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特殊的一年,在这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为了加深对党的红色历史文化和先辈们光荣事迹的记忆,牢记中原大地上流淌着的红色血液,传承先辈们的革命精神、时代精神、大局意识,河南科技学院文法学院开展三下乡活动——寻访先辈足印,开启我辈寻根之旅。
本期主题为:感受先辈足迹,学习先辈精神,传承先辈革命精神。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先进的精神,这种精神源于每一个普通而有信仰的人,这种精神成为了推动社会前进的源动力,支撑民族前行的生命力,引领着无数人战胜苦难、追求理想,勇敢无畏,不懈创新、勤勉开拓。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以一场寻根之旅来寻访先辈足印,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 。
碧沙岗公园位于郑州市建设路中段南侧,是河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1922年4月开始的第一次直奉战争中的奉系赵倜与直系冯玉祥之战,1926年直奉军阀间开展的“中原大战”,郑州都是鏖战的沙场。在这两次大的特别是第一次的军阀混战中,冯玉祥部伤亡众多,损失惨重,举目疆场“枕藉白骨累累”。1927年4月,冯玉祥接受了共产党人李大钊“出兵西安,会师郑州”的建议,亲率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出潼关,进军中原,收复京津。1928年春,战争结束后,进驻郑州,安营屯兵休养。碧沙岗陵园建成以后,冯玉祥在郑期间,每逢星期日必到烈士祠“行致祭礼,并到墓园躬自添坟”。冯将军演讲、训话时,每每以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盛赞北伐阵亡将士的献身精神,他说:“此辈英武健儿,虽暂埋于黄沙碧草,然日后威名万里,青史千秋。”冯玉祥还要求所属部队,只要到郑州必须到碧沙岗祭奠烈士,以“激发革命情绪”。
从踏进碧沙岗公园开始,走在一块块充满历史气息的石板上,我的心里满溢着按压不住的澎湃心绪。望着高耸的石碑,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年轻而坚毅的脸庞。此刻四周呈现出一种宁静、安详的景象,我深深地感觉烈士们仍在静默地守护着我们。虽然烽火弥漫的年代已经过去,但是革命先辈们英勇的爱国精神却永远屹立不倒,我们永不能忘却。循着他们走过的足迹,我们探访他们留下的红色记忆。这个充满红色文化的公园里,这样一座巍峨的烈士纪念碑不仅是一段沉甸甸的历史的缩影,更是那个觉醒年代里人们心中永远燃烧着的信仰的反映。虽然英雄已经远去,但是他们的事迹永远牢记在我们的心中。人们仍在缅怀先烈,他们从未在我们心中消失。如今,人们踏进碧沙岗公园,循着充满革命先烈事迹的红色足印,在鲜花之中,看到不同年龄段的人们(老人、青年、孩子)都循着先辈们的足印,学习先辈们的事迹,我们不禁感慨,这场寻根之旅意义重大。小女孩手中扬起的那面国旗,在烈士纪念碑前迎风飘扬。我想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看到今日之中国,胸中必然也激荡起了汹涌澎湃的心绪。
走过碧沙岗公园,我们来到了中原大地的另一地标性建筑——二七纪念塔。
二七纪念塔全称郑州二七大罢工纪念塔,为了纪念发生于1923年2月7日的二七大罢工而修建,位于河南郑州二七广场,建于1971年,钢筋混凝土结构, 是中国建筑独特的仿古联体双塔,它是为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物。
人们常说:“没到二七塔,就等于没到过郑州”。可见作为郑州红色地标建筑的二七塔,对每一个河南人来说都意义非凡。二七塔之于郑州,不仅是一座城市地标,更是一种精神和传承。我们将其称之为——“二七精神”。在二七塔的的照耀下,在二七精神的引领下,我仿佛看到了百年前春桥旁的工人们,他们一面高喊着“头可断,血可流,绝不开工”的口号,一面顶着枪林弹火坚定前行,直至英勇就义。这一切无不在昭示我们——中国工人阶级身上具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百年过去,无数河南人在“信仰坚定、忠诚为民、勇于斗争、担当奉献”的新时代二七精神引导下,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他们以一个个小我之力,凝聚为中华民族团结之力。
从小我们便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今天我们踏着先辈们的足印,终于来到向往已久的承载着先辈们先进事迹的红色地标面前,它不似沉淀已久的老课本散发着腐朽的味道,更似新生的阳光温暖无比,生机勃勃。我们走在其中,仿佛在连接过去与未来。生活在不同时期的一代又一代人,不懈奋斗,不怕牺牲,吃苦耐劳,无私奉献,勇敢无畏。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在传承前辈精神中筑牢信仰之基,从他们手中接过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接力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77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