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雷锋精神和弘扬尊老、爱老、敬老、助老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社会实践小分队7月23号前往了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苏埠镇敬老院,与老人们进行交谈,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
谈话期间,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老年人入住公寓的原因是子女外出工作无暇顾及老人,将其安排进老年公寓。老奶奶将其对子女的四年倾诉与实践队员们诉说,并对实践队员们格外照顾,亲手为他们准备了午饭。虽说是简简单单的两碗面条,其中却蕴含了老奶奶对实践队员们的关爱。实践队员们也不能白吃人家的,他们非常开心的帮老奶奶做了家务,从中体会劳动的快乐,给老奶奶带来了很多的快乐。
实践队员与老奶奶谈心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浩 摄
老年人是个极其弱势而又需要人重视的一个社会群体。一个地方百姓的生活情况可以从老年人的生活情况大致的反应出来,老人们生活的好,那么想必这个地方的生活质量也是很好的,说到底还是民生问题。地方政府应该把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放到一个重要的位置,改善老年公寓的居住条件,同时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作为子女,大家也要更多的关心父母,了解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事业固然重要,但是天平总是会倾向亲情那边的。常回家看看,多关心母,陪陪父母,让这些成为一种习惯。
老人,他们是社会的弱者,但他们曾经也是社会的创造者也奉献者,是祖国的栋梁。老人,是需要人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人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的贡献,同时也将祖国的传统美德更好的继承下来。到老年公寓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将自己的活力释放的同时,不知不觉有一种充实感。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能培养当代大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让实践队员们认识到他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老人,去奉献自己的一份爱心。
实践队员陪留守儿童玩陀螺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浩 摄
“儿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要让留守儿童成为乡村振兴的‘希望种子’……”7月中旬,社会实践队员们走进乡村,走进孩子们的家中,实地了解乡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为孩子们送去温暖与关爱。实践队员们来到了刘成成的家里。据奶奶介绍,成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相见机会很少,彼此交流的时间更少。针对家庭条件的特殊性,实践队员们更加侧重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问题,建议父母在工作之余更多的关心、鼓励孩子,注重孩子的成长及教育。
留守儿童是农村现存在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群体,他们可分为两类:一类孩子与大多数孩子相同,甚至在思想上要高于一般的孩子,他们乐观、坚强、懂事,知道关心家人,关爱他人,生活虽然很苦,但他们能苦中作乐,坚强与勇敢,让他们永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另一类孩子就是心理上自我疏导不够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虽然他们也向往非常天真烂漫的童年,只不过没有家人的陪伴与关爱。针对这两类情况,实践队员们积极采取合适的方式,助力他们成长。为持续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走向深入,在同时嘱咐孩子们父母不在家的时候一定要听从老师和爷爷奶奶的话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在外辛勤工作的父母。实践队员们为这个特殊的群体准备了一些学习用品。他们走到每一位儿童家,看看他们的居住环境,了解他们当前所需,力所能及的去解决。在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好好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心怀感恩,练就本领,努力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一些内向的孩子会因实践队员们的到来有些许羞涩,队员们循序渐进和他聊天,找到他的兴趣所在,从而鼓励他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努力学习。
实践队员辅导留守儿童功课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卢浩 摄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相传的治本之策。此次关爱乡村儿童活动以关怀走进孩子心灵,以温情助力教育扶贫,进一步密切了家长与孩子、家长与学校的联系,使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成长与教育。此次之后,实践队员们更能深刻感受到,老人们曾经也是哺育祖国花朵的园丁,如今孩子们长大成人就要反过来关爱他们,对老人们嘘寒问暖,尤其是空巢老人和孤寡老人。同样的,实践队员们和大家也要接过当年“园丁”们的“接力棒”,对大家下一代的孩子们有足够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那些山区孩子和留守儿童,给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所以说,在这个繁荣昌盛不断复兴的时代,既要共同呵护曾经当过“园丁”的老人们,也要携手为作为下一代的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将尊老爱幼的文化精神传递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20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