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下午,江兴龙教授带领“知农助农”实践队队员们来到了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竹坝村的鳗鲡养殖场,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养鳗场的老板,同时也是我们水产学院校友的陈培明学长,以及养鳗场的佘技术员等人。在会议室里,江兴龙教授为鳗场技术员传授了先进的病害防治技术,并让随行的研究生学长去土池采样检测水质。我们也与陈培明学长以及技术员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他们为我们介绍了鳗鱼的多个品种以及目前商品化的养殖种类,鳗鱼养殖技术上的小趣闻,创业经历等。用他们丰富的阅历,形象生动的介绍,向同学们传授了不怕艰苦、坚持到底的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会后,佘技术员带领我们参观了养殖场,让我们体验了饲料处理过程以及投饵过程,看到那一条条的小鳗鲡蜂拥而上地在饵料台上争食,那密密麻麻的身影让人感到万分惊讶。技术员告诉我们每条鳗鲡吃食时只会咬三口饵料,三口咬完后便不再吃食,后续排队的小鳗鲡便可以上前吃食。一想到这样一个画面,我便越发觉得鳗鲡真是十足可爱。在我们给鳗鱼喂料的过程中,老佘问了我们一个问题,鳗鱼有没有耳朵?我们都回答不上来,老佘才告诉我们鳗鱼没有耳朵,但是在身上有一条线,会受到声音的变化而震动。突发的震动会使鳗鱼不吃饲料,也就长不大了,这也就是在鳗苗场里不能大声说话的原因。这让我感到,我们虽然学习了很多专业知识,但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多实践多观察,才能做得更好。
最让我有感触的就是小鳗鲡在同一个精养池中,每一只苗的大小都是截然不同的。游得快、长得壮的苗,吃到的料也就多,优势越积越大,长得也越来越肥实,而游的慢、长得细小的苗吃到的料少,甚至没有吃到,以至于发育的不好,长得很慢。好在养殖上会进行筛苗,给每个苗都有成长的机会。因此,对于即将毕业的我,社会如同一个大池子,我们要想在池中获得最充足的饵料,就需要不断的提高自己,将自己锻炼成优势种,在社会这个大池子中发挥自己最完美的一面。
陈培明学长以及佘技术员同时也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养殖经历,他们说,从事鳗鲡养殖这一行业需要一定的吃苦能力,只要肯吃苦、努力学习,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能学到整套的鳗鲡养殖技术,拥有着一系列的知识,便可成就一番事业。同学们听完他们的话之后,纷纷表示对鳗鲡养殖前景十分看好,今后有愿意加入鳗鲡养殖行业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