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上旬,响应学校关于暑期社会实践的倡导,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朱启欣、刘子荷、张小雪、郭子源迅速集结成组,而后心理学院陈琳昕、马雨萱,及同校同学杨辰瑶、孔泽楠陆续加入到队伍当中。六月十日,队伍正式集结完毕并展开线上会议讨论确定实践主题、名称等事宜。郭子源、王镓茵、朱启欣、刘子荷等同学逐一提出自己的看法,最终结合可行性、创新性与切题性,朱启欣同学提出的“中国特色村村民对本村发展特色认同感”这一提议最终被确定为团队的社会实践主题,朱启欣担任本团队负责人。
在随后到来的暑假,团队成员回到自己的家乡无法进行线下讨论,因而转为线上会议。团队分别通过三次线上会议确定了线下实践的地点分别为南京大塘金村及苏州青蛙村,实践形式为问卷与采访相结合,由刘子荷负责南京小组的线下实践,朱启欣担任苏州小组负责人。
七月中旬,“心乡怀袖,路远致之”中国特色村寻访实践团的刘子荷、马雨萱、孔泽楠同学来到南京双塘社区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在前期做好充分准备,编写好问卷及采访问题的前提下,为期两天的线下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第一天团队成员采访了当地的一位老党员,他向我们组员介绍了大塘金村的发展特色及发展历程,解答了组员关于大塘金村所遇到的挫折、未来的发展期望等疑惑。第二天,团队组员先是采访了一位农家乐老板,接着在街边随机采访两位村民,询问了他们对于村子发展情况的看法和未来发展的建议。这些村民站在老百姓的个人立场,对乡村振兴的现状做出了一些全面的分析,首先是基本肯定了以旅游业为特色的发展模式为乡村带来的变化,但同时,他们也指出,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停车场缺少,商业街建设半途而废等问题。团队成员将村民提出的问题反馈给老党员及他的同伴,老党员先是对一些负面评价表示理解,但同时也强调旅游业特色为乡村发展带来的切实帮助,对乡村振兴的未来仍持有积极态度。
在收集了足够数量质量的线下材料后,实践团转入线上工作,全组队员分为文稿组与视频组,分别进行进行新闻稿的写作与短视频的输出等。目前中国特色村寻访实践团已经成功在多彩大学生网发表了两篇新闻稿,期待不久的未来还会有更多成果的展示。
暑期“乡村振兴”主题的社会实践进行至一半,我们已对现有较为成功的特色产业发展村庄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承认特色产业对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的同时,我们也不可回避的发现村民对特色产业仍有较为谨慎的认同感。但这并不会让我们灰心,只要从政府到村民,从上到下一心为乡村的可持续良好发展,相信特色发展乡村振兴的事业仍未来可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24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