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号上午,武汉大学自强社赴长三角就业考察实践队来到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这里是一代化学、教育学大师,武汉大学老校长王星拱的故乡。实践队队员来到王星拱老校长墓地,在这里进行了除草劳动与祭拜活动。
安庆晴空万里,气温倒也颇高。上午九时,实践队队员同安庆校友会校友以及校长王星拱宗族后人来到老校长王星拱的墓地。因年久失修,墓地旁荒草萋萋,杂草丛生,呈现出一片残缺破败之景。若不查阅资料,路过的行人不会将这里同“一代完人”王星拱联系起来。如此残破之景不免让在场之人为之心酸落泪:身为民国一代大师,王星拱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如今的墓园却得不到良好的修葺,竟似被世界所遗忘般,隐秘在历史的尘埃中……
祭拜前,实践队队员决定先拔除墓园里的杂草。在安庆校友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戴上手套,奋力除草。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辛勤劳动后,实践队队员们终将墓园中的杂草清除干净后,开始了正式的祭拜环节。
实践队队员站成一排,整齐地站在碑前。队长王士赟先向大家介绍王星拱老校长的生平。随后,队员全体在墓前默哀三分钟。现场庄重肃穆,队员们屏息凝神,仿佛在与一个平行时空的伟人对话。然后在队长王士赟的引领下,队员们在墓前作三鞠躬,感恩王星拱先生为革命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及在革命年代对国立武汉大学的奉献。接着,实践队队员也依次献上鲜花,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最后,由队员张梦迪领唱,全体队员合唱《武汉大学校歌》。伴着“东湖之滨,珞珈山上”的启唱,校歌响彻在整个墓园。从《武昌高师校歌》到如今的《武汉大学校歌》,一代代武大人薪火相传、前赴后继、高歌猛进。以珞珈人的歌声,传承珞珈精神。
历史如此记载王星拱先生:王星拱,字抚五,安徽怀宁人。著名教育家、化学家、哲学家。与王世杰、李四光等人负责筹建国立武汉大学,1933年5月起任武汉大学校长达11年,为武汉大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10月8日,王星拱病逝上海,享年61岁。上海的300多名武大校友不约而同地聚会哀悼;陈毅市长送来挽联,上书:“一代完人。”遗体后被运回老家,与其妻叶玉芝的遗体合葬于故里。
作为新时代武大人,“自强弘毅”是武大人的精神追求,“求是拓新”是武大人的行事准则。王星拱老校长自始自终都铭记着这一点,并把校训转化为诚挚的行动。史料记载王星拱先生在抗战时主张武大西迁乐山,这也为武大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一年的校长任职,是王星拱对教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身为武大人,我们必须时刻奔跑,永远奋斗,一直进步,才有能力接下这接力棒,勇敢地说:“武大有我,中国有我!”历史不会忘记王星拱先生的贡献,不会忘记王星拱先生在抗战期间对国立武汉大学的贡献。我们也不会忘记王星拱老校长。如果说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那么学习校史就是对武大学子的鞭策,在武大的发展之路继续奋进。武大精神,就这样在一代代珞珈人之间传承,被历史的透镜所放大,终将点亮整个世界。
随着《觉醒年代》一剧的热播,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光辉历程和澎湃岁月,他们是黑暗中的炬火,默默燃烧自己,开辟一方天地,照亮后人的道路。一百年后的今天,当初青年人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我们的时代正是他们付出了热血、情怀乃至生命才得到的。“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不管在什么时候,他们都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怀念,王星拱先生亦是如此。
铭记历史,以此为契机开辟新篇。武大的过去与未来,都属于珞珈学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1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