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以来,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秦岭生态保护的大背景下,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岭南先锋·生态秦岭”秦岭南麓地质灾害调研社会实践团依托自身专业特长,长期探索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关系,开展“青春领航•筑梦乡村”秦岭生态环保专项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赶赴秦岭周边地区,深入调研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的现状关系,分析国家政策举措,依托专业为秦岭生态保护发展建言献策。2021年7月19日,在副院长郭鸿和辅导员王博带领下,秦岭生态环保专项商州区实践团对夜村镇刘一村312国道滑坡点进行地质勘察及相关数据的测量。
商州区地处陕西省东南部,秦岭南麓,丹江源头,介于北纬33°38′—34°11′,东经109°30′—110°14′之间,商州地貌属东秦岭山地地貌重要组成部分,结构复杂,是一个中、低山为主体的土石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主要山系,西北部有秦岭主脊通过,北有蟒岭横亘,南有流岭逶迤,中有熊耳雄踞,构成北西南三面高崇,向丹江河谷倾斜的趋势。
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刘一村312国道旁的滑坡处,此处滑坡位于北纬33º44′7″,东经110º10′29″,海拔高度约为695m,总体呈正南走向。滑坡长约150m,高约50m,倾角约60º。此处滑坡发生时产生了较大的灾害,将312国道直接掩埋,导致当时交通堵塞。经过挡土墙泄水孔反滤层和抗滑桩的工程治理,设置反滤层后渗透水流出时就带不走堤坝体或地基中的土壤,从而可防止管涌和流土的发生。反滤层常设于土石等材料修筑的堤坝或透水地基上,也常用于防汛中处理管涌、流土等险情。隔离层在建筑业构造做法中通常指地面和屋面部位,处于防水层和结构层之间,其作用是减少结构变形对防水层的不利影响。而抗滑桩则是利用抗滑桩插入滑动面以下的稳定地层对桩的抗力(锚固力)平衡滑动体的推力,增加其稳定性。当滑坡体下滑时受到抗滑桩的阻抗,使桩前滑体达到稳定状态。
滑坡在丘陵山区较为常见,这是生态环境薄弱点发出的信号,对于这类地质灾害我们不能预见和避免,但作为土木工程与建筑相关专业的学生,我们有责任与义务,用所学融入实践,为“绿水青山”护航,为生态振兴助力。
知行合一,学有所得,行有所获。保护秦岭生态环境,让绿水青山代代永续,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秦岭生态环保工作时的指示精神,勇做秦岭生态环保卫士,把环保责任放在心里、抓在手中、扛在肩上,为建设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付出最大努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4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