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8月11、12日讯](通讯员:王彦博、卢金池、周泰然)
8月11日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赴宿松“梅开二度——黄梅戏唱响乡村振兴新征程”实践团在国家级贫困县及黄梅戏的故乡宿松开展调研。这日,团队深入佐坝乡文南词传习基地、宿松县兴成黄梅戏剧团、宿松县群芳黄梅戏剧团进行参观采访,了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梅戏、文南词历史,调研传承基地及民间剧团发展情况。
团队来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南词”的发祥地——宿松佐坝乡。一进村子,几位文南词老艺术家就热情的为我们表演了文南词说唱《佐坝有个试验区》,声腔动人,嗓音优美,彰显着佐坝浓厚的人文气息和乡土情怀。
之后,文化站站长金宏平带我们参观文南词传习基地,向我们介绍佐坝孕育“黄梅戏的姊妹篇”“中国戏曲活化石”文南词的悠久历史。在对几名老艺术家和金站长的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这里拥有全国唯一一家专门演出文南词的剧团。松峦文南词剧团的老艺人都是从年轻时基于自身的爱好,热爱以及对祖传技艺的责任感,一腔热血组建了文南词剧团,数十年来,他们一直坚守在剧团中,为文南词保护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8月12日,团队来到群芳、兴成两大黄梅戏民营戏剧团进行调研,对群芳戏剧团团长汪方荣夫妇和兴成黄梅戏戏剧团团长陈慕春老先生进行了专访。
汪团长夫妇经营的兴成戏剧团活跃在山区、湖区、社区等各个地方,老剧纷呈、新戏迭出。可以说,他们的戏剧,宛若星星之火般,点燃了乡间田野的艺术之光,切切实实地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可这样的背后,是日日夜夜的辛勤付出,夫人说“困难的时候真的困难,白天演出、操持家务还要教孩子唱戏,到了晚上因为剧团很多演员文化水平有限,她还要仔细研究剧本分配角色,常常要忙到深夜”。
也正是因为这些守望,让黄梅传遍民间。2016至2019年,剧团招标成为宿松三个演出团体之一,成为了宿松民营剧团的“领头雁”之一。始于初心,成于坚守。兴许,这就是“传承”这份责任的具象表达:矢志不渝,水滴石穿。
在陈慕春老师的家中,我们又对兴成戏剧团的近况进行了专访。民团不比体制内的专业戏团,工资没有保障,需要不断的演出才能活下去。陈老师回忆:1984年,兴成成立之初,凭着一腔热血到各地演出,演一场算一场。直到1998年,他们才开始了商演,迅速在地方积累演艺经验,并终于在2015年抓住机会,出发到湖北江西进行了省外商演——因为反响十分可观,民众们都一致给予好评,兴成戏剧团便收获了大量受众,自此,剧团上下众志成城,开始了不间断的演出。春夏秋冬几十载,他们一直坚持为百姓们呈现黄梅戏最本真的一面,为老百姓创造着最美好的回忆。
守得云开见日出,2014年,政府工程招商投标,兴成也在2016年被安徽省文化厅选中,随即在政府的扶持下,成为了2800多个民间团体中的“龙头”——安徽省十大名团。
民间传承人、黄梅爱好者、剧团领头人,面对着缺资金,缺市场,缺人才的发展逆境,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他们坚守传承的身影。向你们致敬!黄梅戏民间的守望者。
合肥工业大学软件学院赴宿松“听黄梅戏唱响乡村振兴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责任编辑:尹梓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0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