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科技学院启仰宣传组2021年7月26日讯
通讯员:王兰婷 黄希
为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那柳村各方面的情况,湛江科技学院启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一同采访那柳村已退休的村委会老党员工作者——韦珠文。在采访老党员韦珠文时,启仰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又对那柳村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了解到1955年前的那柳村全村人口仅有600多人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如今那柳村全村已有两千余人,解放初期村里的房屋大部分是黄泥墙茅草房只有极少数是瓦房;1978年改革开放后全村基本改造成为瓦房;2010年那柳村虽已建有文化楼,但都只建了有一层,建有两层楼的数量十分少,仅有十几户,与其他村庄相比仍然比较落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睿智的村民发现种植富贵竹的收益十分可观,由此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许多村民们通过种植富贵竹,获得了可观的收入。在此后的四、五年里村内的二层楼数量不断增加,将近有200栋。随后越来越多的村民意识到了种植经济作物所带来的好处,也积极的加入到了种植行业中去,老党员韦珠文也正是凭借着种植甘蔗将自己的三个孩子送进了大学的殿堂。现如今那柳村村庄规划完善、布局美观、巷道整洁、楼房座落有致、美丽宜居。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在公社化时期,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均比较落后,那时并没有农药,种植作物只能使用66粉用于除虫,因而每亩稻田的年产量只有300多斤。袁隆平杂交水稻试验成功后,政府大力鼓励村民们种植杂交水稻,为此还设置了奖励机制,收成多有奖励,多斤多补,村民们积极响应,种植杂交水稻的效果也十分显著,产量大大增加,每亩稻田的年产量可达600多斤。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各式各样的化肥也随之运用于农业生产中,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杂交水稻的产量,而且使村民的集体收入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越来越多人加入到了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其中“贰拾叁都”的老板韦洪正是其中代表之一,他将“先富带动后富”的理念以实际的行动表现出来,为那柳村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带动了那柳村经济发展,为实现那柳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村委收整土地开展“贰拾叁都”项目的乡村振兴工作时,老党员韦珠文表示自己是第一个支持的,自己的田地都已承包转让,大部分的村民也都愿意将土地承包转让给“贰拾叁都”项目,只有部分种植富贵竹的农户,因为土地转让费与种植富贵竹所获得的经济收入难以相匹配的原因还未同意转让。但村民们对于“贰拾叁都”项目的规划都持支持态度,并希望该项目能够真正的让那柳村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最后,老党员韦珠文还为我们介绍了遗经第——原是民国小学学堂现今是专门用于记载有文学、有才能、有贡献之人的地方。遗经第建于民国19年,1930年,现经23世,原是民国小学学堂,共有三间房间,中间的大房间是供学生上课用的教室,旁边的俩个小房间则是供给教师休息的地方。该学堂在民国曾经出现过2名国学生,是湛江市那个时期少有的民国国学生——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老党员韦珠文的小学时也曾在这里接受过教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学业有成的老党员韦珠文在此学堂担任教师一职。1978年这座小学堂被搬迁至那柳村小学。如今这所学堂被改为遗经第,文学、才能的人,有贡献可以列入遗经第之中,进入遗经第是那柳村所有有才能、有文化之人的梦想,因为名字一经列入遗经第,便能够名流村史。
退休不褪色,余热映初心。老党员韦珠文虽已退休,但在采访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他对那柳村的了解,以及他对那柳村乡村振兴的关注。相信那柳村未来定会更加美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003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