为这段留守经历给您带来了什么影响?您觉得曾经的留守经历对您心理的影响大吗?

答(曾留守大学生 女 18岁):我从小一直跟爷爷奶奶长大,后来又有了弟弟妹妹,父母就不怎么管我,可能对我性格影响比较大,我现在觉得,亲情对于我就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答(曾留守大学生 女 19岁):小时候就很难过,觉得其他人都有爸爸妈妈陪着,自己很自卑,长大慢慢体谅父母,影响也应该不是很大了,可能内心还是比较敏感。

由以上访谈可以看出,留守经历或多或少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人生态度以及性格塑造等。

(二)有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其一,从家庭因素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心理是综合因素所致,所以在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下会有助于解决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从家庭教育层面来说,由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有限,父母在和子女的沟通上缺少技巧,家庭教育意识也很薄弱,有的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很偏激,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下,会无形之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长此以往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而由于父母在家庭中角色的缺失,就使得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有心理困惑的时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从而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其二,从社会环境因素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不良心理问题的出现和社会环境因素也是有着很大联系的,当前我国社会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也比较缺少深入调查研究,没有将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的心理问题相区别看到。社会也比较欠缺完备解决和帮扶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机制,在社会上缺乏安全感,使得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会容易产生排他心理,和别人的沟通交流机会也比较少,这就必然会造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社交的时候处在劣势,情感上的冷漠也会由此而越陷越深,很容易产生自我否定以及社交焦虑。其三,从个人适应因素来说。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家庭背景方面是不同的,这样也会使得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家庭状况的对比上会产生自卑心理,由此而逐渐的疏远人群。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对其心理的发展也有着影响,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多是来自农村,在和生活质量比较高的城市生活相比较来看,适应能力就比较差,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会按照自身原来的交友模式社交,这样也比较容易产生封闭狭隘特征,加上性格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这就会造成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在交友中也常常受挫,从而就逐渐的逃避社交。

六、思考与建议

(一)家庭方面:弥补缺失

父母外出务工是为了给子女创造更优越的物质条件并使其能健康发展,但其心理健康的状态也不容忽视,曾留守大学生在童年时期已经缺失一部分来自父母的关爱,所以应加强联系,弥补缺失的爱。对于家庭而言,应做到以下三点:首先,对于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来说,家长在这个阶段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更多的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而这些都是他们童年时所缺失的。沟通可以多种多样,如电话,社交网络等。其次,既要重视子女生活方面的问题也要重视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及时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并进行积极的引导。最后,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与同学,老师相处的时间较多,家长应与子女的同学尤其是朋友及老师建立一定的联系,掌握子女的发展动态。

(二)学校方面:人本关爱

学校是育人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学校而言,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建立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档案是对曾留守大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的重要手段。掌握曾留守大学生的基本信息,可以较为全面的发现和了解他们的成长特点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以此预防那些可能发生的心理问题。其次,为曾留守大学生提供人际交流平台,通过开展实践活动来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从中锻炼自己、展示自己,并通过实践成就来提升自我认可度和满意度。再次,学校要注重与曾留守大学生的家长保持联系,进行交流,对孩子在学校中的动态给予及时反馈,共同探讨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已出现的心理问题共同探讨与实施解决方案。最后,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可采取人本关爱模式,在校期间注重对学生积极关注,真诚沟通,关爱学生的成长。

(三)社会方面:健全制度

社会是人类居住的大环境,要改善曾留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社会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营造相对公平的社会环境,增加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平等的就业机会,实现自我价值,有利于消除留守经历对其产生的不良影响,强化积极影响。其次,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帮扶制度,避免曾留守经历给大学生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曾留守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在毕业后以更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尽管调查结果显示留守经历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并不总是消极的,但毕竟是一种缺失,所以学校和家长等相关主体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高度重视,不仅要做到“亡羊补牢”,更要努力做到“未雨绸缪”。

(四)自身方面:自知自爱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既然家庭环境和生活经历改变不了,但是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改变不可改变的事物要从自身出发。首先,正确认识自己,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来正确认识自身,及时发现自身在某一发展阶段的发展情况,并以此扬长避短,完善自己。其次,为自己的将来制定好目标,自知、自爱、自尊、自强、自制,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及时进行自我调适,充分挖掘自己的积极品质。使自己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综合提升自己。

七、结 语

行文至此,家庭为子女提供生活的物质条件和精神寄托,促进孩子人格品质的养成,对生理、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18岁以前是个体身心迅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个体心理品质培养的最佳塑造期,建议父母尽量不要缺席亲子教育,以保证孩子心理功能的顺利发展。已有研究认为母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加不可或缺,但也有研究结果发现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力同样不可小觑。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留守经历可能与其他某些因素共同影响了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但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当面对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时,无须过分紧张,谈之色变,这样反而不利于他们健康发展。要让他们健康成长,就要给他们一个平等的态度和空间。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同时结合自身努力,共同促进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匡,张珊明,祝海波.留守经历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8(02):102-111+128.

[2]王婷.后留守青年的价值观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20.

[3]张莉华.具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6(12).

[4]徐婧蕾,张佩云.有留守经历大学生自我认知等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报,2020,36(12):882.

[5]温义媛,曾建国.留守经历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健康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2).

[6]罗静,曹杏田.曾留守大学生心理研究评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7(03)

[7]卜艳艳.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9)

[8]徐礼平,王平.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分析[J].新余高专学报,2009(01)

[9]杨雪岭,冯现刚,崔梓天.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03)

[10]汪祝华,卢继富.“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现状调查与研究[A].16715918(2018)0022-03.

[11]柯海娥,杜高鹏.曾留守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述评[A].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08.15.

[12]杨影,孙世新.留守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19,33(01)

[13]李艳兰,蔡水清,罗贵明.留守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7(04)

[14]陈肖东,杨晓英.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安全保护体系研究述评[J].管理观察,2016(10):96.

[15]赵苗苗.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健康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宁夏固原市实证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6]杨雪岭.大学生的留守经历与心理韧性、心理病理症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

[17]申继亮.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心理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7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暖冬公益下三乡,返乡公益在行动

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践是思想的真理。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公益精神永流芳,青春聚力正当时

在寒冬降临之际,为给居民送温暖,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心一意实践队在2024年2月3日以分散整合的形式在社区进行公益活动。通过本次实践调研,团队深入探究了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各社区的……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公益路上,你我偕行

借助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益心一意实践队发起了一场名为“返乡公益行”的公益活动,旨在通过实际行动,为乡村地区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益心……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勇辟前路投身公益,联系基层聚力青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热爱公益,做最美青年

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改革进入了新阶段,面临新的局面。随着经济增长、社会变革和转型的加快,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失衡带来的贫富分……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助力公益,大美人生

公益活动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公益活动撒播了凡人善举的种子,让爱心之花绽放,让公益精神成为时代新风。公益活动已经深入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 KILIG.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悉心奉献为公益,创造大好人生

凝聚价值观力量,振奋新时代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鼓励我们当代青年学子参与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爱心支教、阳光助残等活动,在公益服务中树立爱国、敬业、诚信……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热爱公益,奉献人生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习近平总书记的…… 巩秉上 曲阜师范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忆峥嵘岁月,赓续时代华章 ——走进红木老厂红色文化馆

一月的寒风挡不住探寻历史的热情,2025年1月19日,“红脉传承,星火燎原”社会实践队踏上了前往红木老厂的旅程。这片承载着厚…

青春力量反邪教,寒假实践护家园

寒假期间,里巷相望实践队的实践成员们积极投身于一场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崇尚科学,反对邪教”为主题,深入社区…

探索社区服务新路径,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徐州市1月16日电为改善社区生活质量,探索社区服务新模式,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岁寒服务至,情暖社区宁”社会实践队来…

学子助力社区清洁,绘就环境新画卷

2025年1月18日,曲阜师范大学“环境途巷美,社区着锦章”实践队的志愿者们积极投身社区服务,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社区卫生打…

清洁乡村展新貌,共建绿色家园

清洁乡村展新貌,共建绿色家园在当前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的时代背景下,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最新发布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
时光匆匆,时间过得好快,在长培的日子快结束了,除了不舍还在想该怎么好好道别。这一周感触最深的是我们班另外一个实习老师要回自己学校准备毕业设计了。我不喜离别但又难免伤感,还记得刚来的时候,我们都…
走进乡村—前往穆营村调研
8月22日清晨,团队人员到达了穆营村开展调研,穆营村属于滑县科技扶贫项目区之一,也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帮扶点,一路走来,可以看到种植的田野,园区,乡间的田野气息裹着农作物的香味扑来,错落有致的房屋…
中量大遇见晴天队暑期实践:浅触青田,遇见晴天
移民浪潮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衍生出一个特殊群体——跨国留守儿童,这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社会现象。在中国,跨国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据统计,浙江侨乡共有15000多名跨国留守儿童,其中丽…
滁州学院赴芜湖市开展“探索当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以“探索当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滁州学院赴芜湖市传统美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正式拉开帷幕。分队成员经过认真详尽的策划,于7月18日抵达安徽省芜湖市望江苑社区周边、镜…
滁州学院赴芜湖市开展“探索当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以“探索当地美食,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滁州学院赴芜湖市传统美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正式拉开帷幕。分队成员经过认真详尽的策划,于7月18日抵达安徽省芜湖市望江苑社区周边、镜…
实习随笔
长沙培智特校的第二周啦,没有了第一周的迷茫、焦虑和不安,更多的是温暖、开心和成长。以谦卑之心待老师。在这一周里我辅了协同班的运动时光又认识了八个小朋友,每天早上听到宝贝们一声声的:“沈老师,早…
“为流浪动物寻路”校园流浪动物调研实践活动
“为流浪动物寻路”校园流浪动物调研实践活动2021年3月,某大学流浪狗走进校园受到许多学生的喜爱,得到了多次投喂并因此登上网络新闻。然而,4天后,又有新闻指出,该学校已有多名学生遭流浪狗伤害。此事件在…
中量大遇见晴天队暑期实践:知识创造快乐,填补未知领域
7月20日至7月29日,中国计量大学“遇见晴天”实践小组分成两支队伍,为庆祝党百年诞辰,振兴美丽大中华,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尽一份力,宣扬红色文化,分别在青田县汤垟乡和方山乡进行留守儿童的支教活动。在…
初到滑县调研
赴滑县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暑假社会实践团于8月16日来到位于安阳市滑县的电商中心进行调研。早上八点,团队成员来到电商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带领和介绍下进行参观调研。工作人员将团队成员带至骆驼背上所属的办公…
勇立时代潮头,筑梦红色大埔
青山不改,岁月依旧,大埔县红色资源底蕴深厚,在大埔这座乡镇,不仅发生了许多革命历史时间,涌现了许多革命先烈,同时也保留下了经历岁月变迁的革命旧址,作为“友你真好”党史实践团的一员,在大埔县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