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南丁格尔养老照护志愿服务队30队格尔意志7位志愿者们于2021年7月17日开始为期一周的志愿帮扶活动。志愿者们前往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云阳街道西门大街社区,在居民委员会的帮助下开展“健康志愿行,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活动。旨在聚焦贫困户,关注社区贫困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以专业知识与自身能力助力。
活动进行到7月18日,志愿者们走访到社区中的一对高龄母子和患癌十几年的管女士。队员们帮助老年人测量血糖、血压并协助填写健康档案,以便定期回访。
2021年7月17日下午15点,志愿者刚到访,在村委干部的介绍下表明自己的来意之后,朱奶奶热情招待志愿者们坐下。在交谈中,志愿者们了解到卧房里躺着的是的祝奶奶的儿子赵恒笑,已是68岁的老人,因为先天小儿麻痹症,重度残疾,出生以来就一直卧病在床。奶奶和我们聊起她的故事,因为孩子的父亲早逝,她的生活里被打工、照顾儿子占据,而她今年也已是八十多岁高龄,自己也是严重高血压的患者,每天都需服用几十种降压药才得以维稳,而每每谈到以后的生活,奶奶几度哽咽“我不知道我走了之后,我的儿子怎么办”。志愿者在交谈中也感受到老人对于扶贫政策的了解比较薄弱,于是运用先前学习到的扶贫政策,帮老人想办法,同行的居委会干部也表示不会袖手旁观,老人皱着的眉也舒缓了许多,交谈也逐渐开朗了起来。
队员们在和老人们交谈的同时,为老人测量血糖、血压并就老人的现在身体状况以及对他儿子的护理方面,为她讲解老年慢性病在日常生活中的用药与饮食的注意事项,以及慢性病所可能发展成的急危状态,温馨提醒老人在身体不舒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志愿者们发现老人居住在低矮黑暗的平房内,屋里只有一只吊在房梁上的灯泡。室内空间有限,日常的生活用具也是极简,进门就是座椅和床铺。老人躺在床上,床下摆放着大号搪瓷杯、洗漱用具和痰盂。当与老人谈到生活,奶奶非常感恩政府,如果不是这样的好的时代,可能自己和儿子现在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这一对母女生活贫困同学们都看在眼里,她们的生活现状与同学们日常的生活相差甚远,深深刺痛着每一位的内心。志愿者们集资为这一对母女带去大米、花露水、风油精、毛巾等生活慰问品。这一番长谈后,志愿者们分工协作,为老人收拾东西、陪老人聊天、帮忙打扫院子,孙爷爷看到志愿者不顾炎热,在屋里忙前忙后来,也努力地转动着身体尽量从床上起身,面向志愿者不停地说着“谢谢”。
初来乍到,不免紧张。但老人们和蔼的面容、热情的招呼、母子之间的相依相伴,让志愿者们感受颇多,也体会到了爱与奉献的意义。
7月18日下午15点,志愿者们来到福音堂帮扶患癌十几年的管女士。
管女士十几年前患上了乳腺癌,身体状况很差,需要高额的治疗费。管女士回想当年,由于她的疾病花费了巨额的医药费,导致家里没有多余的财力支撑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女儿只能靠着自己卖报纸来赚取大学生活费。管女士已经7年不吃药了,保持着一个乐观的心态,她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志愿者们听管女士讲述自己的故事,体会到管女士一路抗癌的不易。志愿者们也想通过此次短暂的活动,用医学生特有的人文关怀,帮助她释放了多年积在心底的压力。管女士表示幸运的是,现在一切都已好转,而她十分感谢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现在的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使命:作为一名信徒为中国、为全世界的和平祈福。在疫情期间,她专心为丹阳、为全国人民祈祷,希望度过难关。
两天时间不长,但志愿者们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在志愿过程中也亲身体会到每一位贫困户家庭都有关键的痛点,与此相伴的是疾病、是费用、是入不敷出的无奈。在同情与倾听这些故事的同时,扶贫振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深深刻在每一位在场的同学。未来,志愿者将继续执着于“健康所系、性命所托”的医学生誓言,努力延长这个星球上生与死的距离。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以专业师资和志愿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常态化的可持续帮扶机制,打通家乡养老照护“最后一公里”,做空巢老人的守护者、乡村振兴的见证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98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