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安徽大学“探寻党迹,聆听回响”小队成员范梦雅为了解共同富裕政策在乡村贯彻落实的情况,来到了颍上县慎城镇范拐孜颍上联力玻璃有限公司进行走访调研。
颍上县范拐孜,一直以来,这里都处于贫困状态。这里的人们多是以务农为主,也有许多青壮年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村子里面多是留守儿童、妇女与老人,致富之路一直十分艰难。2017年2月9日,颍上联力玻璃有限公司成立并在范拐孜设玻璃厂,这是村子里的人自己创办的企业,也是范拐孜人民开始慢慢地走向共同致富道路的敲门砖。
玻璃厂为范拐孜人民经济发展的提供了新方向。通过本次实践,范梦雅同学了解到玻璃厂主要招聘的是范拐孜的村民,据观察,厂子里现在的工人以30岁到40岁年龄的工人为主。可见玻璃厂的建立不仅为范拐孜的人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挽留住了一部分原本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同时这也是在这样一个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农村家庭生活模式中开发出了一条新道路。家庭妇女不再像以前那样局限在在家领孩子、操持家务,她们也可以在兼顾家庭的同时走进工厂,凭借自己的能力赚钱养家。这个新建设的玻璃厂仿佛是一个新的大门,带领范拐孜人民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玻璃厂的设立也有利于脱贫攻坚与共同富裕。通过采访颍上联力玻璃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范梦雅铜须更精准地把握了该玻璃厂对于村民生活水平提升起到的作用。玻璃厂的工人每月的平均工资达到了4500元的水平,且逢年过节都有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补贴。这对于曾经处于贫困状态的范拐孜人民来说,在生活方面无疑有了质的飞跃。生活必需品的补贴使村民们减轻了一部分生活压力,同时新的就业岗位与不错的工资水平可以为村民们提供一定的储蓄,这样一来村民们有了一定的对抗疾病的经济能力,“一病就穷”的现象在村子里逐渐减少,这对实现脱贫有巨大的作用。村子里的人不外出务工也能慢慢拥有自己的积蓄,村民们可以一同携手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玻璃厂的工作也实现了农村资源利用的合理化与最大化。当地经济能力较为扎实的人建公司并依托村子设厂,既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促进了当地人民的就业。玻璃厂的设立充分利用了乡村劳动力,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也使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回流,为村子的发展注入了中坚力量。不仅是劳动力资源被充分利用,一些社会资源如教育资源,也被更大程度上的利用。范拐孜留守儿童多是在爷爷奶奶的看护下进行生活学习,代沟使得爷爷奶奶不能对孙辈的学习有更好的了解。青壮年的回流,可以更好地指导村里的孩子充分利用教育资源进行学习,改变这里的人们代代以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
目前颍上联力玻璃有限公司在范拐孜所设玻璃厂设备较为简单,还未能形成大的流水线作业工程。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曾经贫困的村庄,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较为简单化的玻璃作业对于当地人民来说易上手,能实现劳动力与机器工作相平衡的状态。总体来说,玻璃厂的设立在多个方面实实在在为当地人民带来了福利的,范梦雅认为是“共同富裕”政策方针良好践行,也是村民们自我谋发展、求进步的体现。
通过本次实践,使范梦雅了解到了当下自己家乡村落自我发展,共同脱贫,走向共同富裕的现状,也更体悟到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全国上下一共打赢脱贫攻坚的切实行动,这极大的丰富了此次暑期实践的成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8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