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团队成员覃子端跟随参与扶贫的当地基层机关和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走访调研。一方面,通过观察记录村民的生活状态和村落的整体环境,初步掌握当地脱贫的进程和举措;另一方面,通过访谈融水县的部分贫困家庭中的户主或者一般村民、当地扶贫指挥所成员、贫困村村干等,深入了解当地村民的基本信息、教育水平、思想观念、收入来源和对于村中扶贫政策的想法和实现自身发展的欲望,知悉融水县所具有的物质和文化资源状况、现有的扶贫政策和扶贫项目等。
在实践中,团队发现且认为县内设有较完备的管理和帮扶组织机构体系。在村委工作处的展览墙上有显眼的“党群服务工作一览表”,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公共卫生服务岗、农村经济服务岗等岗位的工作职责向村民全面公开、明确列举。另一边还附有本村“两委”五年任期分阶段性目标,例如疏通水利渠道10公里、建设400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等。此外,县内也较为重视法制建设。人民调解委员会、群众信访服务室、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点等一应俱全,且都有具体的人员公示和联系方式。同时,在脱贫公告墙上,特别地张贴有“村党员积分制管理公示栏”,针对各党员工作情况进行加分、扣分并说明理由。在受访者家中,还有专门针对贫困户的建档立卡信息牌,囊括了户主、书记和工作处的信息及联系方式、年度收益明白卡、房屋等级评定卡、就业扶贫政策宣传二维码等。
在对贫困户的采访中,对话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平常从什么渠道能够了解到当地扶贫政策信息;2.如何疏通对扶贫方针的理解;3.当地机关和政府是否开展适当的普法教育;4.目前是否有便捷的解决法律问题、争取合法权益的救济渠道;5.现在的扶贫措施与以前的差异以及对生活变化的切身感受。
根据几位受访对象的回答,团队综合了解到了该县基础情况。扶贫政策一般通过公告张贴和扶贫专人入户讲解,能够较为充分有效地传递给贫困户。农村普法每年都会定期展开,包含了关于防诈骗、吸毒、赌博等多样内容。虽然村内几乎不会产生严重的法律纠纷,但简单的矛盾也只需借助村委会的介入就能顺利解决。一位采访者表示,“一般我们都很努力工作,需要国家帮助实在是因为各种原因,比如出现下大雨之类的天灾、孩子读书、老人家生病之类的”,“现在有产业扶持,我们有了搞生产的成本,还有产业奖补和国家粮食补助”。
最后,团队又邀请到了村委会主任进行采访。他表示,联系户都有直接的联系人,当新的扶贫政策颁布后,联系人会直接下到贫困户家中去宣传对接。对于当地主要的甘蔗、水稻、(其他)水果三个产业,他们需要了解贫困户种植的面积和地点,直接去验收。如若出现语言上的沟通困难,村委干部会随行翻译,保障贫困户听懂政策、熟悉政策。在脱贫工作开展过程中,联系人一年义务完成至少6次下乡入户,且有农户在扶贫手册上签字记录。面对关于贫困户主动性的问题,他用了几个真实的例子来展现当地扶贫的成果。例如,下乡入户起初,某户贫困村民误解工作人员“不过只是做做样子”。经过两三年的帮扶,该农户的果子丰收了,虽然在疫情期间面临了滞销问题,但联系人主动帮助推销,也保障了适当的收入。今年入户时,他“说了很多感谢的话”,工作人员明显感受到了村民改善的态度。
谈起扶贫制度化,当地村委会主任介绍说:“我们对扶贫这一块,原来是一个季度开一次会,针对贫困户定期的情况进行筛选。现在脱贫了之后,对于原来的贫困户,基本上每个月,大家,也就是工作人员、村委干部都会坐在一起,核实筛选这些人当中有没有人因病、因灾导致生活困难。”脱贫扶贫进展至今,比较典型的经验都被总结和固定下来,并且随着脱贫阶段的变化,由原来的帮扶联系人跟踪再反馈模式转变为现在定期筛选模式。
2021年是建党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丰功伟业,必有扶贫攻坚这一页。通过实地考察,实践团队清楚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位党员在推进扶贫攻坚的进程中做出的重要努力。他们发挥着牵头引领和桥梁纽带作用,致力当好精准扶贫的“宣传员”、“领路人”,当好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当好结对帮扶的“牵线人”,当好产业富民的“扛旗人”。新常态下的防止返贫工作,仍然需要党建引领,需要党员先行。期望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引向深入,打造一批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锤炼一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在防返贫路上率先垂范,砥砺前行,奋勇探索,久久为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868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