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财学子三下乡:笃行拓新,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广东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作者:王英珠

为了响应“十四五”规划中以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规范化生产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思想,7月27日至30日,广东财经大学“乡阳笋升”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揭阳市埔田镇,围绕政府、企业、农户三大主体,分别对镇政府、裕洲食品有限公司、新路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和牌边村等进行了实践走访和调研。探究埔田镇的乡村振兴模式,总结埔田竹笋全产业链条的发展路径和成功经验,积极为当地品牌的发展建言献策。

产业转型焕发品牌活力

实践队先是走访了埔田镇政府从宏观角度了解笋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据了解,受疫情常态化的影响,2018年全镇辖区内竹笋种植面积2万亩,年产值约11.5亿元,出口额10.09亿元,对比2020年竹笋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值11.4亿元,出口额9.64亿元,笋产品进出口受到一定的冲击。出口受阻推动竹笋企业探索向品牌化、即食化、“互联网+”方向进行转型升级。

政府有关负责人向实践队介绍,自去年疫情以来,清水罐头的出口量大幅下降,倒逼一些龙头企业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契机,着力拓宽国内市场,由出口清水罐头转向笋酸初加工。现阶段竹笋企业正在调整市场份额和产品结构,由生产半成品向生产可即食的产成品转变,使产品更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从而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为埔田竹笋品牌的建设注入活力

接着实践队来到金东岭村,与当地笋农合作开展两场抖音直播带货活动。通过直播深入竹林探寻挖笋奥秘、推广笋脯产品、普及竹笋营养价值和介绍竹笋煎炒焖炖等做法,运用新媒体助力家乡农产品扩大知名度和受众范围。总直播时长为177分钟,累计观看次数为1151人次,促成200元的成交额。

为了让笋农顺应“互联网+农产品”的潮流,了解新型农产品销售模式,实践队设计了简洁易懂的“微信小程序”新型营销模式宣传单。队员们到村民家中派发宣传单和介绍直播电商的相关知识,通过知识下乡助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科技创新创造品牌机遇

实践队走进新路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蔡西胜董事长针对科技驱动型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竹笋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从公司的创办初心、科技创新、运营模式和未来规划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通过访谈,实践队得知新路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政府政策和农科院的大力支持下,自主研发了笋壳资源再利用的技术。“我们希望将这项技术推广出去,将埔田竹笋生产废弃物变废为宝,减少环境污染,真正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回收”一条龙产业链条。”董事长蔡西胜强调道。

目前新路仕一共有10项专利技术,笋壳的日粉碎量达到200吨、竹笋废弃物加工制成的培养基的菌菇日产量高达1000斤、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500多户农户种植菌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随后实践队来到乡村振兴示范村——牌边村了解埔田竹笋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水平。据徐晓鹏书记介绍,近年来埔田镇以“科教兴农”战略为契机,和广东省农科院建立对接协作关系,依靠农科院先进的技术进行科研攻关,研发新产品,提高埔田竹笋产品附加值;还定期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推广团队,向竹笋种植户传授科学、标准化种植方式。通过科技创新,埔田镇切实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了竹笋品牌建设的科技新机遇。

文旅融合助力品牌建设

实践队通过走访徐晓鹏书记了解到,近年来埔田镇围绕“竹”这一特色,以“竹文化”和“红色文化”为根基,以万亩竹林、旅游景区、特色餐饮、生态农庄、红色革命遗址、古村落等为元素,将竹文化和红色文化融入旅游,推动文化和旅游企业、产品和服务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全域旅游,近年来被评为“广东省休闲农业旅游示范镇”,入选第二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队员们了解到,如今埔田镇已成为粤东地区乃至广东地区市民假期休闲娱乐、观光旅游、品尝美食的好去处。未来,埔田将进一步以每个村的特色为点,将每个村连成一条精品旅游路线

接着,为了实地了解埔田镇文旅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情况,实践队走进了金东岭村、庵后村、车田村和牌边村等,分别体验上山挖笋的乐趣、品尝特色笋食餐馆感受“舌尖上的埔田”、游览万竹园拍摄汉服写真和开设游园直播助力打响知名度、深入古村落和红色革命遗址感受古文化和红色精神的熏陶。通过实践体验,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文化和旅游相互赋能的魅力和埔田镇文旅融合发展的潜力。

服务乡镇,筑梦青春。“乡阳笋升队”从校园象牙塔走到田间地头,深入调研了解当地品牌建设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团队队员也真切感受到埔田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正在一步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品牌强农,享受国家惠民政策红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7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新起点,新开放
2018年11月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中国扩大了开放的大门,加快了开放的脚步,隆重举办了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国家级展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展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建创新包容的开放型世…
汽院学子三下乡:唤醒爱心 伸出援手 关怀贫困学生
习近平主席提出:“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是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硬指标,更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习近平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为了贯彻执行习近平主席的…
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齐鲁风光”场景重建测试实践
2021年8月22日,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齐鲁风光”场景重建创新团队赴济南历下区千佛山进行场景重建测试实践,这次实践主要是为了提升创新团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加创新团队对三维重建机器人的了解。7点20分,…
陕西学子三下乡:在实践中磨练青春
社会实践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科学理论、创新思维的源泉,更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检验真理的试金石。应学校要求,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学院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八天的实践,我锻炼了自…
党国大计——教育
全国教育大会讲述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4亿5千万人口,80%以上是文盲,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每年大学生只有11万。我们党领导人民历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与艰苦奋斗,建立了独立、完整的…
习平语,重民生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诗人郑板桥在一幅画竹中所题的诗,在《平语近人》中作为开篇与大家见面。这首诗表面咏竹,却暗喻民间疾苦…
汽院学子三下乡:关注教育 关注贫困学生
知识匮乏是比物质贫困更深层的贫困,是贫困的“病根”。治贫先治愚。在促进扶贫、防止返贫方面,教育的作用是根本性的、可持续的。鉴于此,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彻底解开“穷扣子”,摘掉“穷帽子”,拔掉…
长安大学学子三下乡:乡村振兴正当时,产业建设高质量推进
自7月11日以来,长安大学“洋帆启航,助力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陕西省洋县,在建党百年之际从乡村变化感受全面小康伟大成就,探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以及乡村产业助力乡村振兴之路。洋县政府乡…
参与基层实践,感悟家乡发展
暑假期间,结合学校相关政策和国家疫情防控措施,我返回家乡在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小丘镇朱村村委会进行社会实践,实践的主题是“参与基层治理,感悟家乡变化”。实践期间,我的实践之一便是协助村委进行文件…
【暑期“三下乡”】 我院团队开展“水域生态修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实践“乡村振兴青年有为行动”、专业知识奉献社会,2021年7月10日至16日,土木学院调研小分队就大学生对“乡村振兴青年有为行动”的想法以主题为“滁州市生态修复水域生态”进行调研活动。并撰写实践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