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河南8月21日电(通讯员 段聪慧)文字是人类文明的历史鉴证和传承载体,是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具体体现,也是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力量的精神纽带。怀揣着对文字的敬意,为深刻学习文字发展、感受文字的活力、宣扬并传承汉字精神,实践团队于7月24日来到了我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
7月24日9时,实践团队到达中国文字博物馆——一座面向国内、国际开放的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金玉辉煌的高大建筑,那样华丽、那样宏伟。其外表刻画很多中国特有的各种图腾,让人强烈感受到中华特有的文化气息。经过健康码的审核,实践团队通过门票二维码真正进入博物馆,真正的走近中国文字。
沿着参观路线,实践团队首先便看到了由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馆名——中国文字博物馆,其背景上的文字随机选自于《康熙字典》,让队员们深刻感受汉字的博大与精深。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四块浓缩中国文字概况的浮雕,据了解四面浮雕依次展示着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汉字字体演变轮廓、甲骨文历史及各少数民族文字,浮雕浓缩文字概况,展示中国文字的源远流长。专题展厅《一片甲骨惊天下》乃是中国文字博物馆中特设展厅,在其中,实践团队有幸遇到专业讲解员,在其讲解下了解到甲骨文的发现及发展: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中唯一充满活力的文字;数名研究工作者科学发掘甲骨碎片使得甲骨被社会所知;“甲骨文之父”王懿荣先生因病买药在药材上发现刻划符号而发现甲骨文;“四堂一宣”五位甲骨学家终身为甲骨文奉献。每一个展柜、每一幅展报,真真切切的感观,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何谓“一片甲骨惊天下”,更为甲骨文的不朽而感叹。
图为 专业讲解员为参观者们讲解甲骨发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聪慧 摄
实践团队的身影穿过第一到第五展厅,中国文字发展史在队员们的脑海中初步呈现。通过甲骨纪事、钟鼎千秋等七部分学习汉字源流,诠释古今。真实的典型的考古地层剖面,其每一层地层代表着不同的文化时期,自上而下,年代越久,掩埋越深。考古工作者们根据考古地层以及地层内出土的古代文物来研究文字的起源,可见身为考古工作者的艰辛不易,更能感受到文字发现过程的艰难,实践团队仔细观察考古地层剖面,阅读其注解,初步了解到文字的开端。一步一逗留,数眼知发展。甲骨文、金文等文字随朝代而发展,文字的痕迹随着其载体而流传至今。观过玺印、看过币钱,文字字形具有多样性,文字载体也具有多样性。进入第五单元,秦始皇像独于一片,实践团队不禁回想起初中及高中学习过的秦朝统一的历史,更深觉自己原来曾与文字历史接触如此紧密。
图为 实践团队队员于《物以载文》单元参观文字载体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晋宇 摄
根据拾文遗彩、承古传今等三部分感受中华民族文字与精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也是世界上文字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从远古至19世纪末,中华大地上出现过近40种少数民族文字。沿路欣赏文字展示,从未见过如此多种类文字的实践团队不禁为之逗留,各民族努力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字,让民族文字以不同的文字形式记录下本民族的语言,传承者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们与汉字一起,组成中华文字大家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
图为 实践团队队员于特别展厅参观书法展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段聪慧 摄
实践团队伴随着汉字从印刷术到信息化、再到进入计算机的发展也到了参观结束之点。中国文字之发展收录于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其博大精深蕴含于中。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实践团队深刻的感受到中国文字发展至今的光辉历程,感受中华民族共同组成的中华文字大家庭形成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新时代青年应将文字发展之不易牢记心中,更应为汉字精神之传播做出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3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