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湖北医药学院
团队:迁与迁寻暑期社会实践队
作者:朱明月 余欢
指导老师:张帆 黄悦
调研时间:2021年7月7日-2021年7月31日
调研地点: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
摘要: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途径。青龙泉社区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能否让易迁后的居民住得下、能就业、能致富是检验精准扶贫政策效能的关键,也是衔接接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因此迁与迁寻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对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易地搬迁安置点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填写问卷的方式了解居民搬迁后的生活状况及满意程度。本次实践活动对青龙泉社区易地搬迁政策更好的实施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易地搬迁;社会实践;青龙泉社区
一、调研背景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确保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同年12月8日,国家发改委、扶贫办等多部门联合印发《“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明确用5年时间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方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完美收官后,202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接下来工作重心是乡村振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青龙泉社区响应国家政策,自2018年12月起动迁,2019年5月居民入住完毕,共收住郧阳区周边18个乡镇一万多名贫困人口。作为湖北省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点,能否让易迁后的居民住得下、能就业、能致富是检验精准扶贫政策效能的关键,也是衔接接下来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易地扶贫搬迁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延续性和一致性。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续发展工作,是乡村振兴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基于此背景,湖北医药学院迁与迁寻暑期社会实践队以青龙泉社区为例,开展对易地搬迁后居民生活各方面的调研,分析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成效,探索青龙泉社区搬迁经历及方法,发现目前居民生活仍存在的问题,总结易地扶贫搬迁经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二、调研目的及意义
2021年是全面脱贫攻坚取得胜利的第一年。为响应习总书记提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继续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起来。我们以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为基地,对当地经过易地搬迁后一系列的变化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力度。本次调研以青龙泉社区易地搬迁过程中已搬迁户为调研对象,了解村民搬迁前后生产生活方面发生的显著变化,进而分析易地搬迁对村民的影响。与此同时,发现易地搬迁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其他地区开展易地搬迁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同时,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在校学生了解到易地搬迁扶贫户的生活情况,清晰的面对生活问题和社会现象,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了解我国易地搬迁村民的基本情况,认清现在的社会形势,有利于我们更好的服务和奉献社会,也有利于我们更好的融入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役”中。通过对搬迁后社区卫生院的重点研究,也使我们免费医学生进一步了解基层医疗卫生状况,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增强免费医学生的责任感,并意识到与国家签约之后,要更加努力地学好专业知识,将来才能更好地投身到基层去服务人民。
本次调研具有几方面意义:
1、以青龙泉社区为例,精确了解精准扶贫背景下各地易地搬迁政策执行效果。
2、深入青龙泉社区,与居民面对面交谈,分析精准扶贫下易地搬迁的现状及问题。
3、 针对精准扶贫背景下易地搬迁实施情况研究现状,运用多学科交叉方法通过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等方法,对今后搬迁政策改进、搬迁居民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参考。
三、调研过程
1、调研时间:2021年7月7日-7月31日
2、调研人员:迁与迁寻暑期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
3、调研范围: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
4、调研方法:文献检索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
5、调研内容:
1.青龙泉社区总体搬迁情况及搬迁后社区基本情况,包括教育、医疗等方面 ;
2.调查对象家庭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家庭收入、搬迁时间等;
3.搬迁后的就业情况、收入来源及工资;
4.居民住房条件:房屋安全性与稳定性、供水、供电情况;
5.社区居民对于目前生活仍存在哪些困难
6、行程安排: 6月24日:召开启动仪式,确定实践细节
6月25日-7月6日:制作调查问卷
7月7日-7月14日:前往实践地开展实践调研,同步开展QQ宣传
7月14日-7月31日:整理调研资料,撰写新闻稿向各大网站投稿,并进行线上问卷调查。
四、调研数据分析
我们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访谈法与统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有200多人员参与了问卷调查,共收集到了218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数量218份,问卷回收率为100%。根据调研我们了解到,青龙泉社区聚集郧阳区18个乡镇4238户15380名贫困人口,2017年11月1日破土动工,正式建起一栋栋移民新楼,4000多套楼房。2018年12月开始动迁,2019年5月居民入住完毕。通过实地走访,我们了解到已搬迁居民对现如今生活的满意度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障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询问居民,对搬迁后居住地生态环境的感觉如何。有27.06%的人感觉环境很好,有57.34%的人感觉环境较好,有14.68%的人感觉环境一般,有0.46%的人感觉环境较差,有0.46%的人感觉环境很差。从总体上来看,大家对社区的居住环境还是比较满意的,有极少数人感到居住环境有不足之处。通过实地走访,我们发现在搬迁之后,大家都住进了国家分配的新楼房,房子都是水泥砖房,每一栋大概有六层,上面写着楼栋数。从外面看起来十分干净、明亮,而内部环境舒适度、美观度也很高。曾经,居民们走的是泥巴路。如今,走进社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路旁都栽满了一排排绿树,体现出一片生意盎然的景象。
2、文化保障
调研数据显示,有56.42%的人认为现在和周边居民相处较为融洽,有31.65%的人很满意现在的交往生活,仅有0.46%和0.92%的人分别认为与周边居民相处体验感较差和很差。为使大家融入新生活,引领新风尚,改善自身生活环境与卫生习惯,当地社区成立志愿服务爱心超市,居民在卫生评比、好人好事等方面表现的比较好,可以获得积分,然后用积分换取各种商品。这种超市用积分的形式促进了社区的和谐氛围,促进居民规范自身文明行为和居民之间的交往。据实地走访,我们看到老人们饭后茶余是一起聊天拉家常,一起下象棋博弈,小孩们在家里愉快地玩耍。居民们的生活越来越稳定和谐,家家户户充满了欢声笑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有许多的外出务工的居民选择回到这里与社区齐发展,创建平安易地扶贫搬迁和谐社区。
3、医疗保障
要实现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各项惠民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医疗保障是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搬迁群众尤为关心的问题之一。为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医疗保障工作,对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关心的各项医疗保障问题进行听取,并加强对策研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82.57%的人对搬迁后医疗环境感到满意,有1.84%的人感到不满意;有83.49%的人对卫生院的医疗服务水平感到满意,有2.29%的人感到不满意。从总体上来看,居民对当地卫生院在医疗环境和服务水平方面满意度较高,同时卫生院也为居民提供了很好的健康保障。经过实地的走访,我们了解到这是精准扶贫易地搬迁过来之后建立的一个分院,医院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医院职员大概有二十多个,住院病人五六十人,每天接诊量四五十左右,多的时候可达七八十人。平时就诊的对象多为老年人,疾病多为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医院每年会为精准扶贫搬迁居民进行一次免费体检,会针对慢性病组织四次随访,家庭签约医生服务覆盖率100%。从根本上保障了搬迁居民的医疗健康问题。
4、教育保障
正所谓扶贫先扶志。搬迁后孩子们的教育问题,我们也十分关注。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搬迁后孩子的受教育情况满意度进行调查。数据显示,有28.9%的人感到非常满意,有54.59%的人感到满意,有14.22%的人感到一般,有1.83%的人感到不满意,有0.46%的人感到非常不满意。说明搬迁之后,在教育方面孩子们受教育的情况比较乐观。我们在与居民对话中,得知国家对于搬迁户子女,中小学生、高中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生活补助,还有大学生的”雨露计划”等来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据调研,我们了解到目前孩子们读书大多数在镇上的学校,不过现在的交通很便利,乘坐公交上学,也仅需要2元乘车费。在当地我们看到了一所正在建设的中小学教学大楼,等竣工之后,他们就可以在家门口读书,更为方便。
5、经济保障
《“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指出:要完善对搬迁户迁后的持续帮助扶持,“扶上马,送一程”,一定要达到稳定致富的最终目的。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是基础,稳得住是核心,能致富才是关键。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青龙泉社区通过建设扶贫安置点+产业配套的模式,帮助他们发展香菇、袜子等产业,户户都有了万元至数万元以上收入,生计问题也解决了。香菇和袜业,作为全区脱贫的主导产业和兜底产业,已经在全区全面铺开。在工作方面,我们询问大家是否接受过政府开展的就业技能培训等帮扶项目,有83.03%的人表示接受过就业培训。说明在就业方面,政府对搬迁户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展开就业培训,解决他们搬迁后“能致富”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调研了搬迁户主要的家庭收入来源,有52.75%的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打工,有27.98%的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有11.47%的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政府补贴,有4.59%的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摆摊,有3.21%的人家里主要收入来源是开店。数据显示,有超过一半的人主要家庭收入来源是打工。说明搬迁后大家以务工为主,来维持生计。这里面既包含了在当地袜子厂工作的搬迁户,也包括了在外地打工的搬迁户。对比搬迁前后的家庭年收入,我们发现搬迁前大多数人的家庭年收入在低于5000元和5000—10000元这两个范围,搬迁后大多数人的家庭年收入在10000—15000元这个范围,同时家庭年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占比有所提升。根据对比反映出,在易地搬迁后,搬迁的居民在经济方面也有所提升,生活质量正在一步步提高,搬迁户在这里不仅住上了新房,也不愁工作,有相对可观的经济收入。
五、完善意见
1、切实摸排居民实际入住情况,确保分配资源合理化。易地搬迁后,住房分配是依据家庭人口数目。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房屋门口张贴了住户基本信息。但家中只有基本设施,没有人住过的痕迹。据部分群众反映,一些住户早已搬走但这里住房依然保留,造成住房资源浪费。因此政府部门在确保住房分配方案后,应对实际入住情况进行摸排,对已搬走确不需要分配住房的情况记录在册,妥善处理闲置住房,避免资源浪费。
2、建立健全社区娱乐文化体系,创建和谐社区。娱乐文化设施决定着安置点的脱贫成色,关乎搬迁群众对新家园的归属感。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了解到青龙泉社区常住人口以老年人、残疾人居多,但这里公共娱乐设施缺乏,傍晚时分社区就一片安静。应加强公共娱乐设施建设,如为老年人提供锻炼、跳广场舞的场地,举办一些社区大型文娱活动,丰富居民闲暇生活,加强居民归属感。同时还可以加强群众之间沟通交流,使来自不同地方的群众互相熟悉,融洽邻里关系,创建和谐社区。
3、加强宣传引导,激发内生动力。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搬迁群众虽然搬进了新家园,但脑子里依旧装着旧思想。自我发展动力不足。同时群众普遍受教育程度较低,思想觉悟不高。应强化政策宣传,提高群众思想觉悟,激发群众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意识。通过讲故事、树标杆、做示范等多种方式,引导搬迁群众参与社区事务,激发群众内生致富动力。
六、结语
此次活动旨在加强我们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在实践中去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服务人民,深入到群众中去。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发挥更大作用,注重学习科学技术,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通过实地走访,让我们了解了搬迁居民对新环境的所感所想,同时也使我们对易地搬迁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次实践,培养了我们的合作意识,增强了遇事不惊的能力,改变了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思考问题的角度,拓宽眼界,放眼未来。在之后的学习生活中必将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鲁明月. 易地扶贫搬迁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分析[J]. 质量与市场, 2020, (16):50-52.
张兴鑫. 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培育发展的思考和建议[J]. 甘肃农业, 2021, (4):34-35.
罗诗艺.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王鑫. 精准扶贫背景下武陵山片区易地扶贫搬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8.
陶思吉. 兰坪县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生计能力提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
孔鑫鑫. 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可持续生计影响因素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20.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