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青春三下乡——“红色足迹,薪火相传”队参观泰山冯玉祥纪念馆】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征程中,除了中国共产党人浴血奋战,作中华民族的表率之外,也有一大批信仰不同的爱国将领,奔走在抗战一线,为反抗外来侵略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也是名族英雄,值得我们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护,他们的英雄事迹也彪炳史册!7月30日上午,“红色足迹,薪火相传”队员参观冯玉祥泰山纪念馆,了解和缅怀这位在国家大义面前英勇无畏的民族英雄——冯玉祥。 7月30日上午9点,队员马若语穿过泰山普照寺的石路,在茂盛树木和潺潺水声的见证下,来到了冯玉祥泰山纪念馆。迈过了门槛,队员遇见了冯玉祥将军。 往右走,是冯玉祥“口号碑”和“训导碑”这是冯玉祥隐居泰山期间在泰山刻写的抗日标语。虽然在岁月的刷洗下,字迹有些模糊但仍能体会到将军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抗日救国的坚定决心。“如不打到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必亡”,阅读这样铿锵有力的抗日标语,队员仿佛在与冯玉祥将军对话,将军金刚怒目,仇视日本侵略者,坚挺的脊梁犹如一把利剑,为抗日工作注入动力。再往前一点,是冯玉祥“诗画碑”,共有48帧,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为庄严。这些石画,是泰山民俗民情的写照。 冯玉祥泰山纪念馆正中就是将军生平和实物介绍的展厅了。队员踏入展厅,介绍将军生平的旁白声缓缓出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冯玉祥将军的铜像,旁边印刻的是他的座右铭“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要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奋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坚实的身躯撑起了他抗日救国的大旗,铁骨铮铮的誓言中饱含了作为中华儿女的尊严。两旁是关于冯玉祥将军抗日救国的介绍。虽然身为国民党将领,但是他有着不同于蒋介石的主张——反对“攘外必先安内”,积极的进行抗日工作。1933年5月冯玉祥与旧部方振武、吉鸿昌等在张垣地区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亲任总司令,高举抗日大旗。相继收复察东地区四县,击毙日伪军1000余人,大涨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将军出身贫苦,饱经战乱,深知百姓疾苦,长年累月,军装布鞋,粗茶淡饭,被称为“布衣将军”。周恩来总理曾评价冯玉祥:“自滦州起义,中经反对帝制,讨伐张勋,推翻贿选,首都革命,五原誓师,参加北伐,直至张垣抗战,坚决御侮,都表现出先生的革命精神。”冯玉祥将军始终站在防抗外来侵略的第一线,集中全部力量,保家卫国。 跨过铜像后的门槛,就是下一个展厅了。红色的外观,朴实的镂空,衬托出展厅的庄重,更表现出冯玉祥将军在泰山隐居时关心民生的慈爱。跨入展厅,就被“兴学泰山,文以化人”8个大字吸引,准确概括出冯玉祥将军在泰山教化百姓的时光。下面的3D场景更是栩栩如生。在展厅的其他角落里,也有这样的3D场景。有冯玉祥将军创办的武训小学中孩子们上学的场景;有修建大众桥的泰安人民;有饭后谈笑的泰山百姓。在当时有这样的生活,实属不易。冯玉祥崇尚“知行合一”,武训小学半工半读;他体恤民生,亲身躬耕,多次邀请农业专家指导,改善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他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捐赠大量物资,帮助百姓度过贫困。回看冯玉祥将军的铜像,面部的一道道沟壑,曾经充满国土沦丧的热泪;曾经饱含艰难抗战的汗水;曾经布满为民生操劳的疲惫。这位“布衣将军”,泰安百姓如今紧跟中国共产党的步伐,生活富裕,人民幸福,想必您一定会感到欣慰。 离开展厅,正下着石梯,队员看见了身穿志愿者红褂的小朋友,打扫着通向展厅的道路,他们大概8、9岁,已然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为人民提供便利。“红色足迹,薪火相传”队员还未脱去志愿者的那一抹红,又有无数少年志愿者穿上了这一抹红,志愿者的薪火将代代传承!对于红色文化的学习和崇尚将代代传承!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8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6日调研团队来到歇马村,走访调查石鼓镇另一传统文化“青山唢呐”,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团队准备采访青山唢呐的传人易礼强老师,调研团队到来时,易老师正……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5日,骄阳似火的七月正如调研团队的热情,随着两天对油纸伞的走访,调研团队对油纸伞的热情逐渐高涨,按捺不住心中对制作油纸伞工艺的向往,25日上午,调研团……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3日,一场大雨不期而至,雨过天晴,清爽怡人,大雨过后的石鼓镇没了之前的酷热。调研团队开始了今天的石鼓镇传统文化的调研工作,今天的工作依然着手油纸伞的走……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通讯员:刘泽湘,连华)7月24日,通过两天在镇上走访,调研团队已经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为了对石鼓镇油纸伞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权威的分析,调研团队来到了石鼓镇乡政……
刘泽湘,连华 石鼓镇查看全文 >>
2018年7月22日,调研团队从湘潭大学出发来到湘潭县石鼓镇,走访调研油纸伞的制作工艺,诗经里对七月的描述为“七月流火”,而湘潭县这边的天气正是如此,上午到达时还是艳阳高照,酷……
刘泽湘,连华。 湘潭大学学生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