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河南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来源: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作者:詹亚飞 郭沛希

河南学子三下乡:传承红色基因,凝聚青春力量

中国青年网开封8月19日电(通讯员 詹亚飞 郭沛希)

为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年风貌,8月17日-20日,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乡村振兴国情社情观察团”三下乡实践团队与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雷岗村村支书杨保民进行线上连线,展开调研活动。调研活动在团队成员高启源的主持下拉开序幕,通过线上实践了解当地红色文化,感受乡村振兴成果。 图为“乡村振兴国情社情观察团”团队旗帜。

座谈会上聊村史,共筑美好新未来

2021年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在历史洪流中已经走过了百年征程。在百年里,党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转折点。其中,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是重要节点,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雷岗战役是其中关键的一环。17日上午9时,村支书杨保民向团队介绍了雷岗村的大致情况。在党、政府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于2018年实现雷岗村全村整体脱贫。雷岗村坚持以党建引领,借力脱贫攻坚项目支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全村以种植业为主,春季种小麦,秋季种花生,每年收成都十分乐观,年轻人多在外务工,教育资源和环境治理都有明显改善,百姓的幸福感与满足感在日益提升。 “当时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路上前有拦截,后有围堵,脚下河流湍急,上空轰炸机盘旋,正是在这紧要关头,在正阳这片红色热土上,刘伯承元帅喊出了‘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战斗口号,激励了全军斗志,鼓舞了正阳人民英勇抗战的精神”,杨书记热情澎湃地介绍到。雷岗村为了秉承红色精神,发扬红色文化,正在着手建设村史馆和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向红色教育基地迈出新的步伐。据书记介绍,这片土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纪念馆正式建成后将着力发展特色旅游业。不仅可以参观纪念馆,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也会全盘跟上,特色民宿与农家乐正在试营业中。截止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外地游客前往参观纪念馆,学校与党政机关也会组织来此进行党史教育。由于年份已久,史料搜集成为村史馆与纪念馆建设进程中最大的瓶颈,但雷岗村领导人正在积极寻找对策。随后团队成员分别对村支书进行提问,村支书一一耐心解答。

宣讲科普齐上阵,红色文化永传承

村干部发言结束后学生代表秦克峰开展宣讲活动,宣讲内容分为中共党史回顾、脱贫攻坚历程、乡村振兴发展、雷岗红色文化和疫情防控工作五个部分,在充满激情的宣讲中大家受益匪浅。杨书记也提到在雷岗村现在依然有29名党员,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党员坚守岗位无私奉献,起到带头作用。

在宣讲中团队成员认真带领大家学习党史、科普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和科学防疫注意事项,同时提前了解了雷岗村的红色文化,回顾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径汝河的艰辛。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历尽千辛万苦,但共产党人不怕困难与磨练,带领全党全民族实现民族独立,朝着“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征程迈进。2020年中国实现全部脱贫的目标,雷岗村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稳步前进。河南省是传统的农业大省,雷岗村除了发展种植业以外,还在努力探索特色旅游发展之路,民俗、农家乐、休闲园等项目正在大力建设中,促进各产业的均衡发展。

电话采访和问卷,携手共同奔小康

为了让本次实践活动更加充实有意义,团队成员还采取电话采访与调查问卷等线上形式来进行多方面调研。杨书记为团队提供了四位村民的号码,随后成员分工对村民进行电话访谈。访谈围绕雷岗村近些年的生活变化、政府政策扶持、教育资源、精神文明建设、疫情防控工作以及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展开,较仔细全面地了解了雷岗村村民的日常生活。

“过去出门就趟泥巴走不动,现在交通是四通八达,生活方面就是已经是基本上达到小康水平了。吃有吃的,穿有穿的,有钱花,出门有车坐,这种生活已经很不错”村民吴新社在电话中谈到生活变化时甚是满意。不仅吴新社感慨社会生活的变迁让日子越过越好,其他村民在电话中也提到交通条件逐渐改善,教育条件和环境治理也越来越好,除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精神生活也有所改进。“村子里有休闲园有广场,原来没有疫情的话,就是一起跳广场舞或者观影”,村民杨克保介绍到,他还表示这些活动促进了村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值得提倡。 在团队发出去的问卷调查中,一共填写了82份,村民们对于村子建设的各方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群众都认为满意,尤其是对这次疫情防控的表现给予肯定。驻马店市至今还有几处中高风险地区,领导干部们对雷岗村的防控工作十分细致到位,严格扫码测温,呼吁大家接种疫苗,志愿者保障村民物资充足,一丝不苟,为村民服下“定心丸”。 老辈党员忆往事,再现抗战红色经典 在电话采访中,有两位老党员令人印象深刻,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雷岗战役,他们分别是杨克保和杨士松。其中杨士松今年已经77岁,是村子里筹备刘邓大军强渡汝河纪念馆的一位负责人。采访中,他谈起了雷岗战役时的往事,感慨万分。 老人说,战争有三怕,“一怕没子弹,二怕没粮食,三怕没人管”。不巧,解放军那会全遇上了。刘邓大军从山东千里迢迢奔袭而来,部队轻装急进,“过黄泛区的时候把重武器都扔了”,战士们靠简单的武器与敌军在汝河展开了激战。当时豫南地区还是敌占区,解放军孤军深入,部队缺乏补给,战士们几乎是饿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一天一夜。血战过后,强渡汝河的大军急于赶路,又无暇顾及伤员,只好把伤员留下,“来不及了,再管都走不了了”。这一战, 许多牺牲的战士倒在了汝河边,遗体随着鲜血漂走,战士们不光没留下姓名,连遗骸都没留下。 老人负责村子里烈士陵园和纪念馆的筹备工作,但战士们的姓名和遗骸都难觅其踪。他说,现在只能寻到的一个烈士的名字,他是当时解放军一支小部队的指挥官,在战斗过程中被敌军击中受伤,“站不起来就爬,爬着这个战士还得拿着手枪,这战士还要往前冲”,被当地老百姓救下,留下了姓名。但即便如此,在解放军渡过汝河后,这名留下来的战士还是被反动派杀害,遗体被扔进了汝河。“所以你一个遗骨也找不到”,老人感叹道。战争从来都不是历史书上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而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用鲜血书写的英雄赞歌。

捐献物资温暖学子,彰显青年助人志向

据杨书记和村民介绍,雷岗村教育资源有了质的飞跃。雷岗村小学规模较大,目前有近400名在校学生。从幼儿园到六年级都开设班级,教师配备齐全,除了雷岗本村的孩子们入学,邻村的孩子也在雷岗小学就读,已经解决了很多家庭上学路远的难题。 为了帮助孩子们学习,团队成员特意购买了一批学习物品捐赠给雷岗村,其中包括经典名著、四十支铅笔和六十支中性笔,以及一百支笔芯,八十个本子和一百块橡皮。受河南暴雨和疫情影响,物资通过邮寄的方式送达雷岗村,由当地负责物资分发事宜。村书记和其他负责人向团队表示了衷心感谢。 图为团队捐赠的学习用品。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河南大学新传院“乡村振兴国情社情观察团”从“心”出发,认真学习红色文化,向大众展现了美好青春面貌,奉献青春力量。一次特殊实践收获一段成长,团队成员将继续传承红色精神,与时代共舞,用自己的价值向党和青春献礼!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20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关于支教组的一切,都说给你听 下了高速右边层岩叠嶂的高山仿佛在告诉我们,这一切刚刚开始。车沿着盘山路前行,树越来越绿,天越来越蓝,云越来越近,山越来越高,手机信号越来越弱,心…… 吴桂珍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你们的笑容,是我们最大的守候 孩子们的笑容,那么地感染人的心灵。我们所举办的每一个活动、每一堂课,都是为了孩子们身上那可爱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曾紫云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160三下乡,知识与快乐伴你同行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短短的十天三下乡期间,我们社会实践队给山里的孩子带去了知识和快乐,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体验当老师的感觉。三下乡的十天里,知识与快乐伴我们同行。…… 梁晓颖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回顾校运会,别用一番滋味 在实践活动期间,“沐语之夏”实践队成功举办了一次运动会。运动会分成常规运动会和趣味运动会。参赛选手有新垌一中初二3班、初二4班以及初三3个班的同学。…… 韦敏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赠你玫瑰,我留余香 有缘千里来相会

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与你的一次相遇。”既然我们如此有缘,那便好好珍惜,在这十天里,一起谱写生命的乐章。…… 陈小宙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沐浴夏季的阳光

沐浴夏季的阳光 七月,收获的季节。2018年7月17日,我参加了暑期三下乡活动,为期十天的三下乡,让我感受很多,受益匪浅。这次活动我们在高州市新垌镇的新垌第一中学展开。…… 张国亮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乒乓”一声,怦然“新垌”

有一种力量创造着一种声音,乒乓,乒乓,它相互往来相互依存,小小的球,大大的世界,在跳动中挥洒着乒乓爱好者的梦与泪。众所周知,乒乓球是中国的国球,其高水平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 李沛林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伴随着心动的调研,弥足珍贵 三下乡不仅是大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还是一个让大学生给农村带去很多有益的东西的良好机会。因此,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一个双重收益的活动。…… 何丽芳 岭南师范学院沐语之夏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桂平木偶戏传承现转机:广西师大学子实地调研 “把脉开方

在当今文化多元共生且非遗保护浪潮澎湃的时代背景下,古老的传统技艺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25年2月25日,一群充满朝气与…

邢台市博物馆举办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当地文化宣传

2025年1月10日至1月21日,邢台市博物馆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工作人员——刚刚返回家乡的大学生们,他们利用寒假时间参加了“返家乡…

通大杏林学子:金香盈盛地,桔韵助农忙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在华夏大地全面吹响,广西融安县依托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将金桔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最新发布

医院见习
学习医学知识助力医药卫生服务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
学习医学知识 助力医药卫生服务
学习医学知识助力医药卫生服务为了弥补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足,丰富和深化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青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结合过程中增长才干、健康成长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给生活在都市象牙塔中的我们…
党史学习教育进企业 凝聚青春红色力量
大学生网报武汉8月1日电(通讯员:何嘉骐余欣蕾杨依婷)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方圆支援服务队为积极响应学校三下乡活动号召于8月1日前往湖北精诚明晟项目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江夏分公司进行为期一周的党课宣讲活动。20…
河南科技学院暑期三下乡:关注学生,共助成长
河南科技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暑期三下乡“守望星光”支教活动已正式拉开序幕,进行为期八天的个人团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地点是新乡实验小学,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充满自信的展现自我,个人团队开展以…
风之像实践队展开对铜川党史发展的调研
铜川市博物馆里开展党史主题活动,为了探究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机电工程学院风之像实践队成员王田博于8月12日至8月13日在铜川市博物馆展开实践。在铜川市博物馆里,展示西迁精神的《永远飘扬的旗帜-西迁精…
农姓火种代代相传 记湖南农大攸县伏陂村三下乡有感
高考完填报志愿,我坐在电脑前不断的询问自己:“你的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中学时期,每天的任务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应试分数,为了拿到大学的敲门砖,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就应该要依照自己的兴趣,成就自己喜…
佛晓之光三下乡队伍到黄洞村拍摄微团课
为了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佛山红色历史,吸收先进红色文化,提高成员的思想素养,学习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让后续的三下乡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同时让红色文化能够被更多人所了解,2021年7月14日佛山科学技术学…
风之像实践队开展对屈吴山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红色文化的调研
为了探究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机电工程学院风之像实践队成员张子恺于8月16日至8月17日在甘肃省白银市屈吴山革命领袖红军纪念馆展开实践。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屈吴山位于甘肃靖远、会宁、平川和宁夏海源县…
风之像实践队开展对六盘山红军长征精神的调研
六盘山是艰辛长征路上的最后一座险峰,为了探究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机电工程学院风之像实践队成员张强于8月11日至8月12日在银川市六盘山红色教育基地展开实践。1935年,毛主席带领红军长征翻越六盘山,这是…
实践出真知——个人电工电子技术体验
为了对在学校内学习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有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本人在2021年8月13日-8月15日期间,于天津博士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内进行电工作业实践活动。实践内容为室内照明灯具及其控制系统的安装工作。实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