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平凡孕育伟大,劳动创造价值

来源: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者:云与风

今年的七月别有一番滋味,今年的七月最是灿烂。

回顾为期7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语言一一描述。

走进农耕博物馆,探寻历史的痕迹。

当我们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实践第一站——唐昌镇战旗村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澎湃。这里藏着许许多多的农耕记忆,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看到村口的展览牌,我感受到了一个村庄的脱胎换骨;走进村庄,我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次的参观让我见识到了我们过去的农耕历史,大开眼界,一件件过去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东西,摆在我面前的时候那种感觉是非常奇妙有趣的,我希望能够在今后生活当中让自己去学习,多多去接触,见识到一些有趣的文物的时候我就会感觉非常的奇妙,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在这个过程当中去吸收学习,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抱着学习的心态,这就是现在我对自己的一个态度。

通过参观农耕文化博物馆,我意识到了我们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参观博物馆一行真的也让我感触良多,我是一个喜欢文化的人,我们就应该主动去了解我们的过去,我们只有了解了过去,才能更好的去面对未来,参观博物馆能看到我们历史的兴衰,当看到我们的文化结晶的时候,心生敬仰,我当时站在展厅里面似乎感觉永远都欣赏不够,有些构造复杂,外观精美的文物让我咂舌,感叹古代的能工巧匠手法之精妙,这是我们先人的智慧,只有见识过了才能知道那种手艺之高超。每一件文物都是有生命的,它们见证了我们的过去,在历史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见证了兴衰,然后存留至今,这次参观农耕博物馆让我也明白了很多道理,虽然我与这些文物只有一面之缘,但是这一面之缘却让在我脑海中深深的扎下了根。

融入大自然,感受劳动之艰辛。

告别喧闹的大都市,兴高采烈的踏入恬静幽闲的小田园,耳边不再是杂乱的噪音,匆乱的脚步声了,取而代之是和谐的自然音律:悦耳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浸润在自然的怀抱中,尽兴的享受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和风细雨……马克思曾经深刻阐释了劳动与美的关系:“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中华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劳作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形态,蕴含着劳动的奋斗之美、和谐之美、创造之美,是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资源。走出博物馆,保留农耕文化印象,我们决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农耕劳动之旅。我们联系到了成都市新都区新东社区梦溪田园,在负责人的指引下,我们包揽了清除田园所有预留地杂草的工作。在田间劳作的过程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朴素、真诚、热情、勤劳的农民爷爷,他说农耕劳作是不能丢的,每个人都要吃饭的,没有农耕,哪里来的粮食。

7天如白驹过隙般划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了,但社会实践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永不磨灭,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说起我们这些大学生,空有书本知识,到基层锻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缺乏实践经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的机会,我们抓住这次机会,去经受风雨,见识世面,增长才干,以实际行动去服务社会。在人际交往方面,我通过“多说、多学、学讨论”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并且锻炼了自己的胆量,训练了口才。“三下乡”实践活动好比一面镜子,你能从中找到你的亮点,也能从中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在这几日的短暂相处中,结队伙伴的勤劳、睿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个七月,收获的季节,我满载而归,不虚此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8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

参观宿松县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为了传承红色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促进自我提升、培养爱国情怀以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月10日,我来到了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参观宿松县博物馆。图…… 何烁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

电气学子三下乡:返乡分散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年担当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7月10日至8月10日,安徽工业大学“学习百年党史,凝聚青年力量”电气学院赴红色基地新虎团队开展了…… 电气学院赴濮塘镇新虎团队 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

“币”上游景——基于人民币景点的个性化XR旅游服务新启航项目概述我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生态,为“文化+科技”的创新实践提…

公管学子助力校地共建,志愿服务温暖人心

本周,公管院学子继续深入橘子洲街道湖大社区、师大社区和新民路社区参与校地共建社区助理志愿活动,为社区居民带来了实实在…

表彰树榜样 进步砺前行 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学生表彰典礼

为充分彰显优秀学子的卓越风采,发挥先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励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4月2日,文学院参加聊城大学…

最新发布

深入田间地头劳动,践行农耕传承使命 —— 四川学子诠释“劳动最美丽,奋斗最幸福”
“最近时常下雨,耽搁了除草,看着辛苦种下的红苕被一天天长密长高的杂草覆盖,影响了红苕的生长,我们都很着急!”梦溪田园负责人张主任在电话里急切地说道。为配合梦溪田园社区农田除草翻土工作,同时让实…
西农学子三下乡:以宝塔山为起点,深刻理解党的艰苦奋斗时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7月7日电(通讯员张欣雨樊博源伍泽昊)7月6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赴陕西延安革命遗址调研团以宝塔山为起点,开始了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实地考察和调研,本次调研以探索关于在延安…
走进农耕文化,领悟人民智慧 —— 石大化工实践队参观天府农耕文化博物馆,感受自然与历史的
农耕文化,是人们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它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化之一,也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文化之一。农耕文明集合了各民俗文化为一体,形成了独特文化内容和特征,是世界上存在最为广泛的文化…
甘肃学子三下乡:喜迎百年华诞,习承红色精神
为庆贺党的百年华诞、铭记红色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7月21日,西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赴甘南临潭“乡村振兴,青年建功”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会议纪念馆(即苏维埃旧址)接受党史学习教育…
炎炎夏日东湖观鸟
7月3日,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武汉东湖鸟类调查小组在东湖景区继续进行鸟类多样性的调查。这一天的鸟况极差,天气潮湿闷热,并且在调查中途遭遇了大雨。由于小组所有成员都没有携带雨伞,因此整个小组只能…
“明旧知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 石大化工学子探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
2021年7月3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去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旨在进一步了解农耕文化,明确传统农耕农业与现新型代农业之…
节水护水,共建美好家园
2021年7月20日,实践队队员为研究现目前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正式开展“节水护水”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解当前的水资源现状,宣传“节水护水”行动,实践队成员走访了居住地社区,在此过程中,成员们积极讨论,…
节水护水,建设美好家园
2021年7月20日,实践队队员为研究现目前中国水资源的现状,正式开展“节水护水”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解当前的水资源现状,宣传“节水护水”行动,实践队成员走访了居住地社区,在此过程中,成员们积极讨论,…
“明旧知新,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石大化工学子探访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
2021年7月3日,西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劳动精神”暑期社会实践队去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进行参观学习,旨在进一步了解农耕文化,明确传统农耕农业与现新型代农业之…
茶旅结合,寻发展计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以民俗、农家乐为主体的乡村旅逐渐发展起来,广泛受人们的好评与偏爱。一些地区积极探索乡村旅游开发建设模式,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对于产茶区来说,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