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网开封8月19日电(通讯员 詹亚飞 郭沛希)
为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年风貌,8月17日-20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振兴国情社情观察团”三下乡实践团队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雷岗村村支书杨保民进行线上连线,展开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在团队成员高启源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通过线上实践了解当地红色文化,感受乡村振兴成果。 图为“乡村振兴国情社情观察团”团队旗帜。
座谈会上聊村史,共筑美好新未来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在历史洪流中已经走过了百年征程。在百年里,党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转折点。其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是重要节点,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雷岗战役是其中关键的一环。17日上午9时,村支书杨保民向团队介绍了雷岗村的大致情况。在党、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实现雷岗村全村整体脱贫。雷岗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借力脱贫攻坚项目支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春季种小麦,秋季种花生,每年收成都十分乐观,年轻人多在外务工,教育资源和环境治理都有明显改善,百姓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在日益提升。 “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上前有拦截,后有围堵,脚下河流湍急,上空轰炸机盘旋,正是在这紧要关头,在正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刘伯承元帅喊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激励了全军斗志,鼓舞了正阳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杨书记热情澎湃地介绍到。雷岗村为了秉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正在着手建设村史馆和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向红色教育基地迈出新的步伐。据书记介绍,这片土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纪念馆正式建成后将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不仅可以参观纪念馆,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全盘跟上,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正在试营业中。截止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外地游客前往参观纪念馆,学校与党政机关也会组织来此进行党史教育。由于年份已久,史料搜集成为村史馆与纪念馆建设进程中最大的瓶颈,但雷岗村领导人正在积极寻找对策。随后团队成员分别对村支书进行提问,村支书一一耐心解答。
宣讲科普齐上阵,红色文化永传承
村干部发言结束后学生代表秦克峰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分为中共党史回顾、脱贫攻坚历程、乡村振兴发展、雷岗红色文化和疫情防控工作五个部分,在充满激情的宣讲中大家受益匪浅。杨书记也提到在雷岗村现在依然有29名党员,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党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起到带头作用。
在宣讲中团队成员认真带领大家学习党史、科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科学防疫注意事项,同时提前了解了雷岗村的红色文化,回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径汝河的艰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历尽千辛万苦,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与磨练,带领全党全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朝着“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迈进。2020年中国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雷岗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稳步前进。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雷岗村除了发展种植业以外,还在努力探索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民俗、农家乐、休闲园等项目正在大力建设中,促进各产业的均衡发展。
电话采访和问卷,携手共同奔小康
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更加充实有意义,团队成员还采取电话采访与调查问卷等线上形式来进行多方面调研。杨书记为团队提供了四位村民的号码,随后成员分工对村民进行电话访谈。访谈围绕雷岗村近些年的生活变化、政府政策扶持、教育资源、精神文明建设、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展开,较仔细全面地了解了雷岗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过去出门就趟泥巴走不动,现在交通是四通八达,生活方面就是已经是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了。吃有吃的,穿有穿的,有钱花,出门有车坐,这种生活已经很不错”村民吴新社在电话中谈到生活变化时甚是满意。不仅吴新社感慨社会生活的变迁让日子越过越好,其他村民在电话中也提到交通条件逐渐改善,教育条件和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好,除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也有所改进。“村子里有休闲园有广场,原来没有疫情的话,就是一起跳广场舞或者观影”,村民杨克保介绍到,他还表示这些活动促进了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值得提倡。 在团队发出去的问卷调查中,一共填写了82份,村民们对于村子建设的各方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都认为满意,尤其是对这次疫情防控的表现给予肯定。驻马店市至今还有几处中高风险地区,领导干部们对雷岗村的防控工作十分细致到位,严格扫码测温,呼吁大家接种疫苗,志愿者保障村民物资充足,一丝不苟,为村民服下“定心丸”。 老辈党员忆往事,再现抗战红色经典 在电话采访中,有两位老党员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雷岗战役,他们分别是杨克保和杨士松。其中杨士松今年已经77岁,是村子里筹备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的一位负责人。采访中,他谈起了雷岗战役时的往事,感慨万分。 老人说,战争有三怕,“一怕没子弹,二怕没粮食,三怕没人管”。不巧,解放军那会全遇上了。刘邓大军从山东千里迢迢奔袭而来,部队轻装急进,“过黄泛区的时候把重武器都扔了”,战士们靠简单的武器与敌军在汝河展开了激战。当时豫南地区还是敌占区,解放军孤军深入,部队缺乏补给,战士们几乎是饿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一天一夜。血战过后,强渡汝河的大军急于赶路,又无暇顾及伤员,只好把伤员留下,“来不及了,再管都走不了了”。这一战, 许多牺牲的战士倒在了汝河边,遗体随着鲜血漂走,战士们不光没留下姓名,连遗骸都没留下。 老人负责村子里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的筹备工作,但战士们的姓名和遗骸都难觅其踪。他说,现在只能寻到的一个烈士的名字,他是当时解放军一支小部队的指挥官,在战斗过程中被敌军击中受伤,“站不起来就爬,爬着这个战士还得拿着手枪,这战士还要往前冲”,被当地老百姓救下,留下了姓名。但即便如此,在解放军渡过汝河后,这名留下来的战士还是被反动派杀害,遗体被扔进了汝河。“所以你一个遗骨也找不到”,老人感叹道。战争从来都不是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鲜血书写的英雄赞歌。
捐献物资温暖学子,彰显青年助人志向
据杨书记和村民介绍,雷岗村教育资源有了质的飞跃。雷岗村小学规模较大,目前有近400名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六年级都开设班级,教师配备齐全,除了雷岗本村的孩子们入学,邻村的孩子也在雷岗小学就读,已经解决了很多家庭上学路远的难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团队成员特意购买了一批学习物品捐赠给雷岗村,其中包括经典名著、四十支铅笔和六十支中性笔,以及一百支笔芯,八十个本子和一百块橡皮。受河南暴雨和疫情影响,物资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雷岗村,由当地负责物资分发事宜。村书记和其他负责人向团队表示了衷心感谢。 图为团队捐赠的学习用品。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河南大学新传院“乡村振兴国情社情观察团”从“心”出发,认真学习红色文化,向大众展现了美好青春面貌,奉献青春力量。一次特殊实践收获一段成长,团队成员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与时代共舞,用自己的价值向党和青春献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2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