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徐州7月26日电(通讯员姚佳柠)为加强对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的学习,2021年7月26日,曲阜师范大学 “新时代青年队”队员姚佳柠于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展开线下调研。本次的调研以采访和实地拍摄为主要手段,围绕“感受家乡变化”这一主题对睢宁县人民进行采访,最后由相关队员对采访时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分析。 2021年7月25日,实践队员提前准备好实践所需材料,并做好流程规划,同时也确定采访地点为人流众多的购物中心、环境优雅的公园以及队员家庭所居住的社区。7月26日,实践队员走访已确定的采访地点,以“感受家乡变化”为主题,采访了街边、邻里等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同时,由于疫情原因,实践队员连线身处各镇、村的友人出门走访,更广泛地了解了睢宁县不同地区的发展情况。 从调研结果来看,对于家乡的变化大部分年轻人的感受比较平淡,但中老年人的感受十分强烈,尤其是见证了睢宁县如何从以往的一穷二白到如今的高楼林立的众多老年人。跟随他们的回忆,过去几十年间的生活图卷在实践队员面前徐徐展开。四五十年代的时候,新中国建立初期经济并不景气,即使生活在县城里人们也吃不饱穿不暖。据被采访者回忆他们的上一辈仅能靠野菜充饥。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改革开放的影响才由沿海逐渐影响到睢宁这块内陆地区,人民的生活逐步改善,直至九十年代睢宁的经济情况才逐渐好转。据公园里一位随机采访的年长者所言,那时候的衣着,大都是打着补丁的上衣和裤子,仅有一条棉裤但要挨过整个冬天;那时候的吃食,是红薯、高粱面,没有精米白面这一谈;那时候的住宿,是雨天可以淹出老鼠洞的泥墙草房子,没有由一块块红砖堆砌而成的砖房子;那时候的出行,是有一条长长横杠的自行车。时间轴拉回至今,身上生虱子,去河里洗澡的岁月已经成为过去式,名为“三转一响”的聘礼已悄然消失,用粮票购买食物的计划经济年代也无人再提,桑葚和蒲棒作为零食的时光美好却易逝。当下的孩子们,是诞生在二十一世纪初的新生代,见证到的是睢宁的另一番面貌。这些年间,睢宁有了购物中心,油柏路代替了曾经的泥路,街上穿梭的变成了电动车和轿车,假日里人们会选择外出旅行,其下的镇、村也相继建立起了宜人居住的楼房、社区。睢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几十年来努力发展,在近年来跻身全国百强县,其发展不可谓不翻天覆地。难以想象,它曾经是一个穷乡僻壤,而现在在各个领域睢宁都有了可观的变化。于文化,它打出了“儿童画之乡”的美誉;于经济,他拥有了便利通行的高铁站,甚至徐州市的机场也坐落在这里。走在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乡镇的小道边随处可见“五年建造一个新睢宁”、“双千双百,撤县建市”的口号。家人们在广场上游戏,朋友们在商场里闲逛,这种种安逸平和的景象满目皆是。 可另一方面,要辩证看待这些变化,它们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在采访的过程中,也有人并不满意当下。他们认为在七八十年代甚至九十年代,人们的娱乐活动主要在室外:丢沙包、打梭子、捉知了等等。而当下的孩子却被困于书本和网络,近视、亚健康者比比皆是。昔日的睢宁县以农业为主,人们要么做农活儿,要么外出打工。现在睢宁不再以农业为主,工业迅猛发展起来,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率,这虽是好事,可同样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一位商场中的受访者说:“大概从九十年代开始,污染开始严重,就看不见蓝天了。”除此之外,睢宁还存在一些常见的城市问题:房价飞涨、物价涨工资不涨等等。 但现在,睢宁县正在调整改进,政府班子积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环保理念,经济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沿街有诸如“响应习总书记,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等有关环境保护的标语。这是一个好兆头,曾经牺牲环境换来经济发展的观念在政府的领导下改变了。现在,睢宁县护城河的垃圾正在被清理,两旁的绿植在显著增多,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当地学校的公众号上也出现了教师带领学生踏青拉练的情景。 共产党领导下,华夏遍地开花。睢宁是它自己,同时也是许多县城、地级市的缩影。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问题,可宏观看来,总体的变化趋势是正确并且值得赞扬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上升了。行走过几十年,变化已然偌大至此,期待它在以后的发展中不断改进,不断强大,不忘党的领导,不忘祖国的帮扶,产生更加巨大、更加美好的变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50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河南:唤起更多人关注、保护母亲河位于河南郑州的黄河博物馆建立于1955年,是我国最早的以黄河为陈列主题的自然科技类博物馆,是了解黄河的重要窗口。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博……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对于中华儿女来说,奔腾而来的黄河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更是一条文化精神长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黄河流域的文化艺术,对延续历史文脉……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一件草编致富助振兴讲述人: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黄河口草编火燠技艺第4代传承人张奎善我的祖辈都是做草编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每次下地干活回来都会寻摸柳条编个筐子啥的。看着一条条细长柔……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一曲箜篌飞入百姓家讲述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箜篌专业教师鲁璐“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箜篌是中……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一方砚台研墨衔古今讲述人:山西运城市新绛县澄泥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裴武杰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是其中唯一以材质命名的砚种。这一特殊材质来自黄……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黄河岸边“守艺人”,传承文化发新枝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沿线的传统工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日前印发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对深入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文旅为黄河流域引来“流量”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提出要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充分发挥黄河文化在推动民生改善、生态……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自古以来,黄河就享有“母亲河”的美誉,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摇篮。不过,黄河也有着诸多弊端,尤其是引发的洪涝灾害,给沿岸百姓带来了极大的损……
张晓阳 洛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