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农学子三下乡:农药污染及其防治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农药在环境中必然有化学表现,它可能发生降解和代谢,也可能不发生任何变化,这些均引起残留性问题,这些问题便涉及到农药的化学行为。农药在降解过程中可产生一系列的降解产物,在一般情况下,降解产物的生物活性与毒性逐渐消失。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总称为农药残留。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对人畜产生不良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造成毒害,我们称之为农药残毒。
(1)对天敌的影响
在自然环境中,害虫与天敌(包括天敌昆虫、蛙类、蛇类等)之间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关系。使用农药对天敌与害虫都有不同程度的杀伤,残存的害虫仍可依赖作物做食料,重新迅速繁衍起来;而以捕食害虫为生的天敌,在害虫恢复大量繁殖以前,因食料短缺,生长受到抑制,因此在施药后的一段时期,可能发生害虫的再猖獗。
(2)对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是调节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农药的使用对土壤生物有一定的影响。使用农药后地表几厘米土层内农药浓度一般可达到几毫克/千克,此浓度通常对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影响不大或是短暂的,但施用薰蒸剂和某些药剂时,对一些与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的敏感性菌种,如硝化菌、固氮菌、根瘤菌等仍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多数农药在正常用量下对蚯蚓无影响,但一些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蚯蚓毒性很大,而且在蚯蚓体内有蓄积作用,在整个食物链中,蚯蚓是鸟类的食物来源之一,在土壤生物与陆生生物之间起着传递农药的桥梁作用。
(3)对生物的影响
对动物误食了露于地表的药粒、毒饵,或觅食了因农药中毒的食物,可能通过农药在食物链中的传递和富集而致死,它还可影响生物的生殖机能,致使鸟类的繁殖数量减少。
水域中的农药多数是通过地表径流或地下渗漏从农田流入的,也有一部分是由于卫生需要或防治水生杂草时直接施入水域的。有一些农药,鱼类对它的富集能力很强,如水中滴滴涕的含量很低,但鱼体内的滴滴涕可比水中高数十万倍。因此,农药容易引起对鱼类的污染与危害。
总结出以下方法:
(1)加强对农药使用的宣传
在我国,农业生产还没有达到集约化、机械化,大部分的生产活动还停留在小规模作业,进行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水平低,环境保护意识薄弱,为了追求作物的产出量及经济效益,往往会过量使用农药。所以,相关部门在对农药进行合理的管控下,应该在农民中加强农药使用知识的宣传,并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源头上控制农药的使用量。
(2)适时监测农药污染浓度
在各地农业集中生产区域应建立健全农药监测机制,定时监测弄作物、土壤、水质中农药的残留量,统计数据,做长期规划,根据水体和土壤自身对农药的缓冲能力和自净能力,考量环境的容纳力,在相关环保部门和执法部门的协助下,逐步实现我国农业发展的可持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7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