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被写进2020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建设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追寻粤港澳同根同脉同源的共同历史,推动粤北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与创造脱贫空间,助力粤北生态发展区建设的有力抓手。广东海洋大学“星火凌云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19日赴广东韶关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坪石),并以武阳司《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为起点开展了今天的研学活动。
参观故居,感受先烈精神
队员们来到了今日研学的第一站——《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在陈列馆的左前方,是一座王亚南先生的石像,下面标注着(1901-1969)。王亚南先生是现代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家,毕生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与教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开拓者之一。
之后,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进入到《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中。陈列馆共分为两层,第二层目前还未向大众开放。队员们参观了陈列馆,沿着先人的足迹,去回顾曾经那段教育烽火岁月,对其中的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参观学习。
图为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在参观《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通讯员 侯锦思 摄
陈列馆中有讲述众多历史事件:王亚南先生的生平简介以及和《资本论》之间的故事、武阳司村的最后一课、“野马轩”等;还有众多的历史人物:梅龚彬“职业革命家”、李达“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卓炯“中国经济改革理论先驱”、陶大镛“老教授中的少壮派”等。
在抗战动荡的迁徙中,“坪石先生”们笔缀不耕,诲人不倦,这同时也让这间流离于古道相间的大学,成为了中国传播《资本论》的最早课堂。
队员们参观完陈列馆,当年以王亚南、李达、梅龚彬等为代表的中大法学院师生们日夜钻研的身影,恍若眼前;他们探讨《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发展方向的声音,仿佛萦绕耳边。
交流访谈,体会时代发展
在队员们参观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乐昌市文广旅体局的副局长李启平。队员们与李副局长交谈了许久,认真倾听了李副局长关于坪石基地相关项目的介绍及对未来发展规划的讲述,特别是对于武阳司,李副局长这样说:“这个基地有很多的点啊,中大有七个学院,当年抗战时期在这里办学。而现在这样也是政府的初衷,将这些办学旧址挖掘出来,保护好,活化利用,建好这些项目点,然后给予现在的大中小学校一个启示,让世人能够重温这段历史。通过学校,教育系统,政府,不同的机关、单位,合作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从与李启平副局长的交谈中,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感受到政府对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高度关注与支持。
图为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和乐昌市文广旅体局的副局长李启平交谈。通讯员 侯锦思 摄
图为队员们和乐昌市文广旅体局的副局长李启平合照。通讯员 侯锦思 摄
走进故居,了解尘封历史
在参观完《资本论》与中国经济学教育历史陈列馆,星火凌云队的队员辗转移动至不远处的亚南书舍,其全称为“武阳司村国立中山大学法学院经济系主任王亚南住所旧址”。站在亚南书舍前,队员们注视着这两间小小的房屋,回想王亚南先生当年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从事教学,其精神让队员们可敬可佩。
图为星火凌云队的队员们来到亚南书舍,参观亚南书舍目前的建设情况,并了解有关王亚楠先生的有关历史。通讯员 侯锦思 摄
武阳司坐落在西京古道之上,是西京古道的重要节点。星火凌云队队员们采访的当地村民朱君生向队员们讲述历史上武阳司的一个故事: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从西京古道过来,碰巧到武阳司。由于与小孩争夺食物而入狱。后乾隆回到京城,便下一道圣旨:令县令去京城做官,认为他胆子大,能够治理国家。同时乾隆下一道圣旨封这里的衙门为“官小衙门大”,名句:“武阳司,官小衙门大,来官不接,去官不送,朝廷官员人等至此,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便由此诞生。
图为星火凌云队的队员在采访当地村民朱君生。通讯员 侯锦思 摄
实地的调研,亲历的体验,让队员们深刻的体会到:在“铭记烽火历史,传承红色基因”的征途上,有的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钻研科学,用勤恳的态度不断追寻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根源;有的人深入基层,躬耕一线,向村民普及华南教育教育历史研学基地的重要意义;有的人身份普通,却把更多的生命都奉献在了“维护研学基地旧址,传承烽火教育历史”的伟大实践之中。时代在变,但每一位奉献者的生机和活力不变,迎难而上的热血一直相连,艰苦奋斗的誓言始终相通。华南教育历史研学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为使大学生充分了解抗战时期华南高校在粤北地区的教育历史、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平台和途径,更为当地研学基地建设、宣传添砖加瓦。以青春奋斗之姿,追寻先烈的足迹,踏上新的征途。为华南教育历史研学付出努力的每个人,其精神便是那夜空中的颗颗繁星,照耀着后来人前进的道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002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