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村庄—基于西朱崔村当前发展的思考
解明昊
(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樱花小队)
摘要: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逐步衔接,是当前乡村发展的一大难题。部分乡村操之过急,粗放的脱贫,譬如外出务工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当前村民的贫困问题,造成了村庄“空巢”,就长远发展来看并不适用。山东省临沭县西朱崔村的发展令人瞩目,但队员深入调查发展,伴随着美丽乡村的背后,同时也出现了该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根本就是劳动力大量流失与村内农业种植和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致富要求。而这两个问题相互影响,使其更加严重,并造成连诸多带问题。
关键词:乡村振兴 有效衔接 后脱贫时代
引言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着重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发展,2020年中共一号文件再次指出抓紧研究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有机衔接的政策方案。[2]脱贫攻坚是“三农”工作的短期目标,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长期战略。[1]虽然我国已经实现脱贫,但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尚未打破、城乡发展不平衡,且长期存在处在脱贫边缘的群众仍有返贫危险等一系列问题。[1]
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逐步衔接,是当前乡村发展的一大难题,部分乡村操之过急,粗放的脱贫,譬如外出务工的方式,虽然解决了当前村民的贫困问题,造成了村庄“空巢”,就长远发展来看并不适用:第一,外出务工只适合强壮劳动力,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并不是一个乡村家庭致富的长远之计。第二,大量村民出走,只留下少数老年人、妇女和儿童,村庄失去了活力,只留下空架子,将致使村庄败落。第三,村民一天大部分时间奔波在城区和村庄之间,大大增加其交通安全隐患。第四,外出务工致使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对未来一代发展将造成严重影响。
山东省临沭县西朱崔村全村人口达2800人,是附近名副其实的大村。西邻临沂市第二大河沭河,北邻柳庄万亩林场,本村拥有百年板栗树近万棵树,所属临沭县被誉为柳编之都,柳编作为地方传统手工艺品,在临沭已有1400年的历史,而柳编曾经也是本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团队深入西朱崔村经过两天的调研发现,当前的西朱崔村正面临村庄“空巢”的发展困境。
一、发展现状
2016年,西朱崔村还是“主街堵、小巷泥”的脏乱差村、村民私搭乱建、养殖户布满村里,每到炎热阴雨天,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近年来西朱崔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平坦笔直的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大大改善了全村的街道卫生环境、旱厕改革等面貌,营造了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如今西朱崔村的面貌焕然一新,街道两旁,种植着银杏树和多种花卉,墙壁上粉刷的文明宣传标语振奋人心,村委大力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另外,西朱崔村立足当地杞柳种植编织传统优势,成立建设柳编规模企业,柳编加工点多家。同时,西朱崔村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做好百年板栗树保护文章,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加上镇政府支持的亿龙水上乐园,村内建设的文化广场,定期举办的“板栗节”也为该村带来了一定的旅游收益。该村先后被评为“国家森林村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当前西朱崔村的发展令人瞩目,但队员深入调查发展,伴随着美丽乡村的背后,同时也出现了该村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根本就是劳动力大量流失与村内农业种植和就业岗位远不能满足村民的生活、致富要求。而这两个问题相互影响,使问题更加严重,并造成连诸多连带问题。
1.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内发展受阻
团队与当地村民了解,目前城市建设工地工人每人每天工资最高可达300元,若一户夫妻同时外出务工每户的家庭收入就能拿500到600元的工资,对比村内的一名熟练柳编工人最高也只能挣取120元的工资,与外出务工远远不能相比。与一年都不能见收入的传统低经济作物相比,更无法满足当前村民的消费要求,与去城区务工无疑形成巨大落差,也造成了部分的土地闲置。
正是因为如此,当队员来到本村时,首先被村内干净整洁的环境所诱惑,也被冷清、安静的街道所困惑。队员与村民了解得知:白天村内有大部分的中青年会在城内工地工作,而留在村内的都是老、弱、病、妇、幼等不能承受高强度劳动力的村民,形成了每日清晨车辆隆隆离去,每到傍晚车辆呼呼而来的场景。
虽然村民的钱包鼓了,但西朱崔村距离城区车程长达1小时,不仅对疲惫一天的村民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而且长期的高强度强体力劳动不仅会给人的身体造成损伤,而且对于一个乡村家庭发展来说并不是长远之计。另外,队员与当地村民了解到,受疫情影响,城区内多家工地已经停工,部分村民闲在家中没有收入。
大量劳动力的流失造成了诸多问题,劳动力流失与当地就业岗位匮乏等形成正反馈效应将继续加剧村民减少甚至将在未来消失的严重现象!
2.两大传统产业动力缺失。
本村拥有百年板栗树近万棵树,面积近600亩,年产板栗4万公斤。柳编作为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曾经是本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一度出现每家种柳条,每户编柳筐,村内运输车不停息,出口亚欧30多个国家的产业繁荣现象。
然而目前这两大传统产业经过这几年发展不仅没有发展壮大,而且越来越衰弱。
2.1百年板栗林管理碎片化,采摘出售问题严重
板栗采摘碎片化
板栗采摘一直是当地乃至全国种植户的一大难题,当地村民采用最原始的利用竹竿采摘方式,更何况西朱崔村的板栗树大多是百年以上的板栗树,树高叶茂,采摘困难,采摘一颗板栗树耗费的人力物力极大。当前村民有外出务工的收入,为了避免麻烦,最多也只是等到收获期,去自己家的板栗树下捡拾从树上掉落的板栗,对于在树上的板栗也会放弃采摘,造成部分板栗烂在树上。
板栗销售碎片化
当前村民们收获的板栗只是直接进行销售,没有延伸产业链,主要原因是虽然整村拥有板栗树近万棵,但每家这里几颗树,那里有几棵树,分布不集中,而且棵数少。此外每家的板栗销售路径不一,销售不成规模。
2.2柳编加工人员锐减,繁荣现象不似当年
柳编的主要步骤是种植柳条、收割柳条、加工柳条、编织柳筐、加工柳筐。一个柳筐3-20元不等,一个柳编工人一天收入有限,致使当前村内的加工点多数为妇女和老年人。当前村内柳编加工点有4家,队员考察发现每个加工点大约6到10人,加上部分村民有在自己家中加工的。预估村内柳编加工人员当前不足百人,而有柳编加工手艺的村内近千人,说明了当前该村传统手艺的衰退。
3.无农技服务,无农村合作社,农民发展新经济作物受阻
个体化农户是当前村民生产经营的主要方式,以个体户的方式开展特色农产品种植本质上是一种粗放式经营模式,这种模式虽然能激发农户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提高效率,但由于农户对特色农产品生长规律认识不足,客观上阻碍了特色农产品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3]
队员们在一个近50亩的苹果园考察与园主讨论发现,在初期开始种植的两三年内,因为技术不了解等原因,处处碰壁,苹果树不结果,产量少,导致不少经济损失,一度想要放弃投入数十万的苹果园。最终无奈四处讨教学习,才在最近两年将苹果树才有收成,然而,刚刚过去的台风,又让该村民损失了300余棵苹果树。
更加惨烈的是,对面的100亩苹果树,一直面临天天除草,不结果的困境。主要原因村内没有技术支持。如果村内建立农业种植技术指导组,完全能让农民们在种植传统作物还是当地新兴经济作物都能规避损失。
4.旅游产业依附性差,没有形成特色
基于临沂市动植物园,亿龙水上乐园,板栗节经济带动效应不明显。
一是村庄依附相关旅游产业构建不全,无法衔接。旅游基础设施严重欠缺,首先全村就两个公共厕所,一个村委,一个文化广场。其次,全村没有乡村酒店,留不住游客。二是西朱崔村交通不便,一面是河,三面环村,村后的拦河坝是通往村内最快的路线,而这条线最近的一个交通路口也要数公里。
旅游基础设施闲置现象较突出,仅仅依靠板栗节、亿龙水上乐园夏秋两季其中短暂的时间获取旅游收益不大,村内尝试进行民宿的村民表示:一年收益入不敷出,全年多数时间民宿客房处于闲置状态。
亿龙水上乐园因其独特限制因素只能在夏季带来旅游营收,然而开发旅游经济村民不能只依靠夏季支撑整年的开销。所以,如果依靠亿龙水上乐园带来旅游收入,只能是当地村民的致富的辅助手段。
近年来新兴的“板栗节”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力不足,而百年板栗树林还是当地村民的坟地,开发旅游,首先影响了当地的旅游形象。
5.村内两委无新鲜血液,村民思想落后,不接受年轻一代。
据笔者了解,当地两委选举无新鲜血液,仍然是任期多年的老支书,老村长,而有回乡参选的年轻一代,不能获得当地村民的认可。导致当前村庄发展,形成复制发展,模式发展。
三、解决方案
笔者认为,应从规划引领、观念先行、产业升级。
西朱崔村应以板栗深加工、柳编产业两大传统产业为主要动力,以旅游产业辅助发展。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民”协调合作的模式,鼓励企业以及合作社与农民建立稳定的利益联合体,通过流转农户土地、让农户入股年底分红、安排农户到企业打工等方式,使外出务工的村民回的来、留的下。
1.板栗产业整合,引入深加工企业
若依靠板栗林进行大规模旅游开发,首先就要解决村民坟地问题,而当地村民思想落后,迁坟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当前最可行的是,依靠板栗林进行深加工生产,招商引资,引入食品加工企业,而不是开展板栗节吸引外地游客来。
当地板栗、柳编种植历史悠久,群众参与度高,当地村委要立足这一优势产业,科学定制发展规划,让其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地人民脱贫致富的长效之路,通过引进新科技,解决采摘难题,而不是让更多的资源浪费在树上。
根据队员搜集资料,2020年9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最新研发的3款国内首创的板栗采收机械板栗采收机在湖北省京山市成功进行了测试采收,而且板栗收割机能采收8米左右的板栗树,完全满足西朱崔村的板栗收割要求。
通过引进具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可以将板栗资源整合,另外,企业有经济实力采购板栗收割机,减少农作物浪费,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外出劳动力回流,实现就地就业。
2.建立农村合作社,搭建农技咨询服务平台
成立板栗特色农产品合作社、柳编加工合作社,搭建农技咨询服务平台,让农民一起干,而不是自己干。让传统经济作物增产增益,让特色经济作物形成优势、形成品牌,让有发展新经济作物的农民有技术支持,增加农民收入,减少经济损失。
农技服务一方面,要逐步加强政府对农技服务的财政支持,加大农技推广资金投入。当地村委可以联合教育部门与人力资源部门,加大相关人才供给,以提供稳定持续高效的农技咨询服务。
另一方面,要建设常设性农技咨询机构。同时,应完善合作社等机构的农技咨询职能,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使得农技咨询服务常态化。相关服务部门要着力做好农业咨询、农产品质量提高、土地质量提升、植保技术讲授等工作。[4]
需要注意的是,农技服务的推广应实现通俗化,积极将自然科学知识、经济管理理论与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相结合,增进农民对各种理论的理解与认识,从而付诸实践。
3.以旅游经济辅助增收,或开发河边旅游经济
沭河是临沂市第二大河,西朱崔村占据数公里沿河资源,可以开发河边旅游经济。譬如建立河边垂钓旅游平台,沿河餐饮,沿河风景,安置沿河小吃街等项目,依托临沂市动植物园,亿龙水上乐园指定特色旅游线路。加之夏秋亿龙水上乐园、板栗节带动的旅游旺季,将会促进农民增收。
结语
不仅是西朱崔村,临沭县的大部分村庄,甚至全国的村庄或多或少的面临村庄“空巢”的困境,劳动力流失和农业种植、特色产业形成恶性正反馈效应,使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地政府还是应从脱贫的方向转化为振兴的方向,为乡村的长期发展着想,发挥乡村优势。
参考文献:
[1]肖菲.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少数民族地区探索——基于L县H瑶族乡的调研思考[J].中国商论,2021(15):19-22.
[2]莫建霖.一个深度贫困民族地区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基于贺州市“土瑶”聚居区的实地调研[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0):202-204.
[3]黄国培,刘锦涛,韩建华.乡村振兴背景下粤西山区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对广东省X市Q镇的调研[J].改革与开放,2021(10):12-18.
[4]赵汝周,林于风.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助力乡村振兴——攀枝花市米易县的调研与启示[J].乡村振兴,2021(05):66-67.
[5]武汉大学乡村振兴研究课题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来自贵州省的调研[J].中国人口科学,2021(02):2-12+126.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8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