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红色三门,助力文旅发展
八月,浙江大学求是学院蓝田学园“续写党史风华,助力乡村振兴”社会实践队伍奔赴三门县亭旁镇、城西村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在这片承载着深厚红色底蕴的土地上,见证着一个又一个红色奇迹。
一、八任书记齐接力党建引领振城西
实践调研的第一站,队员来到了三门县海游街道城西村。就在前不久,6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三门县海游街道城西村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城西村党委书记章国进赴京参加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里接过了沉甸甸的荣誉证书。
今天,队员们有幸在城西村初心馆见到了章书记,在他的讲解下,大家了解了城西村从一穷二白到富民强村的历史进程,也认识了辉煌背后默默奉献的八任书记。
以身作则开创富强之路
时钟拨回1957年,城西村成立了第一个党支部,那个时候,城西村还叫“翻身村”,路是黄泥路,房是木板房;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解决村民的温饱成了第一任老黄牛书记章正合的首要难题,他不辞辛苦,身先士卒,建立“6+1+N”模式(即六个生产队、一个蔬菜队,还有手拉车队、放岩队、翻身五金厂、变压器配压厂等),既解决了劳务问题,又增加了村民收入。也正是这位老黄牛书记,拉开了八任书记传承接力担使命的历史画卷。
接过火炬的改革先锋金积贵书记创办了首家罐头厂,建立起第一个农贸市场,让城西村产业真正开始转型;智多星章以齐书记在重视教育的同时,创办村集体企业免烧砖厂,让村民有了第一次分红;加减书记叶加法运用自己的商业头脑把城西村真正带入亿元时代。城西村富起来了,更要强起来。自拆书记章宏将对土地进行合理规划,带头把自己家里的三间房子拆除支持城市土地规划,使得城西村实现城市化;而后经过三让书记章宏军“舍小家为大家”、三改书记章平推进市场改造、拼命书记章以家推动党建引领,城西村实现了全面富强,村民的腰包更鼓了,思想境界也更高了。
初心不改引领富民强村
从1957年到2021年,从党支部建立到如今红色城西,带头人在换,但服务村民、造福一方的初心却代代相传。一任接着一任干,八任书记的接力奔跑,让城西村从当初一穷二白的翻身村,一跃成为如今村强民富、实力高居全县榜首的小康村。
走在城西街头,这里已经找不到当年拥挤破烂的村落模样,取而代之的是都市的繁华景象。初心馆、党建广场、党群服务中心,足以看出城西村对于党建的重视。振兴乡村,思想是根基,追寻城西红色脉搏,八任书记接续奋斗,是因为他们始终坚定着同一个信念——“为人民服务”,他们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了首位。
心中有信仰,村子发展才有力量!
初心馆中,陈列着城西村接下来五年计划完成的十项民生工程。八任书记的故事远远还没结束,他们在共同绘制着一张蓝图,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一任接着一任,一棒接着一棒地传递着火炬。正如章国进书记所说的那样:“我将无我,不负城西;与时俱进,持续奋进。”
二、革命精神永传承,红色亭旁再出发
了解完城西村八任书记的事迹,三门分队来到了亭旁起义纪念馆,在这里,队员们重温了那段起义的光辉历史。走入亭旁老区,特色鲜明的公交站台、斑驳的古城墙、巍然屹立的亭旁起义纪念碑,种种意象勾起队员们的红色记忆。
昔日革命精神可贵
1928年5月,革命先贤在这里打响了浙东武装革命的第一枪,并建立了浙江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从此,“浙江红旗第一飘”成为这片土地最深刻的印记。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黑色年代,包定、梅其彬等志士仁人,追求自由和真理,反对统治和压迫,用枪声打破黎明前的黑暗。农民们高举镰刀、斧头、大红旗,扛着土枪、火药枪、红缨枪、长矛、大刀,大襟前挂着红布条,浩浩荡荡向亭旁进军。呐喊声穿破云霄,革命的烈火燃遍了每一个山头。
尽管革命只是持续了短短几个月,但是革命烈士们“赤胆忠诚,一心为民”的伟大精神却深深地烙印在了历史的墙头,随时光历久弥新。一棵巨大苍茫的重阳木,静谧的站立在亭旁街头,用八百年的目光默默注视着亭旁沧桑。亭旁起义失败后,担任起义部队交通员的王孝足和“有一手好枪法”的胡老邓,于亭旁街不幸被杀害,他们的头颅就被挂在这棵重阳木下。他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了人民美好幸福的未来。
今朝传承之火不熄
时代在变,街景在变,破旧不堪的木板房换成了清一色的青砖黛瓦马头墙,然而始终不变的是根植在亭旁人民心底“赤胆忠诚,不惧困难险阻”的红色基因。老区的各级干部借着新农村建设的契机,完善亭旁基础设施建设,将亭旁打造成为“浙江红旗第一飘”的红色基地,不断思考如何讲好亭旁故事。
纪念碑树立起来了、初心广场建起来了、亭旁起义纪念馆修起来了……走在“亭旁红色之路”之上,无数红色记忆被唤醒,亭旁将自己的故事展开成美丽画卷,献给无数来到这里的人们,让伟大的革命精神永远流传。
革命文化撬动经济发展
故事讲得好,更要经济发展得好。亭旁起义的革命精神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学者前来参观学习,镇上抓住机会,组建了专业的宣讲队伍,与各级城市、学校形成结对关系,向他们讲述先辈们用生命铸就的革命之路。
在此基础上,老区与周围村镇相联动,开办红色民宿,充分利用亭旁红色文化,将“红色之旅”不断延伸。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建设,让红色资源成为了撬动革命老区全域旅游的重要支点。据不完全统计,亭旁镇年接待团队游客量超105万人次,旅游收入超千万元。
借助红色文旅带来的巨大红利,亭旁统筹兼顾,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品;街区小巷里,一批非遗民俗作坊也不断生根发芽,通过产业带动,让文旅红利惠及每家每户。一批又一批的乡贤、游子主动返乡创业,支持亭旁发展,为这座古老的城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亭旁精神助力乡村建设
老区干部们时刻秉持着为公为民的革命精神,造福万家百姓;亭旁人民也不忘初心,弘扬和传承奉献精神。在主题广场边上是亭旁镇红旗第一飘志愿服务队的服务站点,受到红色精神感召,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志愿服务,为身边的人提供帮助,为“美丽亭旁”的建设贡献自己力量。“赤胆忠诚,一心为民”的亭旁精神在每个人的心里发光发热,为老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城西村中,八任书记初心不改,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亭旁镇上,革命精神源远流长,红色文旅有机发展。
三门县以红色党建为核心,探索出了一条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当地发展了红色党建,红色党建又引领了当地发展。城墙之上,党旗飘扬,三门的发展仍在不断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87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