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总结
(一)比较优劣势
首先,在实践中,阳产村面对疫情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在疫情有所缓解后,阳产村就相对稳定地恢复了发展。疫情之后,景区实施“金秋阳产、诗意栖居”主题晒秋活动以来,接待游客3.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0%。这给小队真实体验阳产村旅游发展状态以及村内生活提供了外部环境条件。
其次,阳产村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背景下,确实取得了一些自身的发展成绩,通过对阳产村发展过程与经验的研究,也有利于本次实践主题的研究,更对我们探讨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材料。
阳产村特有的文化景观与遗产为实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阳产土楼是徽州土楼的典型代表。阳产位于皖南山区的群山之中,是一个依山而筑的小山寨。这里由于地势高,交通不便,数百年来,山民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一个有其本身文化特色的古村,无疑为是我们实践的极佳地点。
最后,村内村民热情好客,通过对郑小河先生的采访,我们也了解到了村内的生活状况。对相关村委的采访也让我们更深一步体悟到阳产生活的改变以及发展的气息。
在劣势方面,实践队员对于阳产的具体状况初始并不甚了解,了解过程需要一定周期,可能无法做到极其深入。疫情防控的常态化下,也对小队的实践产生了一些阻碍。在短期的调研与采访中,无法真正深入地挖掘阳产的发展难题,不能进一步了解阳产的未来发展模式。我们对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对政治理论钻研得不深、不透,导致很多问题的表述可能不太严谨。创新性还有待提高,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问题前人已经研究过了,我们团队又来重复研究,等于做了无用功。问题研究还不够细致。例如阳产村的水系保护问题,由于技术限制,无法深入研究;农村土地改革问题,由于理论水平限制,无法深入研究等等。
(二)实践收获
1、对我们大学生自身的影响
首先,我们“失落乡土·同舟共济”阳产振兴实践队的队员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深入到阳产当地进行调研和走访,一方面让我们见识到了阳产村的秀美风光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增长了我们的见识,在另一方面,深入当地进行实地调研让我们积累了实地调研和采访的经验,有利于我们个人未来的职业发展,并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其次,实践队员们从网络、书籍和报纸报刊等多个渠道搜集到了阳产村各个方面的资料,在我们进行实地调研时,经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某些资料有一定的出入,这提醒我们在以后的社会实践和学术调研时,要注重获取第一手史料和资料,不可盲目迷信现有资料,要全面辩证客观地看待现有资料,严禁“拿来主义”;最后,阳产村的发展与阳产土楼的保护有利于激起我们大学生群体对于乡村振兴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我们努力学习,提高个人能力,为乡村振兴作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贡献。
2、对阳产土楼的影响
我们“失落乡土·同舟共济”阳产振兴实践队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有两个目的,首要目的是探索古村落的保护之路,并为此积极建言献策,以微薄之力为古村落的保护作出贡献;其次是探索如何管理和利用好古村落,使古村落能够凭借其本身价值创造经济收益,形成可供持续发展的优质循环。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在2011年阳产被定为地质灾害点,政府决定迁出村民,废弃村庄,而郑小河先生,也是我们此次采访的重点对象,出于“保祖屋、保小家、为大家”的朴素想法,积极奔走,保护土楼。最终,阳产土楼被保护下来,阳产的历史文化得以传承下来。
我们的社会实践很难说能对阳产产生什么实质性的影响,但我们的社会实践不能说对阳产的发展和阳产土楼的保护毫无影响,通过我们的调研,我们发现了阳产土楼保护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索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为阳产土楼保护提出了我们自己独有的见解。同时,经过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增大了阳产土楼的曝光度,增强了阳产土楼的宣传力度,有利于促进阳产发展特色旅游和加大对阳产土楼的保护力度。
3、对社会的影响
通过我们“失落乡土·同舟共济”阳产振兴实践队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了解目前阳产发展的问题,有利于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参与到阳产土楼的保护当中,同时,我们持续的报道也有利于社会各界了解阳产土楼的现状,从而增加阳产土楼的社会影响力,有利于阳产土楼未来的保护性与创新性发展。
(三)优秀措施与可借鉴经验
1、组织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在进行社会调研和采访前,我们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分工,明确任务细节,不可因组织工作下达的不及时和分配工作的不细化导致影响活动的整体效果。
2、实践态度和细节的重要性
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我们要端正好自身态度,要认真仔细负责地完成好自己的任务,不可浑水摸鱼。在进行采访工作时,采访者一定要谦虚谨慎,并且一定要用语礼貌,采访前要提前问好是否可以录音等细节,避免采访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冲突。
3、综合分析的重要性
在进行资料整理与结论阐述时,要以自身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为前提,结合各渠道取得的资料,综合分析,客观辩证的得出实践结论。
(四)问题与解决措施
1、发现问题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阳产村目前有175户,475人,但常住人口不到100人,仅50多户,且绝大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人,村内几乎没有年轻劳动力。究其原因有三,其一,阳产村是地质灾害县级地质灾害点,相对来说不太适宜人类的长期居住。据《歙县志》记载,“1969年 7月 5日,定潭公社阳产大队后山发生地裂和泥石流,冲毁房屋 50余间,死亡 1人,重伤 3人,轻伤 10人。1982年 6月 19日 21时,阳产村后山再次山崩,约 1.5万立方米泥石流向村中崩泻而下,毁房屋 12幢,水利工程 5处,小石桥 6座,水田 14.8亩,泥沙淤积河道、沟渠和道路,村后的裂痕长达 150米。”且每到雨季,地质灾害频发,据村委书记介绍,今年就曾转移人口100多人到深渡镇一个星期。于是年轻人往往会选择离开阳产村,去往更宜居的地方。
留守老人问题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沉重话题,是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发展农村公共事,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因此,我们必须切实关爱“留守老人”,真正使“留守老人”能够安享晚年,这既是促进农村和谐稳定的具体要求,又是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跟子女的长期分离,留守老人面临着严峻的生存质量与心理健康问题。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方式,子女供养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保障。但随着承担主要赡养义务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流,长期的两地分离使得外出子女无法为留守父母提供经常性的照料和关怀,家庭养老的基础受到了动摇,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留守老人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同时,农业生产、照看孙辈、人情往来等重负都压到了留守老人身上,导致很多留守老人的生活处境令人担忧。
第二,乡村特色产业不强,年轻人没有发展的空间。阳产村依山而建,平矿的 田地稀缺,多依靠周边的自然山体开垦,只能种植油茶、菜花等农作物。且阳产村到深渡镇只有一条崎岖的盘山公路,交通非常不便,不利于产品的大量储存和运输吗,产业链断裂不成体系,工商业难以发展。所以年轻人多选择外出打工,并在外地定居。通过走访村民我们了解到,当地居民以种植茶叶为主,产业规模小、生产链短,产业集群度低。当地旅游业也只是副业,给村民带来的收入很少,造成当地特色产业不强。产生这种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技术人才支撑不足。通过调查了解,当地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六十岁以上人口,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较少。务农人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农业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推广难,不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传统古建筑保护问题。通过多方走访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地土楼保护问题上存在明显问题。首先是政府层面并未重视当地土楼保护,当地土楼并未被确立为文物保护单位,因此政府并未把当地土楼当作文物看待,土楼的修缮多为村民自发出资。其次,普通民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缺乏认识。当地居民明码标价,声称土楼可以售卖,在采访当地司机时,司机直言“那些都是破房子”,种种迹象表明,当地人并不认可土楼的价值,没有认同感,自然外出的年轻人不会选择回来。
第四,阳产村的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虽然能满足最基本的水、电、网等需求,但村里没有医生,村民看病需要到镇里,没有学校,学生一般会去镇里或县里上学,没有任何娱乐设施,没有便利商店,生活必需品要从山下运到上山,这样的条件难以满足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五,阳产村的旅游业发展前景堪忧,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其一,旅游业管理混乱。据了解,从2018年开始,阳产村的旅游业由黄山市的黄山文化投资集团在阳产成立的延长公司负责。阳产村严格来说不是景区,公司与当地村民签订协议,不收门票,自行游玩的话是免费的,村民提供向导服务,一次30元。按照每月游客数的多少,公司给予村级经济相应的补助,每年从技术及创新调查大会来召开制定发布标准。另外公司会有相应的资金投入改善,包括对基础设施进行提升。除此之外就是农家乐,目前阳产村共有30多家农家乐,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以本地人为主,提供一个简单的食宿服务,而外地人主要通过购置村民手中的房产来开办农家。据当地村民介绍,本地人开办的农家乐多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发展很不景气,而外地人开办的农家乐,往往会出现宰客的现象。其二,缺乏配套的设施和产业,没有应有的特色。阳产村的旅游景点主要还是以土楼和绿水青山为主,在这方面,皖南各古村落都有层楼叠榭的特色建筑和秀丽的乡村景色,阳产村并不能从中脱颖而出。且阳产村的土楼几乎文创产业,文化价值没有被开发出来。
究其原因,第一,政府方面,由于阳产村旅游业并不发达,每年只有五一和十一黄金期旅游人数才会稍多,所以阳产村实际上扮演了一个“拖油瓶”的角色,政府既不能一刀切地将阳产村彻底铲平,也不愿意在它省上花费更多精力。第二,资本方面,外地商人来阳产投资只是为了利益,没有一个合格的监管,必然会催生出各种问题。第三,村民方面,村民缺乏资金、缺乏管理经验,所以农家乐难以发展。
2、解决措施
第一政府和黄山文投集团要主动挑起重担,对村内的旅游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不能仅仅满足于吸引资金;要发展文创产业,引进艺术家入驻,结合艺术家作坊和作品展览进行文创产品的发展,将基础产品和文化品牌结合,加大其宣传力度和文化价值体现,文创产品主要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宣传、展示、交易和记录反馈,发展线上输出渠道,互联网平台由县级政府提供,县里各个传统村落的文创产品由该平台统一发布;同时在引入资本的同时,对村民进行培训,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避免本地人所创办的农家乐为外地人所挤压。最后,要发展教育旅游,结合农业和文化体验发展生土建筑教 育、传统技艺展示、田园艺术、农耕体验、旅行摄影以及晒秋等民俗活动,创意 产业主要由艺术家、村民和外来文化爱好者共同参与,以此来吸引广大的学生群体。
第二要传承土楼群的建造工艺。传统土楼营造匠人与泥水匠、木匠一样, 全靠师徒传授, 自学成才。土楼的形制、样式与造法等统统都装在泥水匠、木匠等能工巧匠们心中, 至多在动工之前画一张不成比例的草图, 征求楼主们的意见, 比如房间太大还是太小, 数量够不够;厅堂、楼梯、窗户与房门设置是否合理, 等等。经充分讨论, 双方都认可了, 便可选择良辰吉日正式动工。土是土楼最基本的材质, 它的好坏决定了整个上层建筑的质量。村民就地取材, 在山中寻找当地红土, 这种土黏性极好, 并且要干湿适中:太干了, 无法粘结;太湿了, 墙立不起来。
受徽派建筑的影响, 土楼最底下一层也用石头垒砌, 以防雨水打湿墙体。村民用木板做成高约一尺、长约两米的模具, 安放在砌好的墙基上, 然后把泥土往模具里倒, 边倒边用木做的工具 (一般用杂木做成, 一头圆、一头扁的楔形木锤) 一上一下用劲地筑、锤, 一般中间用圆的那头筑, 边角用扁的那头筑, 等到全都夯结实了才能把模具拆下来。有时为了使墙更结实, 在倒土时会往里边添加一些木头棍子。在筑到第二层时, 墙体与墙体之间要埋下搁楼板的木梁。木梁下一定得垫许多木棍, 以增加它的承受力。到了二层以上, 有一道特殊的工艺, 有经验的老师傅用马步站在墙上, 用筑墙工具楔形的一头, 使劲拍打墙体。如果整个墙体是晃动的, 那么墙就不会倒塌, 如果墙不动, 那肯定是墙体歪了, 必须修正。一般的土楼比较粗糙, 是因为缺少一道工艺——将筛下来极细的黏土, 用手掌起劲抹上去, 然后用一个形状与洗衣服的棒槌相似的木锤, 使劲拍打, 一直拍到非常光滑平整为止。土楼出檐一般在1 m左右, 防止雨水将土楼淋湿而导致土楼倒塌。
第三,提高乡村治理水平,促进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基层组织作风建设。基层干部要解决好农村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需要不断增强乡村治理能力,转变工作作风。在面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问题时,切实把中央的精神落到实处,为百姓干实事干好事。二是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加大对基层干部法治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民主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意识。三是加大乡村振兴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向村民宣传国家各项政策时,进行合理引导,让群众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同时,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奋斗,实现生活富裕。
第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激发内生动力。一是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等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二是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比如因地制宜发展茶叶种植,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升级。三是以品牌意识拓展市场,将当地阳产土楼的名号亮出去,从而吸引游客,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
第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发展农村经济。坚持增加民生投入,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在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础上,美化村容村貌。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的同时,注重发展农耕文化、乡愁等精神产品,打造生态宜居的好环境。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加大对农业新业态的投入,推动农业多功能拓展,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健康农业、快乐农业等,使农业成为人们追求幸福的新产业新业态。
第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振兴技术人才。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一是加强农业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二是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引进农业科技人才,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生产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三是鼓励返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三新”农民创新创业,使他们成为带动农村发展的生力军。同时,进一步细化扶持返乡创业的相关政策,为返乡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
第七,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助推徽商不断走向强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当始终把农村经济作为重中之重,尤其是注重发挥文化对经济的助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初步走出一条适宜山区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比如积极弘扬茶文化、发展茶产业。
第八,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打造“有颜值”的新乡村。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徽州人重要的生活理念。历史上,徽州就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习俗养成,就有“永禁泥沙垃圾入河,违者罚银三两”的乡规民约。近年来,当地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山洪后大量种植植被,积极改善当地环境。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应当长期受到重视。
第九,地质灾害是阳产村振兴和土楼保护最大的拦路虎。如果想要振兴阳产村,亟待解决的就是地质灾害问题,政府要尽可能地对山体格局进行整体规划,做到规范化和科学技术管理,将自然的因素降到最低;其次,当地气候温和,有充沛的雨水,可以充分利用夺土时毛栗、茶树、菊花及山核桃等经济作物,统一规划山林种植形成规模化的经济林园,通过对自然要素的塑造来寻求经济新增点。同时将传统农业和精细加工 相 结合,由专业人才对村民参与的农耕种植和畜牧养殖进行技术指导,提高基本产 品的产量和效率。更重要的是,将村民有意识地组织起来,对产品进行集约化的处理。最后,要继续发展文化教育,让民众认识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保护文化遗产的责任,同时鼓励农民返乡创业,支持大学生回乡创业。
参考文献:
[1]陈刚,秦晗,陈帅.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古村落保护更新策略研究——以阳产村更新改造为例[A]. 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土木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及其工程应用交流会论文集(下册)[C].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工业建筑杂志社,2019:5.
[2]刘彦随.中国新时代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J].地理学报,2018,73(04):637-650.
[3]姚子刚,庞艳,杨岭,郭玫君.徽派土楼群落:歙县阳产古村价值分析[J].规划师,2018,34(02):151-152.
[4]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5]朱雷. 另类徽州建筑—歙县阳产土楼空间解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6.
[6]朱雷,刘阳.另类徽州建筑——歙县阳产土楼特征初探[J].建筑与文化,2015(11):122-123.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40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