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稻壳秸秆成为农村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稻壳,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三千多万吨稻壳,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
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经团队集体讨论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为了深入调查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团队成员决定对农户、村干部等相关人员进行采访。2021年7月21日到7月23日间,团队成员在严格遵循各地防疫标准的同时顺利完成了在三个地点进行的线下采访。
7月21日团队前往黑龙江省绥化市青冈县,采访了多家种植玉米的农户。通过采访了解到,目前该县的秸秆处理方式包括就地焚烧、打包喂牛、送到发电厂发电等,但实际上大部分秸秆当前仍然是以焚烧处理的,农民为避免影响来年玉米的种植,尽管意识到了对环境的污染,但也很难杜绝。通过进一步走访成员了解到当地政府也在有意识的减少秸秆焚烧,采取了诸如拉横幅宣传以及禁止秋天燃烧秸秆的行动来减少焚烧秸杆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事实上,该种政策下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秸秆在田间堆放到春天最终还是逃不过被焚烧的命运。对于是否有更好的方式处理秸秆、被回收的秸秆会送到哪里,受访农民都一无所知。当前该县的秸秆处理方式,农户无利可收,并且很大程度的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7月22日团队成员以稻壳利用为中心话题在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采访了圩北村村委干部。通过田间走访团队成员了解到,该村除被大农场主承包的1500亩高标准建设田地,其余700亩仍然是村民生活用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为水稻和小麦,同时村内禁止焚烧秸秆稻壳。对于该政策村委干部表示,当地小麦秸秆、水稻稻壳的回收和利用是采取了即收还田的措施,确保稻物成熟收获后没有残余的废弃农作物,从而减少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情况。村委干部也对该项政策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解读,即国家为支持废弃农作物的合理处理,给予当地大型农场主和相关小型农民以20元每亩的政府补贴。小组成员介绍稻壳利用再处理的构想后,村委干部对公司收购的思路予以肯定支持,并表示以往的处理合作中,相较于收购价格,运输费用的高低实质上是农民更为关注的根本话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9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