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以阳产土楼为核心,以采访和摄影为主要方式,综合探究了阳产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现状,以期探索出一条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古村落保护与利用之路,此行收益颇丰。
到达我们此次社会实践的驻地后,我们并没有急着去阳产村一探究竟,而是先探究了一下深渡镇上的徽派建筑,途中,我目之所及,是安稳幸福的乡村生活:眼前看到的,是几位老翁在庭中对弈,耳中听到的,是远处二胡的悠扬曲调,孩子们开心的在空地上奔跑,街坊邻居自在悠闲的串门聊天。这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大同生活啊!不知为何,我深深的被此情此景所感动,百年来,中华民族遭受了无数的苦难,无数先辈前仆后继,所期望的,无非是给人民一个安稳幸福的生活,我们今天谈乡村振兴,无非是想让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待到第二天来到阳产村里,我终于亲眼见到了原来只在照片之中见到的阳产土楼,据资料记载,这里的土楼全部“就地取材,以青石筑基,开山取土、夯筑成墙,伐木建梁、采竹为筋”,亲眼所见,仍觉震撼,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可见一斑。在采访被誉为“阳产土楼保护第一人”的郑小河老人时,我们了解到,明末清初时,郑氏家族迁徙到这里,是第一百系,,孟柳公时期的事情,到郑小河老人这一辈,已经是第一百一十五系,阳产村村民的祖宗是郑氏一百系,而阳产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二系了,郑氏家族在阳产的历史大概就是五百年,数百年来,村民们就地取材,采周边青石铺路架桥,取红壤木材筑巢而居,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渴饮山泉,饿食五谷,种植了多种农作物,子孙延续。流年之中,形成了鳞次栉比、错落有致、质朴壮观的土楼群。谈起土楼保护的现状,老人显得有些无奈,当年老人不辞辛劳,积极奔走,换来的是改变了阳产土楼处理的方式,由原来简单粗暴的一刀切的拆迁,到现在发展农家乐旅游,老人已经尽自己的全力,保住了阳产土楼,但对阳产土楼未来的开发,他心里却没了底,目前,阳产村民,政府和旅游开发公司在阳产土楼的保护中扮演了三个不同的角色,阳产村民有着朴素的保护祖屋的想法,但他们也向往山下舒适的生活,旅游开发公司想要深入挖掘阳产土楼的旅游价值,但对土楼的保护措施做的仍然是不够到位,政府方面,出于保护古村落的政策方针,政府支持保护阳产土楼,但为了提高阳产地区人民的安全水平和生活水平,又期望阳产村民能够迁徙至山下的深渡镇中。三方都有保护土楼,开发土楼的愿景,但各自之间又有一些利益上的矛盾,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阳产土楼的保护与开发,阳产将来的路怎么走,阳产土楼应该如何保护延续下去,仍是值得我们思索的问题。
胡适先生曾经说过,“走进一个村庄,就会翻开一页历史;随意踩着一块石板,就可能触动一个时代。”中国的农业文明源远流长,每一个村庄都有可能是乡村传统文明的载体和源头,我们要真正理解乡村振兴的意义,更好的保护好像阳产这样的古村落,让中华传统文化延续下去,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32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