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高校学术资源对接社会企业,缓解社会上的知识供需矛盾,让知识“流通”起来,7月初至8月中旬,“学而”讲坛社会实践队围绕“社会企业与高校学术讲座的创新融合”主题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采访高校名师,探寻项目突破口
7月15日起,团队成员分为多组,面向西安交大、西北工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名师展开专家访谈,共采访了程健、金中、李红燕、李娟、王博、吴锋、王小力、刑沛玲、樊晓燕、倪晓莉等近15个领域的专家学者。
通过采访,团队成员发现不同企业对于高校讲座兼存共性需求和个性需求——其中大都国企、政府单位对党建等政治性工作培训的需求量较大,初党建之外企业对经济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的需求相对其它学科更高,且普适性更广,适合各类企业与企业各层员工。而某些学科的讲座资源,如理工类学科、外语及外国文化、农学,则对对应企业更具有吸引力,针对性较强,对高校的要求也更高,需要对应高校与对应企业的相互配合。另外对于哲学、法学、艺术、社会学等学科,企业对其需求度相较于其他学科来说较小,并且也是企业中的中高级干部等特定人群有所需求,因此对企业来说必要性相对较低。
调研社会企业,摸清需求盲点
八月初,团队成员深入走访了西安尚学科技公司和云南天朗节能环保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企业采访深入摸清企业培训需求盲点,探寻依托“校企合作”可行的解决之道。
团队成员发现,企业对高校学术资源的需求有四大显著特征:其一是国企、政府单位和私企、个人单位对高校学术资源需求明显不同。相比于其他类型的企业,国有企业对于员工培训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其二是企业对高校学术资源需求随发展阶段变化。企业走向不同发展阶段,其对员工的培训取向也不尽相同。以创业阶段为例,这一阶段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取向往往是如何有效的生存、如何追求短期的直接效益;其三是不同产业类型企业需求兼存个性和共性。科技型企业对于人才的专业知识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同时注重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防人才流失。而传统的非科技型企业相对稳定,竞争压力相对较弱,更加看重规章制度、企业文化、基础知识技能、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培训工作;其四是地域因素的影响。从调研的结果来看,北方城市比起南方城市商业文明更滞后一些,大型企业相对较少,中小型企业居多,所以在社会企业布局上,北方城市企业的需求比南方城市相对要弱。
开展主题团课,体悟英雄史诗
8月4日,实践团队召开线上主题团课,集中学习红色革命精神,团队成员闫欣怡主持团课活动,孙天颖等多名同学发表了感想。王尔琢、伍若兰、张子清等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舍生忘死,英勇牺牲的精神让团队成员为之动容。此次团课活动补足了团队成员精神之钙、信仰之钙,新时代青年也应勇担历史重任,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把这种精神力量化作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智力同行科技,共享成就品牌
“学而”讲坛暑期社会实践逐渐迎来尾声。调研组成员分析了调研的数据,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以及考察了社会市场需要情况,在2021腾飞杯银奖项目“一带一路高校学术讲座联盟”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高校”学术讲座创新联盟的构想,本项目是学而讲坛“一带一路”学术讲座联盟更深层次的改革与发展,也是学而讲坛项目组暑期调研改进的最新成果,具有鲜明的“创新性”和“先进性”,在巨大的高校、地域以及广大研究所的前沿学术资源的基础上,以交大品牌活动“学而讲坛”为依托,借助互联网科技,与先进的企业文化进行交融和创新,从而打造企业和高校学术讲座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平台”,在帮助企业发展和创新的同时,反向推动使高校学术资源更加具有应用性,形成一个企业与高校互联、开放、共享、互赢、活跃自由以及长期稳定的共享平台。
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我们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探寻“高校学术与社会企业创新融合”的康庄大道,主动担当高校与企业的交流枢纽,为最终实现高校学术与社会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不懈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311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