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百年党史”宣讲团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鸭兰村采访该村老党员马茂仁同志。马茂仁,1990年入党,1990-2008年任鸭兰村副村长、村长和党支部书记等职位。
马茂仁同志最初是人民生产大队队长,负责农村农业生产保障方面的工作,教授村民养蚕的知识以获得营生的收入。但鸭兰村自古以来积贫积弱,单纯依靠农业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村民只有依靠农业生产、家庭副业和村办企业三条路径一手抓,才能勉强维持家庭温饱。马茂仁在牢抓生产的同时,积极兴办淀粉厂用以民众缓解生存压力。
鸭兰村在基础设施方面也非常落后,90年代甚至还没有自来水供应系统,马茂仁同志在村长生涯中主要干了三件事。第一,建造鸭兰村的第一座桥——鸭兰桥。鸭兰村之所以以鸭兰为名,暗喻村中交通建设落后,只有鸭子可以通过水面出行,村民则不能使用自行车出入。鸭兰桥的建造沟通了河道两岸,方便了居民的日常通行。第二,扩宽主干道路。将原本三米宽的道路改造至如今为的五六米,有利于现今鸭兰村公交站点的设置和排布。第三,修建中共鸭兰村旧址。中共鸭兰村旧址战中详细地展示了鸭兰村党支部诞生、发展、壮大的艰辛历程,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游客前往鸭兰村,了解革命往事,赓续红色底蕴。
这三件事得以落于实处,离不开每家每户每户的支持。马茂仁同志多次召开党员大会、组长大会和代表大会,给每个村民作积极的思想工作。他提到,鸭兰村的发展,第一离不开的就是群众,鸭兰村民众是非常团结的。去年疫情突发,许多在外工作的村民主动提供防疫物资和储备用品,留在村里的村民自发担任志愿者。
马茂仁同志十几年来始终关注鸭兰村的经济发展,虽现在本村一年的总征税不到百万,但民众的生活水品确已大幅度提高。而在红色教育宣传方面,老人谈到还有较大缺漏。2000年,区委区政府召开农村工作会时,询问马茂仁爷爷鸭兰村为何为革命老区,他难以回答。在经济落后的年代,人们大抵无心思想上的宣传教育。现在,在近些年来的党史学习思潮的影响下,红色根脉早已成为村干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爷爷殷切寄语年轻一辈村干部,不要前怕狼后怕虎,一定要做好工作,不可半途而废。
图: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百年党史”宣讲团
文:浙江工商大学东方语言与哲学学院“百年党史”宣讲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16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