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有诗“南浦三寅凉玉箫,风雨归舟过独桥。万千粉桃连天处,飘出罗敷农桑谣”,所描写的是位于浦东新区东南部赵桥村的桃园风光。大团镇的水蜜桃久负盛名,历史上,赵桥地区就以种植桃树而闻名。
2020年7月3日,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南汇区赵桥村8424西瓜基地和水蜜桃种植基地。不言而喻,现如今我国乃至全世界的水质污染都非常严重,因此,此行的主要目的主要是探寻赵桥村的水质和农业用水情况,希望能够以浦东新区的赵桥村为例,以小见大,找出普遍规律,从而探寻水质优化方向,帮助更多的地方寻找改革的方向。
赵桥村远离市区,进入基地后,多的是白墙红瓦的老房子,临近乡村小路的长河和两旁的柳树,迎面而来的风夹杂着果园的清香都令人心旷神怡。河流贯穿,可见当地的灌溉水源非常丰富。
实践团队首先采访了当地出名的种植户唐先生。他是南汇8424西瓜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实践团队参观了唐先生所负责的农田,据唐先生所说,农田的日常浇灌大多来自于当地的河水,但当到了需要喷洒农药的时候都是用的自来水,因为河水中有大量的虫卵和各种污染物。水蜜桃在成熟阶段,不仅需要用一层纸包裹住以防动物昆虫的侵袭,还对于环境有十分苛刻的要求。自来水比河水干净得多,因此,唐先生选择使用自来水,否则稍有不慎,产量就会大幅下降。
随后,实践团队采访了当地的果农。一位种植水蜜桃的奶奶非常热情,带着当地本土的上海话与我们沟通。采访这位奶奶是因为奶奶坐在家门口,摆着种植的水蜜桃,等着路人的购买。通过团队与奶奶的交流,了解到她平时用于灌溉桃树的水大部分来自于附近的河流,通过水泵将水从低处引入田地。在浇灌和稀释除虫药水时会使用到家中的井水。除此之外,当地果农的经济来源大多是通过把种植的水果卖掉而得,然而走过乡间小路的人少之又少,更何况,水蜜桃并不是一年四季的水果。
下午时分,实践团队拜访了当地的村委书记。在与书记的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当地的南汇水蜜桃的生长,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灌溉的水质、时机和水的数量。当地农业灌溉用水根据灌溉区域与河流的距离主要分为两种,距离较远的使用井水,而较近的使用分流河水。其中井水来自地下水,质量一直很好。同时,河水质量这几年进行了妥善的管理,例如,将腐烂的水果规范化处理,不再丢弃在河水中,从而大大提升河水质量。
书记表示,河水水质的提升离不开严格的监管和定时的垃圾清理。可见,政府在为水质情况作出调整和改革。通过这20年来的努力,农民转行做了果农,不仅田地大大增加,收入也翻了数倍。
与此同时,实践团队分别取了3家农户的灌溉用水、两条河流水以及一份稻田水带回学校进行定性分析。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队了解了关于水质的情况。如今,浦东改革开放已过去三十年,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使着浦东的农业。但在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同时也要关注农业用水的水质是否在不断提升。团队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不仅仅能够探寻水质方向,更能够为当地提供更多的关注度。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232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